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假新闻”产生原因的探讨
2018-10-15高之淳
高之淳
摘要:当今传媒环境下,人人争做“意见领袖”,人人拥有“麦克风”,新闻资讯类APP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该如何甄辨新闻真假,如何确保新闻的真实性,是我们必须思考的。
关键词:把关人;媒体公信力;媒介素养
每年四月都是享用皮皮虾最好的时间。而在2018年的4月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却在频频转发一则视频,在视频中:一位女士剥开了煮熟的皮皮虾,可是里面的虾肉却是白色或者黄色的胶状物体。这名女士非常气愤的说,皮皮虾是今早从市场买的,刚买的时候看起来非常新鲜,可是没想到竟然被黑心的商家注入了胶水,根本不把消费者的安全放在心上!不明真相的群众纷纷指责商贩无良,但吃过皮皮虾的人看过视频便知道,被该女子称为“胶”的黄色物质,实际上是皮皮虾籽。“皮皮虾注胶”这条假新闻最早出现在微博上,转发率极高,很快就登上了微博热门排行榜。类似消息在网上屡见不鲜,几年前“纸馅包子”一案以制假造假引发舆论声讨媒介,导致媒介反思声犹在耳,今日皮皮虾这样的常识性信息却再次引发公众恐慌,成为不良舆论的肇始,不得不让我们再次审视虚假新闻的形成过程及其产生原因。
一、民众缺乏常识
皮皮虾籽本来是常识性事情,但是因为被人拍了视频,说是注了胶,还在网络媒体上广为流传。这不得不让我们反省,为什么明明是常识性的错误,大家还以讹传讹。其实类似事件不少,流传在朋友圈里的假新闻更是不少。所以我们应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受众不再是单纯的被动接收者,而更注重双向互动性,既是内容的接收者也是内容的发布者。因此受众的喜恶成为了内容制作者参考的标准之一。人们现在越来越注重效率,乐意利用短消息或者短视频来填充碎片时间,不愿意对新闻背后的原因加以追究。所以内容的制作者为了获得更大的商业利益,不惜制作大量不经调查,仅仅可以博人眼球的新闻来误导民众,而受众也未对这类新闻进行识别,人云亦云。因此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是间接减少不实传播内容的途径之一,受众应提高自身对新闻的辨识度,不做被动的接收者。
二、把关层面的不足
当下,有些媒体为了追求轰动效应,提倡“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新闻价值观。媒体人不顾自身的道德操守,忽视应有的职业素养,是问题的起源。但是相关部门把关人没有起到把关的作用,没能坚守最后一道防线,与缺乏职业操守的媒体人混为一团,是问题新闻爆发的根本。
在人人争做意见领袖,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传播环境下,对新闻的“把关”越来越被人们所忽略。各种自媒体人从未经过专业的新闻学习,也无视“把关”的重要性,唯阅读量和收视率至上,迎合社会热点,甚至为了得多更多的点击率不惜蹭热点,这些做法最终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流量变现。
事实上,媒体作为第四权力的公信力已经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渐渐流失,需要媒体人进行反思。在过去,媒体之所以被称为“无冕之王”,“第四权利”恰恰是来自于严格的把关过程的篩选。“把关”的过程,不仅仅是对信息来源的去伪存真,更是对信息内容以及价值的严格审核,选出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新闻内容,以高品质的姿态呈现给受众。通过层层遴选,媒体及媒体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才会树立。
2017年5月,国家网信办时隔十一年再次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升级,将微信公众号,网络直播平台,社交网络平台等各类新媒体平台都纳入管理范畴,明确规定各互联网新闻信息内容提供单位应当设立总编辑职位,从业人员应当依法拥有相关资质。该规定的出台,表明在新媒体乱象的当下“把关人”存在的必要性。
“现在的互联网不缺少消息,不过,如果你想看新闻,在互联网上看到的多半是垃圾。”一个媒体人的感慨,道出了多少网民获取信息的现实情况。数据显示,在资讯聚合时代,国民阅读新闻的习惯已经从网页转向手机APP,个性化推送新闻资讯也是大势所趋。如果不及时出台一整套有效的信息筛选以及内容审核机制,那么难免会有鱼目混珠的新闻流入市场,影响社会安定团结。媒体人应该坚守底线,社会效益永远高于商业利益,“把关人”作为最后一道防线更要坚决维护运行规则,谨防不实新闻流入市场。
三、行业自律的缺失
一条新闻从最初的采访到最后的播出,犹如一条环环相扣的链条,需要许多人的共同配合,各类假新闻事件从表面上看是工作人员审稿不严、追求轰动效应造成的,但从更深的层次来看则是行业自律的缺失。行业自律不仅仅是一家媒体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还应包括同行业之间的相互监督,唯有这样,才能形成强有力的自律机制。“责任”是传媒伦理的核心概念。环顾当下,媒体人作为媒介责任的主体应该加强媒介社会责任理论的学习。从90年代初期开始,公共新闻逐渐成为业界和学界广泛探讨的一种新闻现象。
在现实中,社会责任论的抽象性使其在实践指导价值上备受攻击,难以从理论层面跨越到实际层面。而公共新闻则是“新闻从业人员自觉的,有组织的集体行为”,所以公共新闻绝不仅仅是一个理念,更是一项事业,两则紧密相连。公共新闻自律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传媒界开始以实际行动响应社会责任理论内容。公共新闻带有深刻的社会责任理论作用的痕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个理论进行了研究和发展。
四、结论
随着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新闻竞争日益激烈,新闻媒体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时刻牢记“真实是新闻价值组基本的评价标准”,时刻谨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准确,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事实,确保新闻的真实性,自觉维护媒体公信力,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静茜.表演的狂欢:网络社会的个体自我呈现与交往行为[D].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论文,2013.
[2]王跃跃.基于移动终端个性化推送服务的研究与实现[D].浙江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7.
[3]陈力丹.论网络传播的自由与控制[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