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引导:推开材料选择的一扇扇窗户

2018-10-15张怀秀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教者选材习作

张怀秀

翻阅学生作文本,虽有习作让人眼睛一亮,但毕竟是凤毛麟角,而更多的则表现平平:或者材料失实,令人难以置信;或者内容雷同,似乎不约而同;或者似曾相识,总是缺乏新意;或者浮于表面,缺乏必要深度。上述种种,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而选材的引领则是主要原因。如果针对学生选材偏向,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就能为学生推开一扇扇窗户,让材料选择步入理想的境界。

一、约法三章:把选材往真处引

我们总要求孩子说老实话、做诚实人,而学生习作中,无中生有、胡编乱造的现象却比比皆是。曾有学生告诉我:“我们老师说,作文可以编造。”我知道此话不假,也知道这是学生习作造假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既为照顾老师面子,也为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我马上说:“你理解错了,老师的意思是童话、寓言和扩写、续写等作文可以大胆想象,而写人、叙事类作文,与编造根本搭不上边。”虽如是说,但心中依然沉重。老师这么说,还期待学生作文的真实吗?因此,笔者觉得引导说老实话、作诚实文,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引导说真话,要做的事很多,具体到作文指导,可从第一篇作文开始,约法三章,言明观念,表明态度,让学生知道真实是习作的生命。

一位教师接了四年级,第一篇习作是根据课文《师恩难忘》,写一个关于自己老师的故事。为让学生说老实话,教者这样引导:

师:同学们,读了《师恩难忘》,你肯定想到了教过自己的老师,想到了他们的故事。可不,我不也想到了自己的老师吗?大家非常聪明,猜一猜:我会想到我的老师的什么故事?看谁猜的跟老师想的一样。

生1:你学习掉队了,老师劝你别泄气,并让同学为你补课。

生2:你生病了,老师到家中看望并帮助补课。

生3:下雨天,你没有带雨伞,老师便撑着雨伞送你回家。

生4:你的学习用品没有带,老师为你想办法。

生5:你调皮捣蛋,老师就对你进行耐心教育。(眾笑)

生6:你跟同学闹意见,老师对你们进行劝解。

(学生纷纷猜测,老师笑而不语)

师:到底我想写的是什么故事呢?(出示材料)请读一读、想一想:你们猜的是不是跟我想的一样?为什么?

①我成绩向来很好,可那次期中考试失误,语文仅得了88分,没过90分的关。老师善解人意,悄悄给我加了3分,我非常感动而更加发奋了。

②那次班干部选举,同学选我当学习委员,我觉得自己不合适,又不好拒绝,心中很是纠结。老师看出我的心思,便为我找托词而另选了别人,让我如释重负。

(阅读后引导交流)

师:总以为你们很聪明,谁知没有一个猜对,连相似的也没有。可悲可悲啊!(生笑)到底为什么呢?(生若有所思)

生:我觉得,真的故事猜是猜不出来的。

师:你的意思是真的猜不到,假的就可以了。(生笑)你用错了一个字,不是猜假的故事,而是编假的故事。编得太多形成了习惯是不是?(生笑着点头)知道老师的意思吗?

生1:自己的故事自己知道,别人没有和自己在一起,是很难猜到的,就是诸葛亮也不能。(生笑)

生2:老师的意思是,你没有与某个人相处过,猜他的故事肯定不着边际。

师:如果自己的故事被别人猜中了,那你的故事很可能是——(生齐:假的)也就是——(生齐:胡编乱造的)。哈哈,这才聪明,知道老师真正的意思了吗?

生:老师要我们作文要写真事,说真话。

生:老师是在告诉我们作文不可胡编乱造。

师:对啊,这就是老师的心里话,也是老师评价作文的首要标准,缺少了真实,你写得再好,老师也不认同。知道了吗?

(生纷纷点头)

其实,教师作文指导也多强调真实,学生也多是点头。可结果,要求是老生常谈,点头是心不在焉。此后,教师不加过问,学生不必忧虑,假话依然泛滥。而上述案例中,为让“真实”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者设置陷阱,让他们猜故事,并用“聪明”为诱饵,带他们进入圈套。学生多凭着惯性猜测,还期待着老师赞美。此刻,老师让“真实的材料”亮相,学生的猜想竟没有一人对上号。惊奇困惑之中,教者引导剖析原因,这样学生便恍然大悟,对老师的良苦用心也都心领神会。相信,新学年的第一篇习作将给他们刻骨铭心的记忆,而记忆的核心则是:写真话。

相信,有了这第一次,学生此后习作选材,肯定不会重蹈覆辙,他们一定会牢记“真实”二字。这样,写真实也许就不需要再多费口舌了。

二、循序渐进:把选材往宽处引

学生作文雷同,原因之一是机械地理解题目。动笔前,学生想到的就是:面对这样的题目我写什么呢?这是一种直线的、单向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线性思维方式。此时,题目和要求跟材料之间仅是点与点的联系,是一条孤单单的线,当然难选到鲜活的材料。如果换一种非平面、立体化、非线性的思维方式,就这样思考:这样的题目,哪些我可以写?除了这些还有哪些也可以写?这样,题目和要求跟材料之间就是点与面的联系。有了广阔的选材面,学生就容易选到与众不同的、属于自己的材料。可见,选材训练可逐步引导,不断推进,循序渐进地为学生拓展思路,开阔材路。请看下列教学片段:

师:今天的作文题是“朋友”,你有哪些朋友可写呢?

生:季一涛、罗进、李明月,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同学了,每天上学几乎都是同来同往。

师:好,是朋友,而且不少!

(学生多写自己的同学、伙伴,而且都能列举几个)

师:除了写自己的同学、伙伴,你还能写哪些朋友呢?

生:我觉得,爸爸、妈妈,也是我的朋友,他们和我平等相待,有事总与我商量,征求我的意见。

师:你看,爸爸妈妈这样的朋友比我们常说的朋友似乎更能让人眼睛一亮!

(这样,学生又把目光聚焦到家人、邻居、老师身上)

师:除了写人,还有其他的朋友吗?

生:我觉得,我饲养的仓鼠、金鱼也是朋友,和它们在一起总是那么快乐!

(学生又在小动物上做起了文章)

师:是啊,不少宠物,小巧玲珑,活泼可爱,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它们是我们的朋友!现在你知道,朋友有怎样共同的特点了吗?

(学生概括了朋友之间友好相处、无私帮助、理解宽容等特点)

师:这样一来,选材的路子更宽,我们的朋友更多!谁来说一说。

(学生除了列举书包、文具、图书、玩具、电脑等,还列举了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思路甚是开阔)

师:选材路子宽了,还要认真思考思考:这些朋友中,谁给自己的印象最深,与他的故事最多,是不是?(生纷纷点头)

作文选材面窄,多是思维定势影响。可见,旧经验对新经验而言,既是形成的基础,也是形成的障碍。如果有效引导,防止负面影响,促进正向迁移,就能让经验基础不断宽厚。上述教学片段,为了推开“朋友”的一扇扇窗,教者引导学生经历了“同龄朋友——成人朋友——宠物朋友——朋友内涵——其他朋友”的历程,选材面开阔了很多很多,作文选材便能突破既往经验的束缚。长此以往,不仅选材的独特和新颖能轻而易举,平时对生活也许就能多角度地观察和透视了。

三、柳暗花明:把选材往新处引

让人欣喜的习作,往往是选材与众不同,胜人一筹的,而这恰恰是多数学生的弱项。每次作文,面对题目,他们总是从生活储备中简单拿来,可谓方便快捷。当然,也有人想别出心裁,但苦于能力不够,简单思考后便偃旗息鼓。可见,要让学生选材别具一格,须帮助他们克服思维惰性,在选材求新上具体引导。请看下列教学片段:

师:今天我们以“我家的变化”为题作文。相信提到变化,自家的变化就像放电影似的在你眼前浮现,是不是?(生点头)写什么变化呢?请认真想一想,用简单的句子写下来,看谁写得快!

(写后交流)

生1:我爸爸换了新车,而且是品牌宝马车。

生2:我家去年买了第二套新房。

生3:我家的门面房租金涨了,一年可多收入1万元。

生4:爸爸今天上半年当上了公司副总。

师:大家围绕变化选了,不错!老师没给你们启示,在你们选材前就对你们可能选择的材料作了列举,对照一下看老师列举的是不是八九不离十?

(出示材料)购车 建房 买房……

升职 增资 新建公司……

师:被老师言中的举手。(学生纷纷举手)怎么样,老师真是神机妙算。其实,能猜中你们的材料,说明你们与老师心有灵犀。(生笑)开心吧!(生齐:开心!)但是,我还要告诉你,所以我能猜到,就因为老师有自己的经验,知道你们写家中的变化多会从这些方面考虑,这表明在正确选材上已无须担心。不过,你这样写出的作文,老师读了就没有什么新鲜感。是不是?除了没有举手的,其他人来个紧急补救,把刚才的材料撇开一边,而重新选择。

(生苦思冥想)

师:先看刚才没举手的同学选了什么材料。(生交流略)你们看,他们的材料确实新了不少:家中建了小花园,爷爷奶奶运用支付宝,能够以小见大;爸妈从广州回乡上班,自己不再“留守”,爸爸辞职办公司,这些写出了家鄉的吸引力。当然,他们这样选,还因为有这样的材料。不过,如果想别出心裁,还是能选择到相应的材料的,下面说说你刚选的材料。

(这次交流,材料有了变化:奶奶走出麻将室,学跳广场舞;家中菜谱变了,讲究绿色营养;家中添了书橱,家人爱上了读书……)

师:你看,这样一来,我们的选材便进入了新的天地,用这样的材料写,肯定能让人耳目一新。

不难看出,选材后如果教者不是呈现课前预测,学生便不会从老师的“神机妙算”中看出选择的“老套陈旧”;如果不是老师跟踪追击,给学生“重塑自己”的机会,学生便不会选到属于自己的新颖材料。可见,先不妨让学生历数材料,再来个“彻底否定”,迫使其通过搜肠刮肚、苦思冥想,由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一旦求新思维形成,选材也许就不会老生常谈、人云亦云了。

四、撩开面纱:把选材往深处引

有时,学生选材不错,但叙述浮于表面,认识缺乏深度。这虽然与他们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与选择缺乏必要引领有关。为此,选材训练中,还须进行“透视表象、探究本质”的指导。这样,作文的材料就可能因为深度的掘进而出现实质性的精彩。如,为培养感恩之心,一教师开展了“今天的早餐我准备”活动。面对这有意思、有意义的活动,学生作文都想在“感恩”上做文章。虽然这是活动主题,但总是如此,就难以实现作文的多姿多彩,也难以培养学生多角度透视、深层次表达的能力。为此,教者这样引导:

师:是啊,为家人烧早饭表感恩之心,这谁都知道,你能撇开这一点找到新的焦点吗?

(生深思后引导交流)

生:我用自己的努力,为家人烧了一顿美味的早饭,很刺激!

师:哦,“刺激”!这就是独特的体验。相信这种“刺激”肯能把自己鬼鬼祟祟做好事、偷偷摸摸干大事的情景写下来,这样的作文谁不喜欢?(众笑)

生:我学会了烧早饭,以后假期如果起得晚,就可以自己的事自己做,免得家人为我担心。

师:好啊,既孝敬了家人,又方便了自己,一举两得,好!

生:我最大的收获是改变了自己在爸爸心中的形象。以前爸爸总说我很懒,那天早晨煮了爸爸最爱吃的玉米,还下楼买了包子。爸爸起来后,一边吃一边说:“离别一夜,刮目相看——笨猪变勤猪啦!”(众笑)

师:劳动真好,表达了孝心,改变了形象!有新意,有深度。

生:我的体会是,烧早餐也不容易!(众笑)我烧的是家乡的粯子粥,那元麦粉在水中总是一个个小疙瘩,我只得把手洗干净,在里面捏,总算解决了问题。

师:书到用时方恨少,事到做时方知难。不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难事情,巧办法!这个中心不错!

生:我想写“万事开头难”,主要写我紧张的准备。

师:用自己的行动验证一句俗话,太好了!

(其他学生发言略)

活动类作文,主题大同小异,甚至千篇一律,问题多还出在选材指导上。这里的指导,重在引导学生在相同中发现不同,在共性中探寻个性。上述案例中,教者发现学生多在“感恩”上着力,就引导另辟蹊径。角度变了,关注点变了,学生就着力于自己的深刻印象,而这时的深刻大多在感恩基础上发生了变更。当学生叙述重点内容和主要体验时,老师则是画龙点睛,巧加点拨。这样,就让学生在回顾中走进事情之中,去体会,去感受。有了这种感受,学生的习作自然就有了必要的深度。

猜你喜欢

教者选材习作
小学数学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途径
我爱你,妹妹
分析找出题目限制之外的范围,开拓思维,广泛选材
选材“碰头”好热闹
习作展示
开心作文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