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8-09-27郭康
郭 康
(江苏省淮安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江苏 淮安 223001)
颈性眩晕(Crvical Vertigo,CV)是指因颈椎及与其相关的软组织结构出现器质性或功能性改变,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3]。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颈性眩晕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加且发病人群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该病患者除了会发生阵发性眩晕以外,还可出现视觉障碍、耳鸣、恶心呕吐、头痛、颈项头痛等症状,其生活和工作可受到严重的影响。在治疗颈性眩晕方面,西医尚无特效的疗法。本次研究主要探讨用穴位埋线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江苏省淮安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收治的80例颈性眩晕患者。这些患者的纳入标准是:1)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2)不存在精神障碍。3)能耐受本研究所采用的治疗方法。这些患者的排除标准是:1)不愿参与本次研究。2)存在过敏体质。3)患有重度的高血压。4)患有急性传染病、恶性肿瘤或心脑血管疾病。5)患有非颈源性眩晕。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观察组40例患者中,有男性28例,女性12例;其平均年龄为(50.02±4.68)岁,平均病程为(6.38±3.69)年。在对照组40例患者中,有男性29例,女性11例;其平均年龄为(50.02±5.32)岁,平均病程为(6.96±3.0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应用桂哌齐特注射液、敏使朗进行常规治疗。桂哌齐特注射液的用法是:将8ml的桂哌齐特注射液加入到250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中进行静脉滴注,每天用药1次。敏使朗(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的用法是:口服,每次服6mg,每天服3次。为患者用药治疗7天为1个疗程。为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应用穴位埋线法进行治疗。进行穴位埋线治疗的方法是:1)取其后溪穴、曲池穴、阿是穴、颈夹脊穴与大椎穴作为主穴,并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其选择配穴。患者若有腰膝酸软、两目干涩的症状可选用照海穴、太溪穴、肾俞穴、肝俞穴作为辅穴,若有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的症状可选用三阴交穴、足三里穴、膈俞穴、血海穴作为辅穴,若有心悸失眠、头痛健忘的症状可选用合谷穴、太冲穴、膻中穴、膈俞穴作为辅穴,若有呕吐痰涎、胸闷食少、头重如裹的症状可选用阴陵泉穴、丰隆穴、中脘穴、内关穴作为辅穴,若有急躁易怒、口苦、头痛目赤的症状可选用太冲穴、肝俞穴、风池穴作为辅穴。2)医师在清洗双手后,用75%的医用乙醇棉球对双手进行消毒处理,然后戴一次性无菌手套进行操作。3)准备不同规格的医用羊肠线,将其置于无菌用品盒内用乙醇进行浸泡。4)根据穴位所处的位置不同,使患者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在各穴位处的皮肤上做标记并进行常规消毒。根据各穴位所在的位置决定埋入羊肠线的实际长度。在手、背、颈处穴位的皮肤中可埋入1 cm长的00号羊肠线,在其它部位穴位的皮肤中可埋入2 cm长的0-1号羊肠线。在一次性线针注射器针头的偏口处装上羊肠线。用右手持针,从预定的进针点快速刺入各穴位的皮下,在得气后一边退针一边推芯“布线”,使羊肠线能够到达穴位处皮肤下的肌层组织中,然后快速出针。5)对患者进行局部压迫止血及消毒操作,用棉胶布将皮肤外的羊肠线固定好。为患者每隔15天治疗一次,治疗3次为一个疗程,共对其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经治疗,患者眩晕的症状完全消失,未再次发作。有效:经治疗,患者眩晕的症状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在劳累时会发作。无效:经治疗,患者眩晕的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其病情在加重。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24例,为有效的患者有14例,为无效的患者有2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在对照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12例,为有效的患者有15例,为无效的患者有13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7.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n(%)]
3 讨论
中医认为,颈性眩晕属于“项痹”、“眩晕”的范畴,其病因主要为经脉痹阻,清阳不升,清窍失养[4-7]。此病患者的病程若较长可出现视觉障碍、耳鸣、恶心呕吐、头痛、颈项头痛等症状,并可出现焦虑、抑郁及烦躁等不良心理。在对颈性眩晕患者进行穴位埋线治疗时,埋入其穴位处皮肤中的羊肠线可逐渐被软化、分解、液化和吸收,并持续对穴位进行温和的刺激,从而可取得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扩张血管、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P<0.05。可见,采用穴位埋线法治疗颈性眩晕可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