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导”

2018-09-28董建梅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兴趣

董建梅

【摘 要】 常言说得好:“兴趣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师如能抓好文章的导入语,妙用导入语,将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学中有趣,趣中有悟,悟中有获,学得轻松,事半功倍,从而使教学获得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 语文课堂;兴趣

让语文课堂妙趣横生,我认为可采用以下的方法:

一、实物导入,扣动心弦

活生生的具体实物,学生摸得着看得见,真实可感。如在教学《挖荠菜》一文时,我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园中找来活生生的荠菜,上课时,我手里拿着荠菜,把学生的心聚在这小小连的荠菜上:“同学们,吃过这东西吗?”“这东西能吃吗?”同学们惊诧的议论着。“这东西能吃,但现在的人们只是偶然的把它当做休闲佳肴来品味。而在旧社会,饥饿与贫穷笼罩着一切,当春天来临的时候,饥寒交迫的人们把它从野外采摘回来,如获至宝。哪怕是拌点玉米面煮糊糊吃,它也是世上无比的美味,人间的佳肴!”同学们心中的疑团解开了。“原来这不起眼的荠菜竟然曾经是我国穷苦大众的救命粮!”小小的荠菜顷刻之间牵动了学生们的心,望着这养菜,使同学们自然地把现在的幸福生活与旧社会的饥饿苦难联系起来对比,从中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此来之不易,我们没有理由不加倍珍惜啊!

二、图画导入,触景生情

在语文教学中如能利用学生可感易感的画面,生动的设置导语,或让学生观赏画面,或让学生看图说话,或让学生动手绘画,这不仅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其表达和审美能力。

如在教学《三峡》一文时,我采用这样的方式导入:请同学们翻开彩图第6页,观看长江三峡的山水后,看图说话。学生们兴趣盎然,展开了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争着描述。三峡的山:连绵、陡峭、山上鸟语花香,草长莺飞,有清泉瀑布,奇石怪树,还有各种野生动物,我们可以听到“两岸猿声啼不住”;三峡的水:清、绿、湍急,倒映着万物的影子,碧波荡漾,水上偶尔驶来一两叶小舟,舟上的人们谈笑风生,看不尽的美景,可是一转眼小船就不见了,真是说话间,“轻舟已过万中重山。”通过同学们细观察,发挥想象后的描述,在未学《三峡》之前。其实“三峡”美景已被同学们创造性地描述得活灵活现,尽收眼底了,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如在画图中”,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也极大的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学们,想知道你们精彩的描述和郦道元笔下的《三峡》美景有什么异同吗?他又是怎样来描述三峡的景观呢?我们一起走进《三峡》去体会、欣赏吧!”

三、音乐导入,入境动情

音乐能使人触景生情,给人最大限度的联想,并在无限美感中陶冶情操,激发思索,潜移默化的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采用音乐导入课文,就能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作者感情营造一种氛围,也能调节课堂气氛,给学生轻松愉快之感。如教学《背影》用歌曲《父亲》导入,可引发学生感受父爱如山,并感恩父亲;教学《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用《明月千里照相思》导入,让学生去感受月圆人不圆的思念与哀伤。

四、实验导入,动中感悟

实验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语文课前的小实验可以把学生引入知识的海洋。在教学《万紫千红的花》时我用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这儿是几朵红色的喇叭花,我们请两个同学来做一下这个实验, 请他们先把红色的花放在先准备好的肥皂水里,请仔细观察它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由红色变为蓝色。”“那么再请他们把这变蓝的喇叭花放在醋里,其颜色又是怎样变化呢?”“又由蓝色变为红色。”“同学们,想知道喇叭花为什么会变色吗?”“因为花瓣的细胞中含有花青素,当花青素遇到碱(肥皂水)就变蓝,而遇到酸(醋)就变红。这也就是花园里的花为什么会呈现五颜六色的原因。”就这样,在动手实验和观看实验的过程中,使学生极大地培养了自己实际操作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悟。

就这样,通过精心设计课文的导语,使我深深地感悟到了:“知识不是被传递的,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引导学生的主动构建才能收获得。”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教师只有用好教材,用活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及心理特点,认真严肃的对待每节课的导语,把导语设计精,设计巧,设计准,把课文内容转化成一个个学生能够参加的活生生的语文活动,这样就能为他们营造一个个适合语文学习的生态环境,使他们在自主实践与体验中走進文本的言语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言语的心灵。最终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心灵的栖息地,成为精神游历与知识探究的大平台,从而强化了语文与自然,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再构建再创造中,去体味文本所传递给我们的种种信息,感悟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从而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语文综合能力的经历,使他们最终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活动, 没有情感的教育是达不到目的的。尽管语文教学内容一课一个样,学生的情况一班一个样,社会发展也一天一个样。课堂导语也应该随机应变。但只要我们善于把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图画、音乐、故事、实验等引入课堂,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心灵的共鸣,就一定能更好地发挥导入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厚江. 还课堂语文本色[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 秦洁. 守望多维灵动的语文课堂[M]. 北京:语文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兴趣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追求快乐的语文课堂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