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策略研究
2018-10-13姚瑶
姚瑶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大学生教育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高校辅导员的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因为它不仅需要扎实的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突发事件的处理,危机干预以及心理疏导和康复当中。作为高校辅导员需要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学生因对学习,生活,恋爱,交友,择业等不适应而出现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使大学生精神分裂、抑郁症、孤独症等患者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马加爵,药家鑫,林森浩等影响较为恶劣的杀人事件。另外,大学生在校园内的轻生现象也時有发生。这些现象的发生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学生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从而导致行为出现偏差,严重者,甚至走向自杀或者犯罪。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目前共有在校大学生人数为2695.8万,然而很多大学生受到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发现有心理障碍的人数竟占23.6%。而教育部对我国大学生的一项调查发现:大学生中有20.3%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而且男生比女生表现更为突出。因此,作为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十分必要并且刻不容缓的。
一、目前高校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一)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不适应引起的心理问题
首先,学生进入大学后在学习模式和学习强度上也和以前不一样,初高中是应试教育,教师在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学生学习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老师的授课,同时每天的学习强度很大,学生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把书念好,考上大学,学生很充实,而大学里更多的是提倡追求自主学习,通专并重,学生个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学习目标需要学生自己去制定,每天学习时间也相对松散,很多同学因为没有办法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或学习自觉性和自律性欠缺,而出现了初入大学后在学习上感到迷茫,严重者出现逃课,厌学或打游戏上瘾等一系列问题。其次,在生活中,现代的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大学以前他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到了大学以后日常生活需要自理,这对于那些习惯了依赖家庭和父母的学生来说一时难以适应,别的同学可以轻松应对和解决的生活问题,对他们却是个难题,这会使他们产生心理压力和挫折心理。
(二)因为人际关系交往引起的心理问题
大学里学生来自全国不同的地区,语言、习俗、生活习惯难免会存在差异。而有些同学不能正确看待和处理这些差异,认为自己做的都是合理的,而别人做的都是不合理的,逐渐与周围的同学产生了隔阂,自己也由于不能融入到周围同学当中,产生失落感和孤独逐渐感。在大学这样一个集体生活环境中,如果不懂得换位思考,不能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对待身边的同学,很难融入集体生活中,人际关系就会出现危机,这样会引起心理失衡,引发心理问题。
(三)因恋爱受挫引起的一系列心理问题
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生活里比较热门的话题,因失恋或恋爱受挫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也是引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恋爱动机不端正,没有拒绝爱的能力,无法正确看待和面对告白失败,分手,失恋,亦或是无法正确处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等等都会因心态失衡而引起一系列心理问题,严重者甚至会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恋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学生现阶段最主要的身份仍然是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学习和培养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是大学生的主要目的。主张以学业和事业为主,不宜过早地恋爱。但也不要认为爱情是事业的绊脚石,处理得好的话,爱情也能对学业起到催化作用。
(四)因人生规划的不确定性毕业后是选择继续求学还是就业或而产生的焦虑心理
大学以前学生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努力学习考上理想中的大学。进入大学后,发现一下子失去了努力的方向,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感觉生活空虚、无聊,这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困惑。有的同学认为中学时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到了大学总该好好放松和玩,于是再也没有了努力的动力,这样日复一日,在面对日益增强的社会竞争压力时逐渐产生了焦虑心理。同时有些同学在大三、大四时在选择继续求学还是就业问题上非常纠结,在面对选择求学还是就业这个问题上,如果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没有清晰的认识,对自己未来人生没有比较清楚的规划,很容易会在不知道究竟是选择求学的问题上产生焦虑从而引起一系列心理问题。
二、高校辅导员在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路径
(一)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并且加强自身关于心理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
高校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加强理论学习,帮助学生提高识别和正确处理心理问题的能力。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接触最多并对学生产生影响最大的老师,其自身需要不断提高心理素质,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健康心理做好带头模范作用,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也会面临工作琐碎,工作压力大,工作和家庭无法同时兼顾,家庭矛盾等一系列问题,其自身应该不断提高心理耐受能力,锻炼自己对待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去感染,影响学生,给学生传递正能量,热爱生活,热爱工作,为学生树立一个积极追求进步,全面健康发展的好榜样。
(二)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组织开展促进大学身心健康的活动
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以及开展一系列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召开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主题班会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让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意识,能初步掌握自我调节心理的能力。其次,开展各种集体活动,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有效地集体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健全人格和积极向上的心理。
(三)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大学学习生活,分层次,有侧重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大学生从新生入校到大四毕业离校在不同的阶段会面临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从高中到大学学习生活的适应性问题,和寝室同学因为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不同而产生矛盾,恋爱受挫,人际交往问题,就业还是继续求学问题等等,高校辅导员应该分清大学期间每个阶段的主要和具有普遍性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哪些,抓住关键点,分清主次,有所侧重地来开展工作。大一新生入校,这个阶段应该加强学生对环境适应性教育和人际关系交往方面的教育;大二大三这个阶段应该加强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正确恋爱观等方面的教育;大四这个阶段则应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方面和挫折教育。在平时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应该深入学生寝室和课堂,从正面谈心谈话以及从侧面发动班委的力量来全面掌握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动态,以更好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配合学校心理咨询相关部门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當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高校辅导员要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目前的状态,正确辨别目前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同时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诱因是否跟原生家庭有关系,如果只是一般的情绪管理方面的问题或通过谈心谈话,情绪疏导就能缓解的一般心理问题,就需要辅导员通过和学生面对面谈话,耐心倾听,正面引导和鼓励以及和学生家长共同努力来缓解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如果学生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则需要寻求学校心理咨询部门的帮助,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五)建立信息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班委干部的作用,第一时间掌握并及时处理因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突发事件
高校辅导员在平时工作中面临中所带学生众多,日常事务冗杂且繁多等问题,保持和班委干部信息畅通,建立信息联动机制很有必要,充分发挥班委干部和寝室长的作用,利用一起上课和休息等时间,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的状况,特别是对个别有情绪问题或心理问题的学生更要做到高度重视和关心,如果发现有异常则要及时上报给辅导员。并且要有发现和掌握学生心理问题变化和危机干预的能力,当出现危机时,及时上报相关领导,并及时进行疏导和危机转介,尽量把危机扼杀在摇篮之中,以最大能力减少和避免心理危机事件的
发生。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高校辅导员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需要从思想和行动上真正把学生心理健康放在重要位置,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积极投入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秉承着“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将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朋友,亲人,以真情实感去关心和爱护学生,以积极阳光,正能量的精神面貌去感染和带动学生,为学生成长成才提高良好的环境,帮助学生不断地发现,完善自我,不断自我成长,为实现中国梦,强国梦,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王立高,刘法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9).
[2]负丽萍.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J],理论导刊,2008(6).
[3]郝乐祥.新形势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7).
[4]许庆兵.结合现在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