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留内植入物深部感染创面综合治疗64例临床研究*

2018-09-26侯宏义谢松涛胡大海徐志刚

陕西医学杂志 2018年10期
关键词:植入物清创灌洗

侯宏义,谢松涛,何 亭,刘 洋,胡大海,徐志刚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西安710032)

主题词 感染 外科, 整形 @内植入物 外科皮瓣

深部内植入物包括骨折固定、关节置换、胸、腹部大血管置换、心脏起搏器植入等。进行体内内植入物虽为无菌手术,而临床上内植入物术后感染,并不少见,相关报道其感染发生率一般在0.25% ~ 2.0% 之间[1]。伴有内植入物的深部感染后伤口裂开组织坏死,易形成创面,不仅使伤口处理棘手,而且进一步导致肢体运动功能损害,甚至全身感染、大出血、重要脏器功能损害等,危及生命。2010年1月至20l7年10月,对64例伴有内植入物的深部感染创面,包括经过积极创面准备,多次清创,封闭负压吸引,组织瓣移植覆盖,负压滴注灌洗,及抗感染等一些列综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组64 例深部感染患者中,男41 例,女23例,年龄23 ~ 69 岁,平均41.5 岁。脊柱骨折术后内固定物外露15 例,下肢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内固定外露21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外露4例,心脏起搏器植入后16例,胸腔主动脉弓置换后3例,腰腹部髂血管覆膜支架术后5例。创面行成时间内植入术后2周至6个月。64例全部多次取样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52例阳性,包括表皮葡萄球菌(7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5例,其中MRSA 12例),大肠埃希菌(11例),铜绿假单胞菌(7例),粪肠球菌(1例),肺炎克雷白菌(4例),鲍曼不动杆菌(5例)、棒状杆菌(1例),普通变形杆菌(1例)等。本组患者均为创面内植入物外露直观可见。

2 治疗方法

2.1 术前准备:术前根据各创面不同情况每日行床旁换药1~2 次,并取创面分泌物送细菌培养+药敏。依据经验静脉滴注抗菌素,后根据分泌物培养结果调整。

2.2 手术方法:手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创面准备。术中沿边缘0.5 cm,切除创面炎性组织,尽可能去除坏死组织,手术过程中反复多次3%过氧化氢、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置创伤负压引流管(VSD),贴膜封闭,术后持续负压吸引,压力0.2~0.4mPa。7 d后再次手术清创,更换创伤负压引流管,直至创面内肉眼观无坏死组织,肉芽组织颗粒细密,颜色红润,无炎性水肿,内植入物和创基较紧密结合。第二阶段:创面覆盖封闭。根据创面情况,采用各种组织瓣移植修复创面,对于内植物周围死腔用组织瓣填塞。术中皮瓣下常规放置负压流管,术后行负压灌洗治疗。第一阶段每次清创手术均采集创面组织,组织瓣移植后采集灌洗液行细菌培养。

2.3 术后处理:术后继续静脉应用敏感抗生素,严密观察组织瓣血运情况,持续组织瓣下负压灌洗引流,灌洗液为抗菌素溶液,常规为硫酸庆大霉素24万单位+生理盐水500 ml及复方甲硝唑溶液交替,根据细菌培养,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灌洗液用莫匹罗星15 g+生理盐水500 ml,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20 g+生理盐水500 ml。灌洗结束的指标是:灌洗引流液清亮,并连续3次细菌培养阴性,即可拔除引流管。抗菌素依据全身情况结合创面体征及化验指标停用。创面术后7 ~10 d 拆除缝线。

结 果

1 手术情况及住院期间并发症 64例患者,入院后术前准备时间2~5 d,第一步创面准备手术14~35 d,行2~5次清创及VSD负压吸引治疗,第二步手术组织瓣移植修复创面,按组织量分类包括9 例皮肤组织瓣,31例肌皮瓣,17例肌肉组织瓣,7例筋膜组织瓣。按皮瓣类型分类包括13例局部瓣和51例远位瓣(其中带血管蒂岛状瓣9,游离瓣42例),术后持续组织瓣下灌洗时间9~27 d。62例组织瓣全部成活,1例局部皮瓣和1例游离肌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再次手术处理伤口愈合,3例皮瓣下感染,伤口裂开或形成窦道,再次手术清创,经皮瓣下灌洗后感染控制,痊愈出院。

2 近期随访结果 64例随访3 ~ 6 个月,平均3.9个月,感染创面全部愈合,内植入物保留良好。25受区外形稍臃肿,患者可以接受,所有患者组织瓣供区运动功能无明显障碍。1例42 岁男性患者,腰椎爆裂骨折术后内固定物外露4周余。查体:腰部正中手术切口裂开,伤口下形成空腔,可见内植入外露,有浆液性渗出,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图1A)。清创保留内植入物,负压吸引创面肉芽组织新鲜(图1B),清创是取出创面内游离植骨(图1C)。 创面局部设计皮肤组织瓣(图1D)。掀起皮肤组织瓣。皮瓣底部形成筋膜组织瓣,并包绕外露内植入物,消灭死腔(图1E、1F、1G)。皮瓣下放置灌洗引流管冲洗(图1H)。术后1月,创面愈合良好,无再次溃破(图1I)。1例57 岁男性患者,右侧胫骨上端波及平台粉碎性骨折4周,术后多次清创手术,入院时见:右小腿上段手术切口裂开,形成约12×6创面,部分骨质缺损形成空腔,可见内植入外露,细菌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图2A)。清创保留内植入物,负压吸引创面肉芽组织新鲜(图2B)。 创面远位设计背阔肌皮肤组织瓣,应用肌皮瓣的肌肉组织填塞死腔(图2C、2D)。皮瓣下放置灌洗引流管冲洗2周后拔管(图2E)。术后3月随访,创面愈合良好,无异常(图2F)。

图1 42岁患男腰椎爆裂骨析术后内固定外露 创面综合治疗

图2 57岁患男右侧胫骨上端波及平台粉碎 性骨折创面综合治疗

讨 论

伴有内植入物的深部感染创面,多由于手术后深部感染迁延而成。深部感染形成因素主要包括:①局部因素:手术切口范围大,时间长,失血多等;②全身因素:老年患者,吸烟酗酒,糖尿病及长期服用激素等内科疾患等[2-3]。对于伴有内植入的深部感染创面,手术取出内植物,彻底清创,更易于控制感染和创面修复[4]。但是有些内植入物移除后不能取得有效的固定,而面临截瘫而长期卧床,关节功能丧失、甚至截肢的风险,如脊柱、关节部位骨折内固定植入物;有些内植入移除后即危及生命,如胸部、腹部大血管置换,心脏起搏器植入等。内植物无法移除的创面,往往受累组织种类多,易形成死腔,修复困难,需要多次创面清创准备,良好的覆盖,血运丰富的组织填塞死腔,有效的清除致病菌等。

创面清创首先要消除全身不利因素,包括改善营养状态,戒烟酒,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停用激素类药物等。由于内植入物的存在,理论上的彻底清创往往难于实现,但手术中还是要尽可能去除坏死组织,包括创面及周围全部硬化炎性组织,消除局部组织血运不良的因素,以及脓液、脓苔、感染灶等。大部分创面甚至需要多次清创,本组64例患者,清创次数最少2次,最多达6次,平均3次。

伴有内植入物的深部感染创面,多发生于内植入物术后深部感染迁延而成,由其他科室或外院转入,感染大多超过2周,细菌所谓的生物被膜,获得抵抗宿主免疫应答的能力,抵抗全身和局部抗菌制剂的杀灭作用。创面负压治疗,包括第一步创面准备手术中VSD和皮瓣转移后皮瓣下灌洗治疗,是控制感染,加速新鲜肉芽组织生长的有效方法。潮湿开放的创面更易于生物被膜形成,而VSD技术可使创面由开放变为封闭,并通过持续引流去除细菌培养基,半透的贴膜组织可以阻止外部细菌的进入,持续负压吸引为主动引流提供了动力,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5-7]。本组病例均经过2~5次VSD负压吸引治疗准备创面,创面肉芽组织颗粒细密,表面平坦,毛细血管生长丰富,触之易出血,组织无水肿渗出,无炎性分泌物,新鲜肉芽部分包埋内植入物及创面死腔。

伴有内植入物的深部感染创面,尽管属于开放伤口,有比较充分的引流,仍需要观察体温、创面周围组织红肿、皮温、创面引流液,术前术后化验检查,如白细胞、血沉及C-反应蛋白水平,特别是动态观察C-反应蛋白,其在深部感染后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8]。综合评价创面感染控制情况,持续多次的创面分泌物及引流液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为全身抗生素治疗及局部灌洗提供客观依据[9]。细菌阳性结果的取得,受取样方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组64例,细菌培养阳性52例,阳性率高达81%,缘于多次采取取含有创面组织的样样本。深部感染创面的微生物细菌以致病菌种更常见,包括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及肠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甚至多种细菌共同感染,给治疗增加了难度[10]。皮瓣下灌洗治疗,水流清创可以清除创面的细菌及坏死组织碎片等[11],灌洗液清亮后,需行连续3次细菌培养阴性,才能拔管。传统的创面冲洗,一般选用含有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和外用复方甲硝唑溶液交替冲洗。葡萄球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别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莫匹罗星为一种外用抗菌药物,是临床上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植的葡萄球菌的首选药物之一。复方多粘菌素B对革兰阴性菌,尤其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根据药敏结果,针对性使用灌洗抗菌溶液,更能有效的清除创面内细菌。

创面经第阶段创面清创准备手术,为组织瓣提供良好的移植环境,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组织瓣移植的创面条件是无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红润、新鲜,内植入物和创基较紧密结合。良好的覆盖,血运丰富的组织填塞死腔,闭合创面,需要设计足够覆盖创面的组织瓣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组织瓣设计及切取术前充分估计清创后软组织缺损的大小,进行皮瓣移植时,皮瓣设计应留有充分的余地覆盖创面、填塞死腔,一般保证供瓣面积比受区创面面积大10%~20%,保证缝合时无张力。本组64例组织瓣,肌皮瓣和肌瓣48例,因为肌肉组织具有更丰富的血运,较强的抗感染能力。42例组织瓣采用游离移植,可以不受创面周围条件限制,携带更多的组织。

深部感染创面修复,不移除内植入物,感染、异物存留等因素互为因果,导致修复的难度增加,治疗过程耗时长。组织瓣移植前,需要一个相对清洁、无菌或少菌的创面条件,反复清创、VSD治疗,创面覆盖后,负压灌洗治疗,灌洗液清亮直至多次细菌培养阴性,才能拔管。本组64例患者,未出现皮瓣下感染61例,创面清创准备阶段,平均3次清创手术,14~35 d,创面封闭后灌洗治疗,9~27 d,共住院时间31~59 d,平均43 d。3例皮瓣下感染,伤口裂开,再次手术清创患者,住院时间最长达91d。

综上所述,伴有内植入物的深部感染创面是一种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经过积极清创创面准备,反复清创,VSD负压吸引,组织瓣移植覆盖及抗感染等一些列综合治疗,可以在保留内固定的情况下,控制创面感染,保证创面愈合。

猜你喜欢

植入物清创灌洗
三维管理模式在无锡市人民医院骨科植入物管理中的效果研究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一种多功能清创车设计与应用*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装有假牙能做磁共振检查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水动力清创系统在糖尿病足溃疡清创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不可分期压力性损伤的清创进展
超声清创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疗效观察
不同植入物内固定对胫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