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用”在古诗词的天空飞扬

2018-09-27胡小燕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8年7期
关键词:语用教学写作古诗词

胡小燕

【摘 要】古诗词教学中设计和落实写作环节可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要善于寻找写作的点,主要从诗词题目、修辞手法、文本插图、情感内容等方面深入挖掘,开发教材的语用功能。另一方面要进行写法探究,通过仿写、扩写、续写、改写等策略,给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支架,培养和提升他们的语用能力。

【关键词】古诗词;写作;语用教学

古诗词思想内容深邃广博,语言形式简约,情感豐富。这些都可以滋养人的品格情操,启发人的心灵智慧,同时也是“语用”的极好素材。下面就古诗词教学中对“写”的设计和落实谈点粗浅看法。

一、写点挖掘

(一)从题目中挖掘

古诗词语言凝练,意境优美,题目更是别有风味。教师可以借“题”发挥,渗透习作拟题训练。具体做法是:将题目分类,按“类”尝试拟题。如学习《秋思》《静夜思》等,尝试拟抒情的题目;学了《咏柳》《咏鹅》等,尝试拟状物的题目;读了《小儿垂钓》《出塞》《回乡偶书》《芙蓉楼送辛渐》等,尝试拟叙事的题目;学习《望庐山瀑布》《小池》《三衢道中》等,尝试拟写景的题目。这种训练,既有效,也有趣。

(二)从修辞中挖掘

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借修辞进行语用教学,是古诗词教学应该做的事。如《咏柳》中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敕勒歌》中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都采用了比喻这一修辞手法,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语用”训练。推演开来,借由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可以学夸张;读了白居易的“能不忆江南”,可以学反问;通过吕岩的“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可以学拟人……

(三)从插图中挖掘

许多古诗词都配有形象鲜明的插图,这些插图都是很好的“写点”。如《示儿》,教学伊始,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插图。学生观察后,把图上的内容(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哪些人、是谁、他们在干什么等)用文字表达出来。

(四)从情感中挖掘

很多古诗词中都有意味深长的抒情句子,这些句子常能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如能注意挖掘并进行开发引导,便可借此展开写话练习。如《示儿》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日”,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八百多年前这位伟大诗人的病榻前。如果你是他的儿子,看到病魔缠身、不久于人世却仍然满含平定中原的期待与信念的父亲,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这种“写点”的设计,让学生的表达不仅有“文”,还有“情”。

二、写法探究

(一)仿写

1.仿典型句式

如学习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中的“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一句时,可以问学生:“昼和夜分别指什么?农民除了耘田绩麻还会干什么农活?”学生便自然想到还会“放牛、插秧、挖地”等。于是教师让学生练习仿写。学生仿得还真不错,写出了“昼出插秧夜喂猪”等句子。

2.仿经典修辞

贺知章《咏柳》中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典型的比喻句,形象而又生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搞清楚“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和“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来比喻”,然后激发学生:“你会这样想吗?让我们也来学学作者的奇思妙想,用比喻的手法来写写春天的景物。”

3.仿诗词结构

教学白居易的《忆江南》时,先引导学生发现词的特点,然后让他们试着填一填。

学生写现代文已经习以为常了。偶尔换换口味,让他们模仿古人,写一写词,他们就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如有的学生写道:“常山好,风景美如画。春来茶花满山开,秋到柚果挂枝头。能不忆常山?” 学习《渔歌子》之后,学生的仿写也了得,如有学生写《渔歌子·游东明湖》:“东明湖上鸟啾啾,青山绿水行人游。白梨花,翠杨柳,和风暖日不舍走。”

(二)扩写

1.在课文插图处扩写

如教学陆游的《示儿》,先用课件呈现画面:在昏黄暗淡的烛光下,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憔悴、神情忧伤的老人靠在床上,地上跪着一位泪流满面的年轻人。在引导学生观察(环境、人物、事件等)之后,出示要求:请根据画面,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扩写古诗。

又如《游子吟》这首诗,课文插图画的是一位母亲在子女外出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子女缝制衣物的情景。教学时,便可引导学生扩写母亲缝制衣物时的心理活动,或者扩写子女回来之后看到母亲连夜为自己缝制衣服时与母亲的对话。

2.在语句简练处扩写

古诗词精练含蓄,跳跃性强。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融进自己的主观想象,去补充、拓展、丰富诗词的意象,完整地再现诗词所表达的情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赏析方法,也是一种再创作。如《清平乐·村居》的教学,紧扣“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一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小儿卧剥莲蓬时,想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紧扣“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句,引导学生抓住“醉”字展开想象:“老公公、老婆婆喝了点小酒之后,会说些什么呢?”然后用语言文字外化这种想象。

3.在情感迸发处扩写

教学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可以这样设计:李白伫立在黄鹤楼边,目送着好友的船渐渐远去。请展开合理想象,把李白的神态、动作、心理等写下来。教学《送元二使安西》,可进行这样的设计:王维与元二借酒饯行。请想象一下,当时二人会有怎样的表情和言谈举止,请把它写下来。

(三)续写

1.续写“情节未尽”

如《池上》一诗,其中“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一句后,应该还有未尽的情节,于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偷采白莲的儿童会成功吗?他们偷采白莲干什么用呢?”让学生继续写下去,把情节还原出来。

2.续写“语意未了”

如教学《舟过安仁》一诗的“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时,问学生:“看到此情此景,作者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他会作哪些猜想?又会怎么做?请大胆想象,续写作者的心理活动。”在学生描写出作者的内心世界后,教师又趁机启发学生续写作者是如何想尽办法靠近两小童的渔船试图一探究竟的,刻画出童心未泯的诗人形象。

(四)改写

1.转换文体改写

古诗词的改写,常见的是将它改写成现代文。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古诗词的故事性,更要根据诗句的内容,进行环境描写和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这种做法,几乎放到每首古诗词的教学中都可以用。但是,有时候换种方式,让学生把现代文改写成古诗词也未尝不可。在教学《乡村四月》时,笔者先出示几幅关于山村、原野、水田的江南风景画,让学生看着图画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并补充朱自清《春》中描写雨的片段:“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学生读着、说着,一篇描写乡村四月的现代文就完成了。这时,笔者又向学生提出挑战:“能不能将这长长的文章浓缩成四句七言诗呢?”于是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集体完成改写。

2.转换角色改写

如教学《游山西村》,在理解诗意后,教师让学生猜想:“如果今天陆游同学回家要写一篇日记,他会写什么?怎么写?会把哪部分作为重点详细写?你们愿意当一回陆游吗?”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展开想象:有侧重描述山村美景的,有详尽刻画“山重水复”心理活动的……他们的写作积极性非常高。这样以现代文的手法进行想象描写,不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还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如教学《秋思》时,让学生选择用不同的人称改写:可以把自己当成是在外的游子,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可以把自己当成邮差,用第三人称写诗人的一举一动;还可以假设一个“第三者”,即诗人的朋友这一角色,站在他的角度写所见所感。写好之后,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文章和古诗加以对比,从中发现古诗语言凝练并且有韵味的特点。

(浙江省常山县天马二小 324200)

猜你喜欢

语用教学写作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猜诗词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让语用教学在课堂中闪烁光芒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