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2018-09-28江欣蔚
江欣蔚
【摘 要】 当今世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转移,时代发展和人的认知规律要求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因此,高等教育为面对教育改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必须推进以能力培养为重的教学模式改革,构建真实可证的人才评价体系。
【关键词】 人才培养;学生为中心;人才评价
2017年教师节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掀起“课堂革命”,强调指出“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改革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不仅涉及课堂教学模式变革,还涉及到学校教学支持系统和宏观政策环境等方面。本文只简要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理论基础、必然性、改革重点,目的是帮助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改革,以此为契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正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具体体现。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必然性
(一)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进入21世纪,以计算机及其网络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向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而各领域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已经产生了极大的融合效应与发展空间。如今的“互联网+教育”为学习者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势必推动人类学习范式的变革从“教学者中心”向“学习者中心”转型,一个以个性化学习为中心的新时代正在到来。人类学习需求的多样化和规模化趋势,对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学模式形成了冲击和解构;教师将由知识搬运工向信息社会引路人的角色转换,并迫切要求突破当前班级制教学范式,构建个性化教学模式。教育民主化将进一步得到推动,因为知识渠道的多元化使得学生随时可能挑战教师,教师必须习惯并善于组织“混合式学习”,以融合面对面教育和在线学习的双重优势,并以此驱动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发展进程。
(二)人认知发展的必然规律
研究表明,在抽象思维和理性思维能力方面,受过大学教育的人要比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人要好得多,相差1~2个标准差(SD)。那么,这个抽象思维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这与人的认知发展有关。
认知心理学家们发现,大脑是通过构建认知模型来认识与应对外部世界。大脑要认识外部世界,但大脑不能直接接触外面世界,于是大脑通过构建认知模型来认识和表征外部世界。这些模型代表大脑对外部世界的看法,是大脑中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想象。这很像建筑师用建筑模型来表征真实建筑,用建筑模型來分析和思考其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也就是说,各种概念、图示、框架、流程、理论等,都不过是人在头脑中构建的各种认知模式而已。人通过认知模型来认知、想象、表现外部世界,这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基本特征。
大脑创造了认知模型,这些认知模型又反过来决定大脑如何感知和应对外部世界。有不同认知模型的人,其认识方式和活动方式不同。在大学里,受过不同专业教育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使用不同的语言,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这种差异之大,以致不同学科的人甚至不能彼此交流,出现“隔行如隔山”的现象。这都是因为他们的专业认知模式在其大脑中造成了不同的世界,因此形成了各个专业特有的思维、语言和活动方式。
以此观之,什么是大学教育呢?大学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特定的专业认知模型。“学”是学生在自己头脑中构建认知模型;“教”是老师帮助学生构建认知模型。小到一门课,大到一个专业,均是如此。显然,学生只能自己构建这些模型,其他无论什么人,都只能是帮助者。因此,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只能是帮助者,越俎代庖是行不通的。教学的中心是“学”,而不是“教”。这就是为什么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重点
(一)以能力培养为重的教学模式改革
美国学者布鲁姆1956年提出了一个课程设计模型,将学习分为六种。按认知水平排序,分别为:记住、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他把“记住”和“理解”称为“低阶学习”,其余四种称为“高阶学习”。在这个新时代,信息化使得知识记忆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要培养能学习、会思考、能解决问题、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重点不再是知识记忆和知识数量,而是思维训练,是训练大脑如何思考、如何构建专业认知模式、如何进行高阶学习。
具体到课程设计。课程目标应当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这门课要帮助学生建立什么样的认知模型,对此老师必须心中有数。然后才能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式;二是老师对学生在学习中会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方式方法来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完整的课程设计包括五个方面: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教学技术设计、教学环境设计。由此形成的课程标准也与传统课程标准明显不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问题解决方案,老师需要成为课程设计师和学生学习问题解决专家。
(二)真实可证的人才评价体系构建
可以预见,伴随着教育模式的改革,社会力量的强势介入,势必打破传统的以学校为主体的教育格局;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与汇集,势必对传统学校教育中教师的知识视野、能力素质形成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学生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根据自身学习特点和进程安排的自主学习,将颠覆同龄教育、专业分科、学制固定、教师主导等传统教育体系和教育组织形式。更多在线教育的兴起,精准、定制、个性化的教育和学习将逐步建立,而传统大一统、标准化的考核与评估将开始分崩离析。
面向真实情境的评价内容需要个性化与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来支撑和推进。当前,评价手段正在超越传统的人才评价模式,转向能够检测学生的认知思维和推理能力,以及运用知识去解决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能力,而伴随这种转向的正是学习概念的认识转变。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概念日趋成熟,传统的教学方式正在逐步被取代,关于学习的关键认识已经发生转变:一是学习本身是意义建构的过程,而非简单的知识传输的过程。学习是有意志的、有意图的、积极的、自觉的、建构的实践,该实践包括互动的“意图—行动—反思”活动。二是现代意义的学习与意义建构的地点、场所、环境高度相关。需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才能匹配内涵日益丰富的学习,才能实现评价的真实有效。
【参考文献】
[1] 赵炬明. 打开黑箱:学习与发展的科学基础(上)[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
[2] 赵炬明. 打开黑箱:学习与发展的科学基础(下)[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
[3] MIT School of Engineering NEET New Engineering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EB/OL]. [2017-12-02].http://neet.mit.edu/.
[4] 王凯. 人才评价应走向多元化与增值性[N]. 中国教育报,2018-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