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栽培种配方对羊肚菌菌丝、菌核和分生孢子的影响*

2018-09-22刘福阳王爱仙王怡暄邓文明颜振兰巫仁高

中国食用菌 2018年5期
关键词:菌核羊肚木屑

刘福阳,王爱仙,王怡暄,邓文明,颜振兰,巫仁高**

(1.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 建阳 354200;2.南平市农业局食用菌站,福建 延平 353000)

羊肚菌(Morchella spp.)隶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 盘菌纲 (Discomycetes) 盘菌目 (Pezizales) 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 羊肚菌属 (Morchella),又名羊肚菜、羊肚蘑、编笠菌、阳雀菌等,因其菌盖部分长得很像羊肚而得名[1]。羊肚菌是一类大型珍稀野生食药兼用真菌,既是宴席上的珍品,又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其被认为是仅次于块菌的高级补品,最早收录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民间有“年年吃羊肚、八十照样满山走”的说法[2]。国内外研究羊肚菌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羊肚菌的具体出菇机制尚不明了,与气候、菌核、分生孢子、外源营养袋等存在何种直接关系研究的也不够透彻,使得羊肚菌在全国各地的大田栽培生产中,经常出现产量不稳定,出菇不均匀,子实体易变畸形等关键性问题[3-5]。本文研究不同栽培种基质配方对羊肚菌菌丝、菌核、分生孢子和保存时间的影响,为羊肚菌人工栽培提供科学基础[6]。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菌种

菌种:野生羊肚菌(Morchella spp.)经组织分离并保存。

1.1.2 培养基

母种培养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条 20 g、KH2PO40.5 g、MgSO40.5 g、蛋白胨 2 g,自来水1 000 mL,121℃灭菌30 min;原种培养基:木屑65%、小麦20%、土壤10%、KH2PO41%、Mg SO41%、生石灰1.5%、石膏1.5%,121℃灭菌120 min,其中小麦需提前用石灰水浸泡或水煮至无白芯再拌料灭菌。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设计8种羊肚菌栽培种培养基配方,配方1:木屑57%、小麦30%、土壤10%、生石灰1.5%、石膏1.5%;配方2:木屑57%、小麦30%、草木灰10%、生石灰1.5%、石膏1.5%;配方3:木屑55%、小麦30%、土壤10%、KH2PO41%、MgSO41%、生石灰1.5%、石膏1.5%;配方4:木屑37%、小麦30%、谷壳20%、土壤10%、生石灰1.5%、石膏1.5%;配方5:木屑37%、玉米粒30%、玉米芯20%、土壤 10%、生石灰1.5%、石膏 1.5%;配方 6:木屑27%、小麦60%、土壤10%、生石灰1.5%、石膏1.5%;配方7:木屑47%、棉籽壳20%、麦麸20%、土壤10%、生石灰1.5%、石膏1.5%;配方8:木屑47%、谷壳20%、麦麸20%、土壤10%、生石灰1.5%、石膏1.5%。每个配方3个重复,每个重复10瓶[7-8]。

1.2.2 栽培种的制备

8种配方中的小麦和玉米需提前用石灰水浸泡或水煮至无白芯,再按不同配方比例拌料混合均匀。为方便测量菌丝生长速度和观察菌核,采用原种玻璃瓶进行装料,装料时边装料边抖动,装至瓶肩高(约13 cm)后在料面上轻轻压平,以倒放时料不会倒出为准。121℃灭菌120 min,待其冷切后无菌条件下接种,然后再摆放在21℃、黑暗条件下培养。

1.2.3 长时间保存

待等菌丝走满瓶后放在常温(8℃~22℃)、弱光条件下保存5个月。

1.2.4 播种

保存5个月后的栽培种,用耙种钩将羊肚菌菌种从玻璃瓶中掏出捣碎,加水拌菌种直至菌种湿润,但不滴水。在34 cm×47 cm×10 cm规格的周转框上铺上厚8 cm~10 cm的经石灰消过毒、含水量在15%~25%的土壤,然后按每框半瓶的用种量直接播种到土壤面上,随即将表层3 cm处的土壤和菌种拌均,覆盖黑地膜保湿[9-11]。

1.2.5 记录与观察

当栽培种的菌丝生长至原种玻璃瓶肩下3 cm时,给各配方统一划起始线,5 d后再划终止线,测算出菌丝生长速度并观察菌丝生长长势;在栽培种培养过程中观察记录各配方的菌核开始出现时间、菌核分布区域、菌核颜色变化和菌核数量;播种后每隔6 h观察记录各配方的菌种萌发时间、菌丝长势以及分生孢子出现时间和数量。

1.2.6 数据分析

利用DPS分析软件的多重比较LSD法分析菌丝生长速度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种培养基对羊肚菌菌丝生长情况影响

不同栽培种培养基对羊肚菌菌丝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见表1。

表1 羊肚菌在不同栽培种培养基中生长情况Tab.1 Growth situation of Morchella spp.in different culture media

接种1 d后,在不同栽培种培养基上用肉眼均能看到羊肚菌菌丝的萌发定植,并快速生长,但各个配方的生长速度不一致。从表1可以看出,配方6和配方5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分别为1.40 cm·d-1和1.39 cm·d-1,并与其他6个配方相比达到极显著性差异。在菌丝性状方面,不同配方的菌丝颜色差异不大,在生长前期均为白色,菌丝后期转为黄色;配方4菌丝生长稠密,配方5菌丝生长稀疏,其他配方间菌丝生长差异不大,均为较密。

2.2 不同栽培种培养基对羊肚菌菌核培养特征影响

羊肚菌菌核是由初生菌丝或次生菌丝形成致密交织扭结的菌丝团。由于没有明显的结构层次差异,不是起源于造孢组织,因此羊肚菌菌核属于假菌核,但菌核发育过程与其他真菌菌核相似[2]。不同栽培种培养基质对羊肚菌菌核的培养特征的影响,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栽培种培养基质上羊肚菌菌核的培养特征Tab.2 Culture characters of sclerotia of Morchella spp.in different culture media

由表2可以看出,从菌核开始形成的快慢来看,配方4和配方6最快,菌丝还未走到瓶底,菌核就开始形成,从接种到菌核开始形成只需9 d;其次是配方3,为10 d;最慢的是配方8,为16 d。从菌核的主要分布区域来看,都是从接种口瓶壁上端开始往下形成,配方5分布比较均匀,在瓶壁的不同位置都有出现,可能是原料中有玉米芯,比较蓬松且有空隙;大部分配方中瓶底都有发现菌核,而且密集、均匀,但是配方8和配方6未在瓶底发现菌核。从菌核的数量来看,配方6形成的菌核最多,具体排序为:配方6>配方3、配方4>配方1、配方2、配方5>配方7、配方8。菌核的颜色在不同培养基配方上没有明显差别,在菌核形成的前期为白色小点,以后逐渐聚集变硬,并转为淡黄色,最后变深呈黄褐色。

2.3 不同栽培种培养基在长时间保存后菌丝萌发情况

菌丝走满瓶后保存5个月,然后播种到34 cm×47 cm×10 cm规格的周转框土壤上,不同栽培种培养基在长时间保存后菌丝萌发情况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配方3和配方6菌丝萌发最快,播种后18 h就肉眼可看到菌丝萌发,而配方5菌丝萌发最慢,30 h后才能看到菌丝萌发;配方2、配方3和配方7菌丝浓密,配方6菌丝较浓密,其他配方菌丝稀疏;菌丝颜色在不同培养基上无明显差异,前期都为白色,后期逐渐转为黄色。

表3 不同栽培种培养基长时间保存后菌丝萌发情况Tab.3 Germination condition of hypha after long-term preservation in different culture media

2.4 不同栽培种培养基对羊肚菌分生孢子的影响

播种12 d以后,菌丝长透土层,土壤表面开始产生分生孢子,俗称“菌霜”。15 d后土壤表面都被厚厚的“菌霜”覆盖(图1),不同栽培基质的栽培种的分生孢子产生能力都很强,无明显差异,说明羊肚菌产生分生孢子能力跟栽培种基质无关,可能跟羊肚菌品种、气候有比较大的关系。

图1 羊肚菌分生孢子Fig.1 Conidia of Morchella spp.

3 结论与讨论

虽然羊肚菌的出菇机制尚不明了,但与其菌核、分生孢子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综合从菌丝生长、菌核培养特征、长时间保存后菌丝萌发情况和产生分生孢子能力来看,配方6是优良的栽培种配方,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1.40 cm·d-1,菌丝较浓密;能较早形成菌核,且菌核数量最多;长时间保存后再播种,在18 h后能快速萌发,菌丝较浓密;分生孢子产生能力强[10]。

从配方2和配方1的对比情况来看,用草木灰代替土壤,菌丝生长会变慢,菌核数量差异不大,但长时间保存后菌种萌发的菌丝更浓密。对比配方3和配方2,添加无机离子,菌丝生长加快,菌核的开始形成时间提早,菌核数量增多,长时间保存后菌种能更早萌发。从配方4和配方1的对比情况来看,用谷壳代替部分木屑,菌丝生长加快,菌丝浓密,菌核开始形成时间提早,菌核数量增多。从配方5和配方4的对比情况来看,用玉米粒和玉米芯代替小麦和谷壳,菌丝生长更快,但菌丝稀疏;菌核的开始形成时间推迟,菌核数量减少,但菌核在瓶壁的分布较均匀,但长时间保存后菌种萌发推迟。从配方6和配方1的对比情况来看,提高小麦的用量,菌丝生长更快,菌核的开始形成时间提早,菌核数量增多,长时间保存后菌种萌发提前且菌丝浓密。对比配方7与配方1,用棉籽壳和麸皮代替小麦,菌丝生长变慢,菌核开始形成时间推迟,菌核数量减少,但长时间保存后菌种萌发的菌丝更浓密。对比配方8与配方4,用麸皮代替小麦,菌丝生长变慢,菌丝更稀疏;菌核开始形成时间推迟,菌核数量减少。因此添加无机离子、提高小麦用量、使用谷壳填充增加孔隙度有利于菌核的形成,而添加棉籽壳和麸皮却不利于菌核形成。

猜你喜欢

菌核羊肚木屑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淡紫紫孢菌微菌核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及土壤环境对其定殖的影响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菌丝型萌发特性
不同营养条件对羊肚菌菌核形成的影响*
木屑在高原无土基质化发酵腐熟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木屑
5株梯棱羊肚菌菌丝生长特性研究*
《羊肚菌“喝水”有学问》
不同种类木屑栽培黑木耳的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