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用教学在课堂中闪烁光芒

2016-08-15林丽云

考试周刊 2016年62期
关键词:语用教学

林丽云

摘 要: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必须以让学生学习语言使用,学会使用祖国语言为核心。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实践时间,引导学生学语言、用语言、发展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语用教学 妙释词义 移花造景 结构挪移 转简换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1]。吕叔湘先生说过: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只有通过不断模仿和反复实践才能形成。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以让学生学习语文使用,学会使用祖国语言为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实践时间,引导学生学语言、用语言、发展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语用教学的基本切入点

1.根据课文不同类型渗透语用教学活动。新教材较好地处理了传统与现代、文质兼美与语文兴趣的关系。小学课文类型非常丰富。从体裁可分为诗歌、童话、寓言、小说、散文等;从课文内容可分为记事、写人、说明、写景等;从文章来源可分为常学常新的传统篇目、根据教学需要自编的篇目、港台和外国教材中的优秀篇目、当代儿童文学的篇目。教师可根据不同课文类型开展不同的语用教学活动。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渗透语用教学活动。小学生思维具有直观性特点,对事物的认识很感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具体表现各有不同。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的事物特别容易引起注意力;中年级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条理性,不需要借助具象加深理解;高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具有一定主动性,教师设计语用教学活动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兴趣渗透语用教学活动。同一年段不同班级的学生或同一班级不同学生各不相同。如有的班级较活跃,有的班级较安静;同一班级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这些都成为语用教学活动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教师要尽量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力求调动所有学生积极性,提高语用教学活动效率。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语用教学的基本方法

1.妙释词义,读懂语言之“意”。

祖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独特的文字魅力,有深刻的意象美。教师引导阅读文本时,只有从语言文字入手,让学生学习语言,揣摩与品味语言,强化语感训练,才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人文关爱,学到作者独具匠心的表情达意的言语技巧,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教学中,指导学生用多义词“痛快”造句时,并不是课堂上说说,本子上写写,而是布置学生用一周的时间把自己在家里及社会上听到的含有“痛快”的句子记录下来,看谁收集的句子最多。一星期后召开集句汇报会,学生收集到了许多含有“痛快”而义项不同的句子。

(1)爸爸举起酒杯对陈叔叔说:你痛快一点,好不好?干嘛老是打酒官司?喝!

(2)大哥哥大口大口地喝完水,放下杯子,长长地呼出一口气:真痛快呀!

在这样的语文实践揣摩中,既激活了学生的言语意识,提高了言语技能,领悟了言语规律,又提高了人文修养,使工具性、人文性两者水乳交融,最终达到了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2.移花造景,发现语言之“形”。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很看重语言应用教学,他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教师要在做上教,要在做上学。这里的“做”无疑指的是语言应用。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文本中的优美片段,引导学生欣赏、感悟,让他们用上自己的语言重新组合,从而加强对所学语言文字的运用。如《荷花》中描写荷花盛开的一个自然段:荷花已经开了不少……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一个片段从内容上细腻生动地描摹了荷花花繁叶茂、千姿百态的特点,从语言表达上,词句对称,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韵律美。教学中,我这样创设情境(出示桃花图):同学们,你们看,这一片的桃花长得多美啊!你们能用上刚才背诵的这两段内容,赏一赏、夸一夸桃花吗?在我的指导下,学生变换主体词新造出了这样的语段:我们走进桃林,举目四望,漫山遍野都是盛开的桃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花蕊……这么多的桃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真美啊!这样移花造景的练习,犹如灵秀之泉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实践能力、语言感受能力,以及审美情趣和良好意志品质方面起到了独特作用。

3.结构挪移,内化表达之“法”。

毛泽东说: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2]。这里的苦功指的就是语文实践。小学课文中写景状物的文章,表达技巧和行文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分别逐一描述情景,有的则采用复合方式把多种情景动态与静态融为一体。在欣赏作者写作技巧的同时,可引导学生把分述式描写转换成复合式描写,训练学生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如《翠鸟》一课,文章第一自然段先对翠鸟的外形特征进行了静态描写,第二、三自然段对其生活习性特征进行了动态性的描写,这是一种先外貌后动作,先静态后动态的分述写法。对此,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把其外形的静态描写与生活习性的动态描写融合起来进行描写。如介绍翠鸟长着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马上描述它往往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水面,当机灵的小鱼悄悄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翠鸟锐利的眼睛就发现了,介绍翠鸟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马上描述它发现小鱼后,就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这样的语用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多种结构文章段落和篇章方法,引领学生向更远更广阔的境界提升,而且有助于学生发展思维、语言。

4.转简换繁,享受语言之“美”。

读书须知出入法。言下之意就是应用读书中学到的知识,进行大量的消化语言活动,并在运用中进一步领悟掌握言语规律。转简换繁就是引导学生对课文抽象概括的语句进行想象扩展,进行语言转换训练。

如《草原》一文第一自然段,作者描写了草原美景后,又写了自己的感受——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通过理解,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草原的辽阔与美丽。此时,我乘兴引导学生:如果此刻你就在草原上,你会低吟一首怎样的小诗呢?学生跃跃欲试,都想尝试当一回小诗人。经过讨论交流,很快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其中一名学生是这样写的:

草原是一首美丽的小诗

云朵舞着洁白的轻纱/飘在明朗的天空

风儿吟唱着绿色的欢歌/拂过无边的草地

河流映出蓝天的笑脸/羊群点缀碧绿的草原

无需修饰/不用雕琢/草原本身就是一首美丽的诗

这样新颖别致的语用练习,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美的欣赏和领悟能力。

总之,语文学习的基本特性是实践性,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语言应用能力,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语文实践。只有依据语文教育特点进行语文教学,才能使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会用语文,只有依据语文教育特点以语用为核心进行教学,语文教学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培养出新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黄亢美.小学语文课程理念与实施[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5.

[2]邓拓.毛泽东选集[M].晋察冀日报社编辑出版社,1944.

猜你喜欢

语用教学
轻叩小学语文之门,聆听语用文化之声
叩问意义:核心素养下语用教学新视野
语用教学观指导下的阅读教学
论小学英语浸润式语用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大数据背景下微课在大学英语语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语文“语用教学”方法探寻
走出“语用教学”认识误区
指向语用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