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魏璎珞青年女性形象与亚文化景观研究
2018-10-15王笑路
王笑路
摘要:在信息爆炸的新媒介时代《延禧攻略》这部影视剧因何能在众多影视剧中突出重围,得益于电视剧中对于角色形象的塑造。观众看腻了“小白兔”“白莲花”这种被定性的大众文化、主流文化所钟爱的女性角色,而是更钟情于有强烈风格的独立女性风格,与其说观众喜欢魏璎珞的这种强势、独立、抗争的女性形象,更不如说是当代人把魏璎珞这种青年女性形象当做是自我的映射,這种形象充满了亚文化风格,轻易地就能窥见此形象中的抵抗、叛逆、极端、反对传统女性审美的一面,在媒体与媒介发挥着“意识形态效果”的同时,对女性审美的颠覆与意识的觉醒也开始发生。
关键词:影视剧;亚文化风格;女性审美
因2018年影视剧《延禧攻略》的热播,对于剧中一位青年女性——魏璎珞的女性形象的持续不断的热议。此剧以及剧中形象受到极大关注的原因,除影视剧在剧情设置上的别出心裁,演员表现上的精彩到位之外,更应看其根本去探讨此关注焦点的魏璎珞这个女性形象背后所辐射影响及所表现的文化风格,观众观看此剧时为魏璎珞这个角色的在剧中表现而拍手叫好的同时,无意识地展现出的对女性形象审美的剧变。
一、影视剧女性形象审美的颠覆性转变与女性意识觉醒
后宫宫斗的影视剧近年间层出不穷,今年暑期档点播率收官时高达150亿次的《延禧攻略》无疑是2018年的黑马,剧中魏璎珞的善良、独立却又嫉恶如仇、睚眦必报、善于利用他人的青年女性形象,从理论上讲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女主角设定,也远超越了主流社会中所受喜爱女性形象。剧中魏璎珞的边缘女性形象违背了在其背景时代设定下应有的形象,并且有别于近几十年来的女性形象表现,即便是在2000年之后观众对于影视剧中青年女性形象的审美已经有了颠覆性的转变。
纵观近年间,从当下热播的影视剧中可以轻易找到观众对于青年女性形象的审美转变,女性地位的升高,让女性把握了话语权并且握紧了主动权。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间对于青年女性在大众传播的审美还更贴近于男性身边的附属品,女性作为一个配角出现在大众传媒的每个角落,比如多数电视节目都是由男性主持人作为整个节目走向的主导人,而通常男性主持人身边都会安排一个女性角色辅助,女性在节目中扮演“花瓶”形象用于丰富画面或者带动气氛,极少会有女性独挑大梁的情况。在电视剧表现上更是如此,以2000年之后豆瓣评分的中国大陆精品电视剧排行榜9.0分以上的精品电视剧为例,统计中2000年之后的9.0分以上精品电视剧共31部,21世纪第一个十年(含2010年)间制作的影视剧有24部位列其中,如《走向共和》《大秦帝国之裂变》《贞观之治》《康熙王朝》《大明宫词》《潜伏》等收视率极高的电视剧,除其中《大明宫词》是以讲述大唐皇帝武则天为背景的历史故事,此剧中女性可以作为主导形象出现在剧集中,但其他则基本以男性角色作为主导。第一个十年间的影视剧多数带有历史时代背景,剧中时代聚焦在以父权制为主导的古代和近代中国,此环境下女性地位低下,作为男性附属品,甚至是物品,所以在第一个十年的剧集中女性意识相对淡薄,还停留在强烈父权制社会影响的余波里,观看剧集的受众其女性意识同样也未曾苏醒。紧接着的从2011年至2018年间,女性在消费能力上的巨幅增长,女性不甘于只作为男性的附属品,女性意识崛起的同时,大众传媒中则是从《杜拉拉升职记》开始到《甄嬛传》《欢乐颂》《我的前半生》影视剧等中的青年女性形象也开始觉醒,不是一味地把青年女性定位成贤良淑德、贤妻良母、无私奉献的形象,而是出现了前所未有异变,女性开始成为影视剧的主角,当然几乎在什么时代都拥有女性角色为主导的剧,但女性形象为主的剧集始终量小力微,直到2010年后开始出现“井喷”现象,更多的女性角色由恭顺谦卑的形象开始逐渐向坚强、励志、勇于追求幸福的形象转变,女性角色的放大颠覆了女性的传统形象,也颠覆着现实世界的女性价值观。《延禧攻略》剧中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尤其是魏璎珞这个角色上除了一贯正面角色所拥有的善良为基本外,更有着当前时代下,阶级意识相对弱化的今天女性才有的强势、独立、斗争等性格特点。魏璎珞在剧中曾表达如果她可以拥有长相清丽脱俗的顺嫔的长相,便可以做更多的坏事。这种对于女性外在形象的认同的如此诡秘表达是不曾出现过的,传统女性形象不会表达想要做坏事,也不被认同做坏事,但是魏璎珞如此直白的表达却没有让人引发不悦,而是借由这些语言和行为表现形成风格。
二、魏璎珞作为青年女性形象后的亚文化景观
《延禧攻略》中魏璎珞的这个角色在剧中从出场就表现的有着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个性,从帮同是绣坊的吉祥解围并“顺便”陷害刁难吉祥的秀女,导致秀女背上“曲意媚上”的罪名并逐出宫去。如果是置入其他电视剧中,此形象在同类剧集中通常被归类为反派角色,但在此剧中却将魏璎珞明确界定为正面角色,并具有典型的青年亚文化风格。
亚文化表意是非主文化的文化,对于“主文化”来说它是“次文化”,对于“主流文化”它是“非主流文化”,亚文化经常会表现在青年群体中,青年群体因自身个体兴趣、表达自我、寻求价值认同的特性,形塑出的有别于主流文化、主导文化、大众文化的而具有其群体自我特征的文化。青年亚文化所代表的是出于被认为是社会边缘地位的青少年群体的特性及利益,他们对主文化、其父辈文化采取着颠覆性态度。(1)剧中魏璎珞角色在剧内从无人理解、人人厌恶可以说是从一个具有边缘性特征的青年女性形象变成最后事业爱情双收,其结果又能表现出其独特文化的颠覆性表现,这样一个不断在宫内“打怪升级”的过程,一路过关斩将,“上斩皇后、王爷”,“下斩宫女、太监”的形象在宫内越发顺遂并且逐步走上更高权位,这除了是一种传统形象的颠覆之外,也是对于青年女性形象的价值观的更新。自然在剧中所设情境下,魏璎珞形象具有剧中构建的社会环境中所偏离“中心”的边缘性,正是相对于主文化的“次”,我们从剧中其他青年女性角色与之相较后可以非常容易地看见,与之相对的“中心”女性形象,比如富察皇后这种青年女性形象具有浓郁的传统女性形象意味,是绝对的主流形象,富察皇后一生被束缚在极端的男权社会,依附在男性角色身边,禁锢在自己的女性身份中,最后从角楼跳下为追寻自我,视为剧中最为惨烈的抵抗。传统主流女性形象的富察皇后和具有青年亚文化风格带有抵抗性、边缘性以及颠覆性的魏璎珞形象发生“碰撞”后,魏璎珞无论是在剧中还是在观众的理解中,都是脱颖而出的。《亚文化:风格的意义》中指出,就探究亚文化的风格而言,有两个孪生概念是不可或缺的:历史形式和具体特征(每一种亚文化都是一段独特“时期”的表征——是对特殊情境的一种具体的回应)。(2)可见魏璎珞的这种形象中的亚文化风格是对于剧中设定的历史时期、阶级特征的一种回应,如英国伯明翰学派中所指出的,亚文化是风格的、仪式的对于“结构-阶级”的抵抗。剧中可以转化成对于清朝的封建制度社会、低下的女性身份、阶级地位的抵抗。在伯明翰学派中把对于青年亚文化的研究将维度上升到青年所在的政治语境,从其阶级、种族、生产关系、性别、宗教等社会结构的方面去看待青年亚文化,从“阶级-结构”上去探讨青年亚文化。再反观《延禧攻略》中的魏璎珞这个女性角色深处严格的封建制社会并进入了极度男权化的皇宫之中,与宫中其他皆谨小慎微、循规蹈矩、恪守封建制度守则的人对比来说,魏璎珞如同一枚炸弹、一颗毒瘤,她的思想、行为、语言皆有反抗性,她带着要为姐报仇的目的进入宫廷,但她的阶级地位却给不了她报复的土壤,她的性别身份又处在父权制集权社会之下,魏璎珞在阶级高压之下的抵抗正与伯明翰学派研究的相契合。正如二战后的英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集权化也日益鲜明,底层阶级和工人阶级青年作为阶级矛盾的产物成为了亚文化历史的主体,反观处于乾隆年间的魏璎珞正是阶级权利的产物,在剧中女性政治地位低下,并受制于家族、氏族,剧中魏璎珞姐姐在宫中被传与人私通暴毙,家族中皆因此丑闻而不允许其死后入祖坟和魏氏祠堂;社会下层女性极少拥有受教育的权利,剧中魏璎珞天资聪颖,领悟力极强,但由于其身处环境于封建社会底层,并无读书的环境;女性不能选择自己的婚姻,无法自由择偶也是普遍现象,魏璎珞在剧中与富察侍卫相爱并私定终身,剧中皇上得知后表现出的强烈反对,我们观其态度的同时如果撇除皇帝的私心之外,还有对其身份的鄙夷。魏璎珞所做出的抵抗皆是此阶级矛盾下的抵抗,其不顾氏族为姐报仇,在富察皇后教导下读书写字,对于婚姻爱情的努力和反抗,都是她的青年亚文化风格的表征所在。
魏璎珞这个角色跳脱原有框架成为整个剧,甚至成为整个2018年的“抵抗者”,这种反其道而行对于受众是莫大的吸引,其女性形象的叛逆与反抗,也正与受后现代文化和消费主义影响后的青年受众情绪相吻合。对于此类型的影视剧大部分受众群体体现在“网生代”青年,在新媒介之下,通过观看剧集的同时发送弹幕的手段参与剧集播出甚至影响着剧情走向,他们体验着并参与着剧集,可以说他们对于剧中形象可以达到感同身受,对于有显著青年亚文化倾向的魏璎珞,“网生代”青年受众的认同感是否可以说是源自于他们的潜在亚文化意识,他们在潜意识中默认此种风格抵抗,在现实中也为她拍手叫好。不得不提的还有除“网生代”受众之外的另一部分受众群体:中年和中老年受众群,此年龄段受众更多的还是选择电视作为观看媒介,魏璎珞形象的塑造也在中年、中老年年龄层引起反响,受强烈传统观念影响的群体在观看此剧集观点正负两极分化,反对此形象的受众无疑受到传统女性审美观念和父权制社会影响,保留传统观看女性角度的视角;认同这个青年女性形象的此年龄层观众是否像“网生代”青年一样拥有这种潜在亚文化趋势,魏璎珞形象在被收编后所展现出来的青年亚文化风格,吸引的不仅仅是与其相似的青年群体,也辐射并作用到更宽范围的受众了,其他年龄层受众观众作为此种亚文化风格的潜在受众群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力。
注释:
马中红《青年亚文化年度研究报告2013》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美]迪克·赫伯迪格《亚文化 风格的意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05页
参考文献:
[1]马中红.2015年青年亚文化研究的前沿景观[J].青年学报,2016 (03):33-41.
[2]王文蓉.握紧手中的遥控器——青年女性观众的“女性意识”[J].当代电影,2001 (03):106-108.
[3]马中红.青年亚文化:文化关系网中的一条鱼[J].青年探索,2016 (01):74-83.
[4]倪啸.《延禧攻略》的市场成功因素[J].当代电视,2018 (10):16-17.
[5]王一淳.从当前热播影视剧看中国女性形象的审美转变[J].传播力研究,2018,2 (0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