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课堂运用“问题驱动”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018-09-20张丽娅

考试周刊 2018年84期
关键词:问题驱动课程标准课堂教学

摘 要:问题驱动性高中生物教学是教师自己创设生物教学情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养成学习动机,逐步培养自身良好的学习习惯。问题驱动高中生物教学是创新教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同时也是學生在生物学习探究中主动接受知识,达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关键词:课程标准;问题驱动;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提出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进行探究性学习。学习中的探究欲望主要来源于问题驱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发散思维,最后充分发挥教师占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选择各种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不仅可以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处在最佳学习状态,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一、 建构问题驱动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

问题驱动型高中生物教学主要是依据生物教材中的知识以及内容,结合学生自身特点,现有的知识结构、认知规律以及生活经验,从而设计出生活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驱动问题情境,让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以及使用问题推动教学发展。此种教学方式中主要是问题作为核心,驱动学生提出问题以及发现问题,最后产生质疑。这种方式做到学生作为主体,驱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分析解释。教师作为主导,引领,和学生互动找到合适的评价方式、构建合理有效的知识构架。问题驱动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主要环节如下。

设置情境,问题驱动→认知冲突,产生疑问(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合作探究,解释疑问(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合作交流展示成果(为学生提供多元评价方式)→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要求进行探究性学习为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通过这些培养学生分析和思考处理生物问题的能力。从这些可以看出,转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方式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在生物教学中,使用问题作为情境,驱动学生思考,使得学生能够在原有基础之上重新构建知识、探索问题,同时使用合作探究归纳等方式构建新的知识结构。问题驱动性高中生物教学也完全符合此种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模式设置上,认识到:教师设计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认真思考、学会创新,这样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地接受知识,同时在过程中找到实践技能,最后达到创新能力培养。

二、 问题驱动型教学培养科学思维的方式

(一) 问题驱动型高中生物教学中重视提问,培养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要求学生有严谨求实的态度,提问便是求实的重要体现,通过提问发现事实真相。问题驱动生物教学中,主要问题是要创设情境,之后提出问题。教师要结合教材,设计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事实真相。同时要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各种问题,制造悬疑。问题要保证从难到易层层深入,最后将学生引入求知,为学习重点打下基础。使用问题驱动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途径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问题要保证要深度和意义,同时结合教材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学生要调动起自己的积极性,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才可以和生活以及实践相互结合,保证学生从实际出发,解决现实问题。

例如在“细胞中的无机物”中,教师让学生观察激活、尖叫等饮料所含物质。同时在物质跨膜运输中可以使用实验进行展示等等。

同时教师也不一定要使用教材中的问题进行导入,可以使用生活中的材料提出问题进行引导。在酶的特性中教师可以使用含酶洗衣粉去污导入教学。同时在核酸教学中可以结合警察在办案中使用DNA辨认尸体完成教学导入。

教师也可以创设情境导入学习,例如:在“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进行阐述。首先创设情境,教师指引学生制作馒头,让学生使用面粉进行和面。同时分别制作三组不同的面团,主要是在硬度以及体积和气味上不同。制作完面团之后让学生品尝使用三种面团蒸出的馒头有何不同。使用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问题。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主要分析酵母菌在各种条件下释放的能量。使用对比、归纳的方式,让学生在探讨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

(二)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构建科学思维

在科学思维中,重视学生思考能力,只有批判性思考问题才能获得科学思维。问题驱动型高中生物教学中一定要持续思考,之后进行深入讨论。思考和讨论是出发点,同时要紧紧围绕教学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教师和同学之间多进行对话,甚至可以进行辩论。在整个阶段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逐步引导,让学生逐步找到问题本质。教师要尊重各种观点甚至是错误的观点。只有在交流中学生的各种想法才会被弄清,因此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先进行相互交流。问题驱动高中生物教学中设计问题情境一定要让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例如,在上述细胞呼吸中,学生探究得到:酵母在有氧时使用糖类物质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同时也释放能量;在没有氧气时,使用糖类物质,会产生酒精以及二氧化碳,释放出能量。得到酵母在有氧时会释放大量能量,无氧时释放能量较少。同时也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和交流,在此结论的基础上再提出新的问题,进行新的探究。

之后进行合作交流。通过整个教学环节可以发现,教学为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共同找到双边活动。同时教师要敞开内心,只有这样才可以得到价值分享以及交流。在展示时不仅要提问以及回答,同时要进行交流探讨。小组合作结束后,让学生推选代表将自己的结论进行展示和讲解,通过互动最终我们得到对细胞呼吸知识的完整构建,自己的科学思维也得到提升。

(三)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构建新知识构架,构建科学思维

反思是对自己思维活动的回顾,找出自身问题,也是重要的科学思维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回顾,发现有氧呼吸以及无氧呼吸之间的不同。主要依据各种反应方程式的不同构建出有氧以及无氧呼吸异同。结合细胞呼吸原理,分析生活中常见问题,例如在运动之后身体酸困,庄稼栽培中要及时松土等。通过对学生成功展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评价,进行多元化分析。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对学习方式以及策略和科学思维等的掌握。教师在最后发言中对学生进行总结和补充,通过这种方式课堂知识逐渐完善。

(四)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升科学思维

问题驱动不仅要让教师提出问题,同时要重视学生提问题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提升科学思维。

在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胆小,出现冷场问题。这时教师要鼓励班干部以及小组长发言,快速打破僵局。教师也要重视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在酶的特性中,学生提出,自己经常会因为吃饭时间紧张,将唾液咽进胃里帮助自己消化,但是并不知道到底是否有用。首先对此问题便是肯定,之后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各自抒发自己的意见。最后大家也都认识到pH对酶的影响。

问题驱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这样帮助学生将压力转变为动力,使用活学活用的方式增强学习主动性合作性,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三、 问题驱动方式的整体反思

在实践中发现,新型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也为学生提供大量实践机会。但是其中也有如何合理进行问题情境创新以及生活化问题。在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时如何激发学生积极性,主要是如何做到重视个体但是照顾全体的问题。

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是教学的主线,通过交流和合作探索的方式驱动学生进行学习,同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思维。同时可以看到也是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改革的重要方向。因此教师一定要拓宽思路,重视课程标准。

参考文献:

[1]路洪娜.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高中生物学教学策略[J].生物学教学,2018(2):23-24.

[2]马云秀.创设“问题链”驱动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以“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为例[J].物理教师,2017,38(9):5-8.

[3]全积明.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J].广西教育,2017(34):146-147.

作者简介:张丽娅,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市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问题驱动课程标准课堂教学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以问题驱动改进随机变量分布的教学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