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价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指导靶控输注(TCI)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非心脏手术麻醉的效果分析

2018-09-21陈鹏电子科技大学医院四川成都610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16期
关键词:咪酯芬太尼动力学

陈鹏 电子科技大学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内容提要: 目的:评价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指导靶控输注(TCI)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非心脏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非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依托咪酯诱导麻醉,观察组实施BIS指导TCI依托咪酯、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麻醉后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心脏手术麻醉中,BIS指导把控输注依托咪酯符合瑞芬太尼麻醉效果更明显,麻醉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高。

非心脏手术临床常见手术,手术多需对患者实施麻醉,依托咪酯是一种催眠药物,该药物会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瑞芬太尼是阿片类镇痛药物,具有短效、镇痛强的效果。评价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能反映大脑皮质功能状况,是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准确的客观指标,可降低麻醉药物使用量,降低对患者呼吸抑制程度及其他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本文应用组间对比的方式探讨BIS指导把控输注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非心脏手术的效果,详细情况如下文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在本院接受非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中有80例患者。对照组中有女性33例,男性47例,年龄在18~69岁之间,平均(45.02±3.19)岁。观察组中有女性35例,男性45例,年龄在19~69岁之间,平均(46.08±2.19)岁。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无较大差异(P>0.05),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依托咪酯诱导麻醉,术前肌肉注射0.1mg的苯巴比妥钠、0.5mg的阿托品,对患者血压、心率及血液进行检测后给予0.3mg/kg的依托咪酯诱导麻醉。

观察组实施BIS指导TCI依托咪酯、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应用美国Aspect公司生产的2000XPINBIS麻醉深度仪。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进行外周静脉通路建立,输注10mL·kg-1·h-1的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常规监测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应用S/S™麻醉深度检测仪对BIS值监测,静脉注射0.03mg/kg的咪达唑仑[1]。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剂量为0.3~0.4μg/kg[2]。当患者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注射剂量为0.9mg/kg,注射后等待2min进行气管插管,做好机械通气措施。加入适量的依托咪酯,应用剂量为0.6μg/mL,输注瑞芬太尼,剂量为0.5μg ·kg-1·min-1,维持BIS值在50左右[3]。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导管拔出时间以及麻醉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比分析。

表1. 麻醉后对照组与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0.0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核对,(±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苏醒时间与导管拔出时间对比

对照组患者平均苏醒时间为(7.28±4.26)min,平均导管拔出时间为(17.96±7.61)min;观察组患者平均苏醒时间为(8.02±3.98)min,平均导管拔出时间为(18.04±6.97)min。经比较在苏醒时间与导管拔出时间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

2.2 麻醉后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麻醉后,对照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水平波动明显大于观察组,见表1。

2.3 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中有4例患者发生注射痛,3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6例患者出现躁动,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5%;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注射痛,1例患者出现肌痛,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将该组数据纳入统计软件分析,在不良反应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对手术而言麻醉效果的好坏不仅会影响手术的顺利实施,还会对手术效果及预后造成一定影响,随着医疗技术与设备的发展与更新,有效的提升了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中选择安全的麻醉方案对手术效果与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电脑双频指数(BIS)是将脑电图的频率与功率经分析得出混合信息拟合成数字,用0~100表示,数值越大表示患者越趋于清醒。该项技术能反映大脑皮质功能状况,是认定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准确的客观指标,应用BIS指导麻提供了可靠、安全的监测镇静方法,可降低麻醉药物使用量,降低对患者呼吸抑制程度及其他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

依托咪酯具有强且短的麻醉效果,长时间用药会诱发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4],故本次纳入的患者手术均在3h内完成。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是临床最常用的麻醉方法,因此本文应用该麻醉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瑞芬太尼是新型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镇痛效果是芬太尼的1.5倍~3.0倍[5],同时还能对内分泌系统应激反应抑制,抑制气管、手术刺激引发的心血管反应有,维持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还具有半衰期短、停药后血浆浓度能快速降低的优点[6]。故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在非心脏手术麻醉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麻醉后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充分说明在非心脏手术麻醉中,BIS指导把控输注依托咪酯符合瑞芬太尼麻醉效果更明显,麻醉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咪酯芬太尼动力学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依托咪酯在不同程度烧伤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依托咪酯丙二醇溶剂与脂乳剂和异丙酚临床麻醉效果的比较探讨
对老年患者实施依托咪酯麻醉诱导的效果探析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50例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