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历史优质课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2018-09-29黄锰强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优质课中学历史注意问题

黄锰强

[摘 要]评价中学历史优质课的“三个关键”:是否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展现的教学过程是否真实,是否符合师生实际。要实现中学历史优质课就要避免“三个不应”:不应是按照脚本的表演,不应是辅助手段的大集合,不应是理念与模式的杂烩。此外还要做到“三个允许”:允许课堂出现意外失误,允许学生有独立的思考和见解,允许教师在课堂上灵光一现。

[关键词]中学历史;优质课;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2-0081-03

随着中学历史课程改革进程的加快,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效率,提升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成为教学研究的重点。组织优质课竞赛,指导讲授优质课,观摩学习优质课是一种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也是促进教师成长非常有效的手段。但中学历史优质课优在哪里,中学历史优质课如何授如何评,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非要说出个谁优谁劣难度相当大,也未必就真实公允。通过长期的实践,我们逐渐探讨出上好历史优质课和评价优质课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在实际操作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历史优质课的几个“关键”

1.是否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其实无论是常规课还是竞赛课的任务,都要实现课前所预设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计划。如果没有达成教学目标那就说不上是一节优质课,甚至不能说是一堂完整的课。

要实现优质课,授课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紧紧抓住这个关键:所有的设计与准备都要围绕课程目标。大的方面包括确定课堂类型、课件使用、语言组织,小的方面包括问题设计、板书设计、教具使用等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亦是如此,课堂每一个环节都要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一切的手段与方法都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没有别的作用。

从观摩学习的角度来说,对一堂优质课的评价也应该首先从这一关键着眼,看授课者是否达成教学目标,而不是看他用了多么精美的课件、使用了多少华丽的语言、课堂提问有多少、师生互动情况如何等等。

如何检测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授课者可以通过对学生提问、查看学生作业、给学生布置练习等方式来检测。观摩学习者则可以在听课前通过看授课者的教学设计,了解教学意图,跟着授课者的思路来听课。听课中,认真观察学生表情,听学生回答问题。课后,可以通过询问学生了解情况,得出自己的结论。

2.展现的教学过程是否真实

要上历史优质课,授课者课前会做长时间的准备,然后尽力把自己精心准备的课程展现在学生和观摩者面前,但这种精心细致的准备和尽心尽力的展示往往会导致课堂教学过程欠缺真实感。比如课件过于华丽、提问过于频繁、课堂环节过于按部就班,最可怕的是呈现已经磨炼过无数次的回炉课,或者是排练过若干次的表演课。这样的课堂使我们很难看到教师的真实、课堂的真实和学生的真实。

优质课的真实,首先是教师的真实,不做作、不表演,真实展现自己对教学、对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其次是课堂的真实,教学是一个充满创造的过程,课堂是一个流淌灵动的地方;再次是学生的真实,我们希望优质课上的学生是享受学习,而不是机械配合教师完成既定程序,更不希望看到虚假快乐。

3.是否符合师生实际

要实现优质课还有一个关键就是要符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学参考资料越来越多,使用越来越方便,于是在课堂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似曾相识的教学设计与课件。借用、参考优秀的教学资源无疑能提高教学水平,但如果盲目使用则会脱离所在学校班级和学生的实际。为避免这种现象,教师就要明白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教学风格,比如明白自己的强项是什么,是讲授还是组织引导学生探讨,是灵动活泼还是涓涓细流。明白自己的强项,结合自己的长处才能更好地设计教学。另外还要注重班级和学生的实际,要对对学生的整体水平、班级风气、班级特色等有一个了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历史优质课的几个“不应”

历史优质课的几个“关键”,是实现优质课的基础,也是我们欣赏与评价优质课的基础,而要实现优质课还有三个“不应”需要注意。

1.优质课不应是按照脚本的表演

由于授课者对优质课太过于重视,设计得过于精心,让我们看到很多优质课的表演痕迹过重。教师按照原来的教学设计,一句不变、一字不落,一步步扮演着“教”的角色,学生小心翼翼按照脚本表演着“学”的角色,给人一种观看演出的感觉,完全看不到课堂的灵动与变化,看不到师生的教学激情!更可怕的是有的课是学生的重复表演。这种表演不仅破坏了课堂的美感,灭绝了课堂的激情,甚至还带给了学生虚假应对的影响,这种假优质课更要坚持杜绝。

要杜绝把优质课上成表演课,必须注意几个方面:一是授课者一定要放松心态,以平常心对待优质课,把优质课当成是有人观摩的常规课。二是教学设计不必写得太详细、完善,那种将口水话也全部写上的设计我是特别反对的,教学设计稍微简单一点能够让授课者有更多的空间,容易表现得更精彩。三是上课之前可以适当与学生接触,了解学生情况,但绝不能搞提前预演彩排,更不能把回答问题的学生都提前确定好。预演和彩排可以让课堂完美,但实际上是授课做假,是在灭绝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上课的热情,与我们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实现优质课的目标背道而驰。

2.优质课不应是辅助手段的大集合

信息技术日益发达,教学辅助手段层出不穷,为我们上好一堂课提供了便利条件,但也因为使用了太多的手段而将我们的课堂带入誤区。一节本来平常简单的历史课,被我们折腾得复杂烦琐,一个本来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概念,被我们用辅助手段搞得晕头转向,一堂优质课变成各种教学辅助手段大集合。课件越来越华丽,内容越来越丰富,电子设备代替了娓娓动听的讲解和美观漂亮的板书,一堂课把所有能够使用的辅助手段都用上,生怕不能在听课者面前展示自己对辅助教具的使用能力和技巧。实际上由于辅助手段太多,师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使用或欣赏辅助手段上,弱化了课堂上一些基本的东西,如讲解、板书、交流、反馈等。

我不反对在教学中使用必要的辅助手段,而是始终主张教师必须熟练掌握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与技能,但教师需要在熟悉掌握辅助手段的基础上,重视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一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确定辅助手段,不能为了实现优质课而牵强使用辅助手段。二是明确使用辅助手段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而不是为了花样繁多而化简为繁。三是明确辅助手段的本质是辅助,不是要取代基本的教学技能,现代教师仍然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基本技能。

3.优质课不应是理念与模式的杂烩

随着各种培训学习的增多,各种各样的教学理念与模式铺天盖地地进入教学之中,每一个理念都如此新颖迷人,每一个模式都仿佛灵丹妙药,我们为此感到无比兴奋激动,期望这些理念与模式能够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于是在课堂教学当中,我们往往为了展现自己对新理念与模式的了解运用,把一节课搞成理念与模式的大杂烩。一会儿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一会儿要展示师生互动,一会儿又要展示学生的自学成果,让学生忙个不停。这样的课堂其实授课人累,学生累,听课人也累,但效果未必就好。

出现这样的问题与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教学模式与新教学模式相关,对于新教学模式我们要认真学习与研究,但不能因此放弃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继承与研究。只有把现代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结合起来,形成适合本校本班学生实际的模式,形成体现教师自己特点的风格,才会事半功倍,上出真正的优质课。

教师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特点,利用好自己的长处。活泼者应当让课堂充满舞动快乐的节奏,严肃者可追求课堂的娓娓道来,温柔者那就让课堂如涓涓细流……教学上不一定要去学别人的风格,只要能够掌控好课堂,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就能够上出优质课,历史课尤其如此。

我期盼优质课是真正高效的,但更期待通过优质课帮助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帮助学生更轻松有效地学习。

三、历史优质课的几个“允许”

历史课堂完美,是每个授课者的理想,但完美的课堂是不存在的,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堂课后我们都会发现其中有很多的不足与遗憾,即使专家和大师上课也是如此。教学还是一门灵动的艺术,需要不断地变化与改进,因此不管我们是授课者还是听课者,对于一堂课,哪怕是一堂优质课,也一定要有几个“允许”。

1.允许课堂出现意外失误

为了上出优质课,几乎每个授课者都谨慎小心地按照教学设计开展教学,生怕有一点失误,有的教师甚至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运行着早已经演练过多次的课堂程序,如果出现一点意外或小失误,立即紧张得不得了,认为自己的课已经失败,甚至紧张到连后面的程序都不知道怎么运行下去。也有部分听课者发现失误后,为授课者大为惋惜,从心里认为这堂课已经失败。

其实一堂课没有失误是好事,但出现意外或失误也不必惊慌失措、扼腕痛惜,课堂千变万化,我们永远不会面对完全相同的课堂。既然课堂是变化的,那失误也就是难免的,授课者也好,听课者也罢,都要有允许课堂失误的情怀。更何况有一点失误未必就不是好事,授课者通过对失误的应变与补救,展现自己掌控课堂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而听课者也能从失误中学到经验教训。因而授课者要允许课堂有失误,不能因为失误而否定一堂课。

当然,面对课堂出现的失误,课后必须认真地进行反思与总结,要明白失误的原因和影响,以后要尽量避免出现同样的失误。

2.允许学生有独立的思考和见解

这一点更多的是针对授课者而言的。授课者总希望教学能按自己的设计行云流水般进行,但事情难免会出现意外,学生有些时候会与授课者的设计不合拍,越是年龄小的学生越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

我们常常看到,教师希望学生从课本里找出的是甲这句历史资料,而学生找出来的却是乙这句;教师希望学生回答的是丙这个历史人物,而学生回答的却是丁;教师希望学生说的是感恩、感谢,而学生回答出的却是热闹、开心;教师已经在教学设计上预设了学生应该给出的答案,而学生的回答却与课件上跳出来的内容差之千里。出现这种情况显然对授课者有较大的影响,于是为了让教学按预设来进行,授课者使出浑身解数,千方百计把学生引导甚至是强行拉到自己的思路上来。结果课是正常进行了,但本来活跃的气氛不见了,本来活泼的学生不见了,本来已经冒出来的创造性火花被扑灭了,可以说就是这样一天天的引导磨灭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其实我们应该按照现代教育理论和观念,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与创新精神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要允许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独立的思考和见解,要包容学生稀奇古怪的想法与表述,即使他们的想法是错误的,即使这样会影响一节课的程序,但却恰恰体现了教育的本真。

3.允许教师在课堂上灵光一现

在几十年的历史教学生涯中,我时时有这样的感受,走进课堂之后受到课堂气氛和学生情绪的影响,自己经常会有灵光一现的时候,虽然这一灵光往往推翻了自己精心准备的程序,但收到的效果却往往比预设的更好。比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确定某段历史资料由教师朗读并讲解,但通过学生叽叽喳喳的声音,我们发现了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于是灵光一现由该学生来代替教师朗读。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又活跃了气氛。再比如我们安排了当堂作业,但课堂上我们发现对于这个作业学生讨论较多,于是我们灵光一现让学生停止做作业,改为由学生讨论演示,这样收到的效果更好。所以我说,要允许教师在课堂上有灵光一现的点子与变化,这才符合课堂的灵动与教学的创造。

当然必须强調,灵光一现是以教师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为基础,而不是偷懒型的灵光一现,讲得累了就让学生读书,懒得指导就让学生讨论。如果是这样的“灵光”还是不“现”为好。

用一个标准来评价一节课的优劣很难,用一节课来说明一个教师的教学情况更难。教学如一条涓涓溪流,有时平静流淌,有时泛起浪花,有时形成旋涡,有时汇成瀑布,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美丽,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曲折,但始终不变的是一直向前,流向大海!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优质课中学历史注意问题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育研究与评价项目获奖结果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例谈x/1+x0)题型的构建
优质课评选当精减
插翅还是折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