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解读

2018-10-16程春英

学周刊 2018年30期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文本解读新课改

程春英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一线教师关注的热点,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努力”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却不成正比。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了解文本解读的重要性,多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善于解读文本空白处,并把文本解读落实到课堂中去,从而架起学生和文本之间沟通的桥梁。

关键词:新课改;低年级语文;文本解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0-012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0.080

新课标指出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和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教师担当着引导学生与文本充分交流的重任,是促进学生理解文本,加深文本体验的导航者。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们该如何解读文本,并将文本的解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呢?

一、多角度解读文本

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庐山,每个人看到的形象也就各不相同。语文教学亦是如此。只有深入到文本中,从多个角度去解读文本,才能理解文本的含义。

(一)角度一——我本读者

我们可以把自己当做文中的人物,反复诵读文本,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全身心地走入文本,走进文中的环境去体会人物的情感意境。例如在教《笋芽儿》这课时,读着读着,我自己仿佛也变成了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地向上钻,拱开泥巴,顶开石头,甩掉草根、树根,只为了欣赏那美好的春光。只有自己进入这角色,才能体会笋芽儿克服所有困难,是因为它内心充满了对春天的向往。只要字正腔圆,绘声绘色地诵读,就会感受到声音美,色彩美,渐渐地就揣摩了文章中的意蕴。

(二)角度二——我为教者

作为一位教者,我们站在教学的角度上,应该用文本教给学生什么,这是一个关键。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力求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第二我认为要潜心研究教参。对于我们年轻教师来说,认真读好教参才能紧扣教学目标,准确把握重难点。接着再来好好地解读文本,就能找出课文要落实的知识点,训练的能力点,渗透的情感点。

(三)角度三——我是“学生”

把自己当作低年级的学生,以所教低年级的孩子目前的基础和能力,去思考他们的兴趣点、难点所在。可以结合自己当年作为学生学习时的兴趣点和难点来推测,还可以结合之前自己作为读者个体解读时的独特感受来设想。通过此次解读,我们必须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弄明白:以我们学习者目前的状况,我们能够理解该文本到什么程度?文本中哪些是我们不能理解的,急需老师来帮忙的?

二、解读文本空白处

能够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定是字句斟酌,文质兼美。作者在创作期间,也会常常留下一些“无字处皆有意”的空白,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独特感悟,展开不同的想象填补,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在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老师能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抓住课文中的思维空白,激发想象力,巧妙地填补空白,课堂就会动静相生,精彩纷呈。

(一)借用插图,走进文本

结合插图理解课文是最直观有效的方法。插图紧扣课文内容,色彩鲜艳、生动有趣,非常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极易引起低年级学生的兴趣。教学时老师若能从插图过渡到纯文字阅读,学生定能高效走入文本。例如教学《小鹿的玫瑰花》一课,我出示文中兄弟俩在花坛前的插图,并提问学生,谁是鹿哥哥?谁是鹿弟弟?学生很快找出鹿哥哥腿上有伤,所以走路“一瘸一拐”,我乘机让孩子们带上动作表演来理解“一瘸一拐”的意思。紧接着,我又发问了:他们俩这么亲热地在说些什么呢?请大家快速地读读课文,找出鹿弟弟对鹿哥哥说的两句话,并提出疑问: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像这样处理文本的方式,抓住了插图使用的切入点和立足点,合理充分地发挥了教学插图的直观性和简明性,就能使学生很自然地融入文本。

(二)想象补白,充实文本

在教学中抓住文本的一些细节,去引导学生想象补充,会使文本内容更丰富,人物情感把握更准确,形象更全面。如《小鹿的玫瑰花》一文中,小鹿对玫瑰花的用心并没有花太多笔墨,对小鹿没有看到玫瑰花开的心情也没有细节描写。教学时老师引导学生想象这一场景,将静态的文本生成动态的画面,进行想象补白,并让学生思考:小鹿什么时候会去给玫瑰花浇水、施肥?辛苦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踊跃发言:他好喜欢玫瑰花啊!他想早点看到玫瑰开花……在这补白文本的基础上,我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学生对文本的情感把握自然到位。接着我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小鹿那么用心地种着玫瑰花,最后他看到玫瑰开花了吗?看着一大堆茂密的绿叶,小鹿会难过地说些什么?由此,小鹿的内心情感更充分流露,文本的內容也更充实。

(三)借助媒体,激活文本

多媒体将生硬的文字以图片、动画、有声视频等形式加以展现,刺激学生视觉,拓展思维,让文本变“活”了。如《雨点儿》一课文字清新,最后一段话更是突出了大小雨点的到来让大地焕然一新的变化。但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少,观察能力较弱,很难激发学生的情感。合理使用电教媒体设备进行情境教学,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时,我问学生:雨点儿来到的地方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然后,我播放多媒体动画,它把整段文字转化成了鲜活的画面。小雨点儿来到有花有草的地方,雨过天晴,空气清新,露珠滚动,蝴蝶飞舞。大雨点儿来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干涸的土地上就长出了嫩绿的草,开出了鲜艳的花朵。学生听着这美妙的音乐,欣赏着丰富多彩的画面,仿佛真的跟随雨点儿的脚步,来到了这里,闻到了花的清香,看到万物生长的景象,得到了一次美的享受。这时再指导学生读好两个“更”句,就水到渠成了。

(四)拓展续白,升华文本

在课堂结束时,要巧妙地运用文本中的“空白”之处,纵向延伸,补充文本内容,实现文本迁移,做到一课一得。如教学《四个太阳》时,教师在即将结束课堂时,抛出了问题:你们还会画什么样的太阳,送给谁?结果,可爱的低年级的孩子即兴续白,创造想象了不同的太阳:我要画一个金色的太阳,送给北冰洋,让那里的人们也能感受太阳的温暖。我要画一个黄色的太阳,送给黑夜,给上夜班的爸爸妈妈当路灯。在拓展续白中,孩子们各抒己见,让善良、美好的种子在孩子的心里深深扎根。

参考文献:

[1] 赵根定.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策略初探[J].基础教育论坛,2011(11).

[2] 陈雪明. 语文教师眼中的文本解读[J]. 考试周刊, 2016(31).

[责任编辑 万淑蕊]

猜你喜欢

低年级语文文本解读新课改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
绘本应用于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低年级语文课堂应当重视信息媒体作用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