APP下载

肾窦区囊肿的MSCT表现分析

2018-10-17刘小琨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肾盏肾囊肿性病变

吴 云,刘小琨

(1.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放射科,上海 200093;2.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放射科,上海 201802)

肾窦区囊肿临床上较少见,近年来,随着MSCT增强扫描及CTU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该病的报道有所增多。肾窦区囊肿部分起源于肾窦内结构,部分源于肾实质突向肾窦区,可分为肾盂旁囊肿、肾盂周围囊肿和肾盂源性囊肿3种,临床上多有混淆。超声对该病仅提示囊性病变,少部分甚至误诊为肾盂积水[1-2]。而CT多期增强扫描不仅可显示肾窦区囊肿的形态、大小及强化特点,还可通过延迟扫描或CTU显示收集系统受压及是否与囊肿相通,有助于进一步鉴别诊断。本文对18例肾窦区囊肿的CT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CT特征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6年10月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和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收治的18例肾窦区囊肿的CT资料,其中男7例,女11例;年龄36~92岁,平均66.9岁。临床以腰痛、腹痛不适、肾绞痛、肝硬化、血尿和体检发现异常等就诊。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16排GE Brightspeed Elite螺旋CT扫描仪。检查前患者空腹6 h以上,扫描前20~40 min饮水600~800 mL充盈胃肠道。扫描参数:120 kV,200 mA,螺距 1.375,层厚 7.5 mm,层距7.5 mm。常规平扫后,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注射非离子对比剂碘佛醇(320 mgI/mL)90~100 mL,流率2.5~3.0 mL/s。动脉期、门静脉期、排泄期分别为注射对比剂后20~25、55~60 s及20~30 min。扫描范围:7例全腹部扫描,自膈顶至耻骨联合水平;11例中上腹部扫描,自膈顶至髂棘水平。

1.3 图像分析 将原始数据薄层重组后传至ADW 4.5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应用CT viewer软件行MPR和VR观察。由2名经验丰富的放射诊断医师共同分析图像,包括肾窦区囊肿的形态及大小、肾盂、肾盏和肾实质情况等。

2 结果

18例中,10例肾盂旁囊肿,左侧4例,右侧6例;CT示肾窦区圆形或椭圆形液性低密度影,直径20~50 mm,无强化,边缘清晰,排泄期无对比剂进入,相邻肾盂、肾盏受压移位(图1);其中4例合并双肾多发囊肿,另1例行去顶减压术,病理证实为肾囊肿。6例肾盂周围囊肿,左侧2例,4例双侧同时发生;CT示沿肾盂、肾盏周围分布的液性低密度影,主体部分长径18~42 mm,外周多发呈指状分布小囊肿,部分相连,部分见间隔,无强化,排泄期无对比剂进入,肾盂、肾盏被囊肿包绕,肾盏受压致变细拉长,肾窦内血管分支之间距离增宽(图2)。2例肾盂源性囊肿,均位于右侧;CT示肾窦区圆形液性低密度影,直径20~25 mm,增强扫描无强化,排泄期有对比剂充填(图3),见细小通道与肾盏相连,1例囊肿内伴结石形成。

3 讨论

肾窦是从肾门进入的扩大腔隙,外周为肾实质,窦内为肾动静脉血管的分支、肾盂、肾盏占据,中间充填有脂肪组织、神经纤维、淋巴管和少量纤维组织。肾窦区病变主要起源于肾窦内结构,其次为周围肾实质或邻近腹膜后病变累及肾窦,以肾窦脂肪过多症和肾窦囊肿最多见[3]。肾窦区囊肿包括肾盂旁囊肿、肾盂周围囊肿和肾盂源性囊肿3种类型,且病理和影像表现不同:①肾盂旁囊肿是一种特殊类型肾囊肿,自肾实质产生突向肾窦,造成局部肾盂、肾盏受压,囊壁衬以单层立方或扁平上皮,囊内含清亮浆液性液体,部分与多发肾囊肿并存[4]。②肾盂周围囊肿常多发,分布于肾盏四周,相通或有间隔,有组织学证据表明其壁为内皮细胞和淋巴细胞,提示其起源为淋巴源性,为淋巴管扩张或梗阻所致,囊腔内充满淋巴液[5-6]。该囊肿与肾盂旁囊肿均不与肾盂相通,部分文献[4-5,7]统称为肾盂旁囊肿,但两者分布、形态、病理及影像表现均不同,应予以区分。③肾盂源性囊肿病理上是与肾盏相通的憩室,也可能为肾实质小脓肿破溃于肾盏所致,其大小可随膀胱充盈程度而发生改变,囊内是尿液,易继发结石[8]。

多数肾窦区囊肿无临床症状,常因其他疾病或体检偶然发现。但少数囊肿较大压迫肾盂或肾血管可引起腰部胀痛不适、血尿、高血压,合并感染时可有高热、寒战,肾区叩痛等症状[5,7]。 肾窦内组织结构较多,囊肿会对肾盂、肾盏及血管造成一定压迫,严重者可压迫肾盂、肾盏造成肾积水。3种囊肿的治疗方式不同:肾盂旁囊肿压迫肾组织造成肾功能损害,引起并发症时需及时手术,一般采用囊肿去顶减压术[7,9];肾盂周围囊肿一般占位效应较轻,通常无需特殊处理;肾盂源性囊肿较大或合并结石时应选择外科治疗。

肾窦区囊肿的诊断主要依靠超声、静脉尿路造影(IVU)、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超声优势在于简单易行,易区分囊性和实性病变,但无法区分肾盂周围囊肿与肾盂、肾盏,易误判为肾盂积水。IVU可显示肾盂、肾盏的受压移位情况,以及是否有对比剂进入囊肿,但不能直观显示囊肿,由于肠道准备、腹带压迫造成不适及图像分辨力较低等因素,现已基本被CTU取代[10]。MSCT通过一站式扫描可显示肾血管、肾实质和收集系统,图像后处理能多角度观察肾窦区囊肿的分布及形态。MRI增强扫描和MRU检查时间长,临床应用不如CT广泛,但对碘过敏试验阳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患者而言是最佳补充[9]。

MSCT及三维后处理技术能够显示肾窦区囊肿的形态、大小及强化特点,通过排泄期扫描明确囊肿是否与肾盂、肾盏沟通及受压情况。肾盂旁囊肿本质上是肾囊肿,可单发或与多发肾囊肿并存,其CT表现为肾窦区类圆形或椭圆形囊性病变,无强化,排泄期无对比剂进入,相邻肾盂、肾盏受压向心性移位,严重压迫者可致肾盂积水。肾盂周围囊肿在病理上与淋巴管囊肿相似,CT表现为肾窦区多发囊性病变,呈不规则分支状,平扫无法与肾盂、肾盏区分,无增强效应,排泄期显示肾盂、肾盏被周围囊肿包绕,并受压拉长[3]。肾盂源性囊肿与肾盂、肾盏相通,CT表现为肾窦区类圆形囊性病变,增强扫描无强化,排泄期见对比剂充填,囊液密度增高,囊内可见结石形成。CTU排泄期能够显示肾收集系统,可区分肾盂、肾盏和周围囊肿,亦可提示囊肿是否与肾盂、肾盏相通,对鉴别肾窦区囊肿至关重要。此外,肾窦区囊肿需与肾盂旁囊性肾癌鉴别,囊性肾癌具有囊壁较厚、壁结节、分隔、假包膜及强化等特点[9,11]。

总之,MSCT图像后处理及排泄期扫描能够全面评估肾窦区囊肿和肾盂、肾盏受累情况。掌握肾窦区囊肿的病理特点和CT征象,有助于指导该病的准确诊断和临床处理。

图1 女,54岁。肾盂旁囊肿 图1a CT增强扫描肾实质期,左肾窦区圆形囊性病变(白箭),边缘清晰,无强化图1b CT增强扫描排泄期,囊肿压迫左肾盏(白箭)向后移位 图1c 排泄期尿路成像证实囊肿与肾盂、肾盏不通,显示局部肾盏受压移位更加直观(白箭) 图2女,75岁。双侧肾盂周围囊肿 图2a CT增强扫描肾实质期,双肾窦区囊性病变(白箭),形态不规则,无强化,无法区分病变与肾盂、肾盏 图2b CT增强扫描排泄期,囊肿位于肾盂、肾盏周围(白箭) 图2c排泄期尿路成像证实囊肿与肾盂、肾盏不通,肾盏受压变细拉长 图3 女,62岁。肾盂源性囊肿 图3a CT增强扫描肾实质期,右肾实质囊性病变突向肾窦(白箭),近肾盂侧见一结石 图3b CT增强扫描排泄期,肾盂对比剂经过通道进入囊肿内(白箭)

猜你喜欢

肾盏肾囊肿性病变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继发囊性病变的影像特征分析
颈部囊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和MRI影像学特征对比研究
发现肾囊肿怎么办
体检查出肾囊肿, 一定要治疗吗?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和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治疗肾盏结石的效果对比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肾囊肿,需要治疗吗
尿路成像联合静脉肾盂造影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肾囊肿,需要治疗吗
基于Bosniak分级系统的复杂性肾脏囊性病变的诊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