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8-10-13张硕王雅静

青年时代 2018年26期
关键词:课堂效率有效性小学数学

张硕 王雅静

摘 要: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上是多么的重要。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或自制的教具等多种教学手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和课堂效益。

关键词:有效性;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几个观点:

一、小学数学缺乏有效性教学

首先有效教学是我国第三次课改当中的重点思路,但是针对有效性教学的教学设计却不多,这是如今有效教学缺失的重点,而作为小学数学来说,它的作用是在教会学生进行基础的加减乘除同时让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这是其教学目的以及大纲总之,但是现在针对这方面的教学设计并不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秉持第三次课改的思想,总是习惯性的按照原有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设计,将小学生的思路全都掌控在自己的设计当中,没有给学生留下空白,这种高强度的教学设计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其次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不高,小学数学原本就是针对小学生做的教材设计,但是现在一些教师在“课改”的压力下,为了凸显教学的“质量”常常提升小学数学题的难度,将一些超出小学生理解范围的课题引入其中,使得小学数学产生了难度,虽然这样的难度对于学习好的孩子来说能够解决,但是并不适合其他孩子,反而影响了数学兴趣在课堂上的传播与发展;再次有效性学习的概念界定并不清晰,一些教师总是将有效性学习和考试成绩挂钩,还是喜欢用应试教育当中的考试水准来衡量孩子在课堂上是否得到了有效培养,着从本质上误解了小学数学有效性的开展,从第三次课改的文件当中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有效性体现在快乐学习、记忆学习、理解学习三大方面,从孩子本身出发,以快乐的思想辅助课堂教学的展开,以多理解多记忆的方式让孩子的到更好的知识获取,而不是一味的增强孩子的训练,让孩子适应考试;最后无法把握有效性学习当中“快乐教学”的度,常常会在有效性、情景模式开展、“快乐教学设计”这三个板块当中失去界定,使得教学思维混乱,经常是课改调查组到来就进行新的模式教学,调查组走了以后在进行原有的课程设定,这样反复对孩子的学习以及认知能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如何进行有效性教学

综上所述,有效性教学要紧紧把握住“有效”这两个关键字,在遵循第三次课改的过程当中积极的采用最新的教学思路,同时辅助对孩子的调查研究,因为,每个学校的教学环境不同,每个孩子的成长不同,甚至每个孩子的思维模式不同,都会对课堂有效性的开展造成阻碍,有人认为教学時一刀切的过程,设定一个适中的方案从而进行教学,让大部分孩子接受这样的教学设定,也有人认为“适中”的教学设计方案缺乏方向的把握,缺乏对“特殊群体孩子”的照顾,缺乏公平性,因此这样的方案本身就不能有效的针对教学,作者的观念更偏向于后种,有效性的教学关键就是让所有孩子都能在课堂上获得知识的补充,让孩子了解教学的概念,了解教学思路,让孩子清晰的认识到教学过程当中自身存在的问题,让教师发现这些问题并着重解决这些问题,小学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科,我们如今在社会上能用到的数学知识与小学数学99%都有挂钩,反而初中、高中、大学的数学与生活现实太过遥远,而正是因为小学数学有效,我们更应当注重其课堂上的有效性,让所有的孩子都掌握数学知识,并让其应用到自身的生活当中,作者认为,真正的有效不在于课堂的练习、不再去考试取得的成绩,而在与能否与实际生活相关联,能否终生使用!因此在面对小学数学有效性这一问题上,我们要抛开所有阻碍孩子对数学认知的障碍,让孩子充分的体验到数学与生活能够充分结合,如此才能调动孩子的兴趣,进一步增强有效性。

三、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的反思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如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内涵的界定,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体系的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心理机制等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新课程在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给老师们带来的不适应主要集中在以卜几方面。首先,教学理念与新课程的要求不适应。例如,“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是小学数学的主要课程理念之一,并且《课标教材》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很少能通过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问去思考和探究,最终由学生获得结论,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其次,专业知识与新课程内容的不适应。例如,新课程增加了“算法初步”的内容,但由于绝大多数老师没有学过,大学期间没有学习过计算机语言这些内容,另外还有近三分之一的老教师没有学习过英语,加之多数学校没有达到每个班有多媒体等硬件设施,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十分困难。面对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目标,以及经历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学生,“教什么”、“如何教”、“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都是每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并且需要拿出具体的应对策略。要解决这一问题,最佳突破口就是教师要给自己充电、洗脑。第一,要认真学习《标准》及相关的文献,最好通过与《教学大纲》进行比较,认真研究《标准》每一部分的具体要求,以便做到“教有所依”。第二,要认真研究教材,在做到把握教材整体脉络的同时,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我们应该做到“教和学的有效统一”,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抛开形式主义的束缚和功利主义的诱惑,潜心钻研,勇于探索,最终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猜你喜欢

课堂效率有效性小学数学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