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通辽地区蒙古族青少年首次遗精年龄调查

2018-09-23李亚东胡那顺包金花包玉荣陈巴拉张树成谷翊群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遗精汉族蒙古族

李亚东 吕 芳 胡那顺 包金花 包玉荣 陈巴拉 王 宁 张树成谷翊群∗

1.国家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1);2.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3.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4.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指导中心(通辽市妇产医院);5.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6.通辽职业学院;7.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计划生育服务站

青春期是由儿童过渡到成年人最重要时期[1]。在此期间骨骼肌肉增长迅速,大脑神经元结构以及功能逐步完善,生育繁殖能力逐渐成熟[2]。青春期发育受到个体基因、环境因素以及经济社会水平等多方面影响,从而导致青春期的启动、发育速度、性成熟水平在不同国家、地区、种族、个体间存在明显差异,甚至在同一地区、同一种族,不同经济文化水平下也会出现差异[3]。在女性,青春期发动时相以月经初潮为明显的标志。在男性,出现精液尿或首次射精是为青春期发育成熟的标志。相比于女性,男性的遗精所具有的标志性没有月经初潮显著,因此,首次遗精的发现和确定有一定的不准确性。青春期发生与发育带来生理结构的显著变化,与当地经济水平、受教育程等因素相互作用直接影响到儿童生长发育水平、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4]。因此,对青少年青春期男性首次遗精年龄的调查,对于评价本地区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状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蒙古族地区在校男性青少年首次遗精年龄进行调查,分析蒙古族地区城镇与农村、汉族与蒙古族男性青少年青春期发育的现状,进而为“中国男性生殖资源数据库”[5]和“中国青少年健康发育数据库”提供基础生理数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分别于2015年11—12月、2017年4月,对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内7所中学的高一和高二在校男生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当天在校的共计4476名男生。

1.2 资料获取

1.2.1 调查方法 采用横断面分层整群(整个年级)抽样调查的方法,统一使用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编号2013FY110500)建制的纸质和电子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经过咨询专家组和指导专家组二级论证审定。采用项目统一使用的标准工作手册(SOP),包括调查员的培训、调查过程中对学生说明使用的语言规范、调查流程和调查后数据的处理等内容,与调查问卷均作为项目规范在国家科技信息管理平台系统登记备案。调查操作为随机编号学生并匿名填写问卷。

1.2.2 问卷填写 调查问卷包括出生日期、调查时年龄和年级、首次遗精年龄发生(岁、月)和几年前、发生时的年级和季节、发生的状态等共9个指标。首次遗精年龄由学生回顾性自行填写,精确到“月”或(和)“季度”。仅对发育正常男生(指可以从事正常生活和各项体育锻炼活动、发育健全、身体健康)资料进行分析。排除拒答、非汉族和蒙古族、填写首次遗精信息空白、具有明显影响发育的特殊疾病者、具有逻辑错误、非准确数据等问卷。

1.3 质量控制

对获得的调查表由2名研究人员平行进行校验及数据筛查,经过逻辑判断,精晰确定每名学生的相关数据,并将核对后的数据汇交2名调查员;当数据出现有异质性时,由第3名研究人员参与共同讨论加以确定取舍。录入的数据,由另一名研究人员进行核对,采用编制的程序对逻辑判定校验信息,进行计算机再次核准和逻辑判定。以各项信息符合一致下准确认定。

1.4 分组和数据统计分析

对获得的符合要求的调查数据,以生活的地区分为城镇和农村(户籍与居住地不符时,选择主要生活居住地为准),分别为农村蒙古族、汉族和城镇蒙古族、汉族分组进行比较分析。首次遗精年龄以“月”为单位,当只采集有“季度”的数据时,取该季度平均的中间月计算,调查精度为1个月(误差控制在±1个月)。全部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以均值±S表示。

2 结果

2.1 调查问卷情况

发出调查问卷4476份,其中64名拒绝回答或信息填写不完整,收回有效问卷4412份,回收率98.6%(4412/4476)。筛查有效问卷,排除不符合要求问卷152份,共获得4260份调查问卷,调查成功率96.6%(4260/4412)。其中农村蒙古族1066名、汉族1035名,城镇蒙古族911名、汉族1035名,全部调查对象均已发生遗精。

2.2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对4260份调查成功问卷进行分析,调查对象中蒙古族男生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城镇高于农村(p<0.05)。基本生理指标见表1。

2.3 首次遗精发生的年龄

调查男生首次遗精年龄为(14.3±1.3)岁;城镇学生[(14.1±1.3)岁]早于农村学生[(14.5±1.4)岁],蒙古族学生[(14.2±1.3)岁]早于汉族学生[(14.4±1.3)岁](均p<0.01)。见表2。

表1 调查对象基本生理指标

表1 调查对象基本生理指标

指标 城镇 农村 P 汉族城镇 农村 P蒙古族城镇 农村 P人数(例) 2159 2101 1248 1035 911 1066年 龄 (岁 ) 17.0±1.2 17.3±1.2 0.000 17.0±1.2 17.5±1.3 0.000 17.0±1.1 17.2±1.1 0.000身 高 (c m) 172.8±6.4 172.1±6.1 0.001 172.2±6.6 171.5±6.6 0.022 173.9±6.0 172.6±5.6 0.000体 重 (kg) 62.4±11.5 62.4±10.5 0.959 60.7±10.2 61.6±10.5 0.076 65.1±13.0 62.9±10.5 0.001 BMI(kg/m2) 20.8±3.5 21.0±3.2 0.127 20.4±3.1 20.9±3.1 0.002 21.5±3.9 21.1±3.2 0.042

表2 不同属性男生首次遗精年龄的比较

表2 不同属性男生首次遗精年龄的比较

遗精 户籍城镇 农村 P民族汉族 蒙古族 P城镇汉族 蒙古族 P农村汉族 蒙古族 P人数(例) 2159 2101 2283 1977 1248 911 1035 1066年 龄 (月 ) 169.4±15.3 173.5±16.5 0.000 172.4±15.9 170.3±16.1 0.000 169.7±14.9 169.1±15.9 0.325 175.6±16.5 171.4±16.3 0.000年 龄 (岁 ) 14.1±1.3 14.5±1.4 0.000 14.4±1.3 14.2±1.3 0.000 14.1±1.2 14.1±1.3 0.325 14.6±1.4 14.3±1.4 0.000

2.4 首次遗精发生时各年龄分布

首次遗精年龄汉族男生最早在8.4岁,最晚在18.0岁;蒙古族男生最早为8.6岁,最晚为17.9岁。在13、14岁发生首次遗精的比例汉族分别为35.7%、66.4%、蒙古族分别为14.8%、66.4%。见表3和表4。

表3 不同属性男生首次遗精年龄的分布(%)

表4 不同属性男生首次遗精发生的不同年龄累计发生率(%)

2.5 首次遗精发生的季节分布

以春、夏、秋、冬季分别统计首次遗精发生情况,汉族和蒙古族男性均以夏季最高(均>50%),秋季最少。见表5。

2.6 遗精发生在各年级阶段情况

首次遗精发生的年级阶段显示,在初2和初3年级分别累计达到了84.80%和97.80%。见表6。

表5 不同属性男生首次遗精发生的季节[例(%)]

表6 不同属性男生首次遗精发生时所处年级分布(%)

2.7 首次遗精发生时的状态

发生在夜间睡眠中(自然遗精)3653人(85.8%),午睡中(自然遗精)182人(4.3%),自己主动行为354人(8.3%),与他人(朋友、同学)在一起玩耍时31人(0.7%),在性活动中(明确回答)40人(1.0%)。

3 讨论

青春期发育不仅是青少年阶段重要的时期,也会对成年阶段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以及自我认识产生重要影响[6]。青少年青春期发育相关基础生理数据调查的积累,对制定青少年健康教育和服务策略提供基础数据的支撑,对本地区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内,对男性青春发育和首次遗精年龄的调查报告颇多。但已有的报告在调查设计、数据采集及处理等方法学的质量控制方面,描述有限,所得结果的准确性存在方法学上的偏倚[7]。因此,在规范方法下建立数据采集标准和实施规范势在必行,以保证不同地区、不同年代所采集的数据的可比性和科学性[5]。本文报告的数据,采用全国性调查工作的统一规范要求进行,成为构建全国性数据库(中国男性生殖资源数据库、中国青少年健康发育数据库)的组成部分[8-9]。

通辽地区是我国蒙古族聚集地,是全国蒙古族总人口最多的城市,占我国蒙古族总人口的1/4。本项调查结果显示,通辽地区男性青少年首次遗精年龄蒙古族早于汉族,城镇早于农村。与高宇等[10]报道的北方地区首次遗精年龄(14.7±0.9)岁,同一地区城市(14.2±0.6岁)早于农村(15.0±0.9岁),汉族晚于蒙古族等结论基本一致。但本次调查遗精年龄无论与高宇等[10]的北方平均遗精年龄相比,还是与汉族、蒙古族,城镇和农村的遗精年龄相比均有提前。表明同一地区不同社会发展水平、种族等因素对首次遗精年龄(青春期发育)具有明显影响。据一项2012年对内蒙古地区城乡调查数据显示,15、17岁年龄组的城镇蒙古族男性身高高于农村,15~16岁以及18岁年龄组的城镇蒙古族男性体重高于农村[12]。鉴于本次调查对象均为高一、高二年级男生,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5~18岁之间,抽样人群符合全区蒙古族一般生理特征。

本次蒙古族地区青少年现阶段调查显示,发生首次遗精年龄在13~14岁时出现高峰期,15岁时累积首次遗精发生率接近90%;在小学6年级时有近30%男生已经发生首次遗精,初中三年级时全部被调查男生出现过遗精。在首次遗精发生时的状态调查中,自然遗精近90%,自己主动行为以及在别人参与下发生遗精为8.3%,而明确回答在性活动中的占到1.0%。关于该地区青少年青春期生长发育教育,在调查的7所学校中,学生接受过基础生理卫生教育,但有关青春期教育缺失,无有关第二性发育的系统教育。

本文系首次报告我国青少年首次遗精发生的状态。鉴于首次遗精方式已经出现有别于以往认识的梦遗,且主动情况下排精占到总调查人数的10%,建议对小学4~5年级的男生即应开展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在6年级青春期健康教育中应加强自我保护、避孕节育、性传播疾病等相关内容。青少年青春期发育无论人数还是个体身高发育峰值、首次遗精人数比重都集中在13~15岁阶段[2],这个阶段的男生体格发育快,生理机能显著健全,但是快速身体发育的同时,大脑功能、精神、行为、心理等方面的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并面临升学的压力,面对青春期困惑或不均衡的表现容易带来一系列影响学习和生活的行为[12]。因此,学校在开展健康教育的同时,应提供与年龄、生理发育相适应的健康教育服务,以促进青少年青春期健康、科学、持续性的发展。

猜你喜欢

遗精汉族蒙古族
RANTES及其受体CCR5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在昆明汉族T2DM发生中的交互作用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频繁遗精可能是太累了
不要乱叫“老家”了!中国姓氏分布图曝光,看看自己的根在哪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怎样的遗精才是病态
怎样的遗精才是病态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