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肾囊肿怎么办
2020-11-11王正华
王正华
【中图分类号】R6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1-33--01
很多人去医院体检时,都会听到医生口中说出“肾囊肿”一词,但大部人对肾囊肿了解甚少,有的人一听与“肿”有关,就陷入了无限的恐慌。“肾囊肿是什么?”“能治不能治?”“对身体的影响大吗?”所有关于肾囊肿的问题中,病人最想知道的往往是发现肾囊肿该怎么办,别急,这就告诉你。
何为肾囊肿?
“肾囊肿”是极为常见的一种肾脏结构异常,其是指人体肾脏内部出现的囊性肿块,该肿块形状不一,大小不同,不与外界连通。通俗点理解,肾囊肿类似于肾脏里边起了个“水泡”。肾囊肿可单侧出现,也可双侧出现;可出现1个,也可出现多个。肾囊肿的直径通常在2-10cm之间。肾囊肿的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研究数据表明,年龄在35岁左右的人,肾囊肿发病率约为10%,而年龄在80岁左右的人,肾囊肿的发病率约为50%。
肾囊肿可分为单纯性肾囊肿、成人型肾囊肿、获得性肾囊肿三大类。单纯性肾囊肿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约占全部肾囊肿患者数量的70%,此类肾囊肿多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单纯性肾囊肿发展较为缓慢,一般不会对肾脏功能造成影响。成人型肾囊肿常为双侧多发,一般存在家族发病史,属于先天遗传性疾病;此类肾囊肿多发于35-45岁之间的人群,情况较严重者可能会引发血尿、腰疼、高血压、蛋白尿等情况。成人型肾囊肿存在恶变可能,但可能性极小。获得性肾囊肿多是由尿毒症、透析治疗所引发,通常情况下,一个肾脏内会出现3-4个囊肿,直径常为2-3cm;此类肾囊肿存在感染风险,具有较高癌变率。
一般情况下,单纯性的肾囊肿没有外在症状表现,但若是囊肿发展较快,体积较大,会使输尿管受到压迫,可能会导致肾脏积水或肾功能受损。另外,若是肾囊肿引起临近血管受压迫,可能会导致局部出现缺血、肾素分泌变多的情况,严重者会引发高血压或囊内出血。
发现肾囊肿怎么办?
值得提出的是,肾囊肿≠肿瘤,不必过于惊慌。那若是体检发现肾囊肿该怎么办呢?
(一)明确肾囊肿性质
若是检查发现肾囊肿,首先要做的是明确肾囊肿的性质,查明肾囊肿的类型和发展情况等。通常情况下,不同类型的肾囊肿可依据B超结果和既往病史进行判断。但对于部分特殊的肾囊肿患者,还需通过静脉肾盂造影、核磁共振、CT等检查结果来判断肾囊肿的性质。若是上述方式都不能明确肾囊肿的性质,可进行穿刺,采集囊液,进行化验,以此来明确肾囊肿的性质。
(二)评估肾脏情况
在明确肾囊肿的性质之后,需进行尿常规、血压、肾功能等检查,明确现阶段的肾脏情况,以便进行下一步安排。
(三)明确是否需要治疗
肾囊肿可分为需要治疗和不需要治疗2种情况。无需治疗的肾囊肿主要是针对以下情况:单纯性肾囊肿患者,囊肿直径未超过4cm、且没有对肾脏造成实质性损伤、肾盂肾盏没有受到明显的压迫,肾脏没有出现感染或恶性病变,患者无高血压。注意,建议此类肾囊肿患者定期(一般一年进行1-2次)到医院复查,明确囊肿情况,以免出现意外。需要接受治疗的肾囊肿主要包括以下情况:体内的肾囊肿具有发展变大的趋势,囊肿直径已超过5cm,已出現身体损伤,如腰酸、背痛、反复性感染、肾功能出现异常等。
(四)积极治疗
对于需要治疗的肾囊肿,多采用外科手术进行干预治疗,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有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无水酒精穿刺硬化术、输尿管软镜下囊肿内切开引流术三种。无水酒精穿刺硬化术是利用穿刺的方式,将肾囊肿内的积液排出体外,并通过无水酒精使囊肿壁硬化,以防止再次积聚囊液;此术式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其实际治疗效果会受到囊肿位置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不全硬化、无法硬化的情况。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是治疗肾囊肿最常用的方式,此治疗方式是利用手术,将肾脏表面突出的囊肿切除,利用人体的自主功能将囊液吸收掉,以此达到治疗目的;此种治疗肾囊肿的手术,效果较好,操作过程较为安全,能够极大程度降低患者的痛苦,并且复发几率较小,但此法难以处理肾脏深处的囊肿。输尿管软镜下囊肿内切开引流术多适用于内生性生长的肾盂旁囊肿。
(五)做好日常护理
发现肾囊肿后,为防止囊肿恶化,要进行日常护理。肾囊肿的日常护理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①调节心态,肾囊肿并不是什么可怕的疾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听从医生指导,良好的心态是防止病情恶化的有效方式。②坚持运动,适量的运动对人体益处极多,能够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注意,运动不可过度,以免对肾脏造成额外影响。③预防感冒和感染,感冒和感染都会破坏人体的免疫力,从而对肾脏造成影响。④做好饮食调理,肾囊肿患者要注意进行膳食纤维的补充,合理搭配日常饮食,保持均衡的营养,但不可盲目过度的进行营养补充,以免适得其反。
肾囊肿是生活中常见的疾病,但其没有肿瘤可怕,若是体检发现肾囊肿,不要恐慌,要采取正确地做法,如及时询问医生意见,进行相关检查明确囊肿情况,评估肾脏情况,明确是否需要治疗。若无需治疗,做好日常护理,定期检查,防止囊肿加重;若需要治疗,积极配合,按照医生指示进行,以促进健康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