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策略

2018-09-20陈兴

考试周刊 2018年84期
关键词:高三历史复习核心素养

摘 要: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掌握课本知识,但在复习中学生常出现以下问题:基础知识不扎实,历史概念不清晰,历史时空错乱;机械记忆教材已有的结论,没有形成自己的历史理解;在历史叙述中缺少专业术语,表达不规范;分析试题时历史思维过于局限,不能多角度延伸等。这些可统称为学生历史学科素养不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备考复习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三历史;复习;策略

一、 引言

2018年《考试大纲》规定:“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考纲明确了对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的考查。2017年最新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确定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是唯物史观、历史时空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高三历史复习备考一定要聚焦提升历史素养和提高学科能力。

二、 扎实基础知识,提升历史解释和时空素养

1. 用好历史教材,理解重要历史概念。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核心素养的考查是建立在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上,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能停留在简单机械的记忆上,复习历史要理解教材结论,掌握历史概念,如认识历史事件的时地人、前因后果、内涵外延等要素。以新课标2007年人教版历史教材为例,我们要引导学生重视理解教材的三级标题(即单元标题、课文标题、框目标题)的表述,重视教材“本课要旨”“历史思考”“本课测评”等栏目问题的思考,借此形成自己对单元专题知识的理解,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提升历史时空素养。实践中可开展课前默写,如默写三级标题、默写课本结论性表述等,通过默写能反映出学生的理解与教材专业表述的差距,从中找出易忽视的历史理解。如复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时,通过默写课文标题和框目标题的表述,让学生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包含了国家统一、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秦律、统一度量衡等内容。

2. 以问题为导向,把复习知识问题化。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历史考点,让学生摒弃“等靠要”的惰性思想,在解答设问时引领学生规范历史叙述,借此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和思辨能力。如在复习《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时,可以设计问题“分析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历史条件;概述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过程;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实质;对雅典民主政治进行评价”。学生在思考与作答中形成自己对希腊民主政治的历史理解。此外,在一定的基础知识上还要对知识进行延伸,如对比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与雅典民主政治、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等,从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政治特点、影响意义等方面进行比较延伸,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3. 整理历史阶段知识和归纳其特征。

在掌握历史专题知识的基础上,要及时引导学生整理历史阶段知识,归纳历史阶段特征。具体可分三步走:第一步,回顾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第二步分别概括此阶段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特征;第三步,高度概括此阶段的整体特征。以17至18世纪的世界史为例,首先回顾此时段的重大事件,如“1600年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1687年经典力学形成;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开展启蒙运动;1787年美国颁布联邦宪法;1789年法国开始资产阶级革命……”。然后分领域概括本阶段基本特征:政治上,民族国家逐步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确立;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殖民扩张加速;思想文化上,启蒙思想深入传播、自然科学取得进步。最后高度概括此历史阶段特征,可以借鉴名家观点,如钱乘旦认为此阶段是现代化的启动阶段,马克垚认为此阶段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时期等。通过引导学生整理历史阶段知识,形成学生对阶段特征的历史理解,认同主流学术观点,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素养。

三、 加强解题训练,提升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素养

1. 用好错题本,开展讲题活动。

错题的收集因人而异,但错题都能反映学生解题思维上的局限,如对历史材料理解不透,存在考点知识漏洞等。因此,研究错题、分享错题是非常重要的。实践中我们常以小组为单位,推选出错题,经讨论后派小组代表在班级分享错题,分享包括说出命题立意、错因分析、考点内容等。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试题,允许对试题争议,甚至修改和完善试题。借此提升学生历史唯物史观和历史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题水平。

2. 演示作答过程,让学生在模仿中提高解题能力。

当前高考历史试题都是材料题,这要先掌握一定的史料解读技巧。在教学实践中,对历史材料要进行示范性解读,如何对材料进行分层、分类;归纳、概括;如何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去理解材料;如何抓住题干的核心词、限定词、发问语等。在作答时,如何调用所学组织答案、规范历史表述等,从分析材料到规范组织作答都要有演示过程,如历史第42题开放性论述题,老师一定要给学生示例答案。通过解题示范,让学生掌握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经典不怕被重复,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需反复演示。

3. 加强限时训练和规范作答。

当前全国卷对历史学科的考查是放在文科综合试卷中去完成,这要求我们指导学生应试时要学会转换学科思维、合理分配学科时间、安排做题顺序等。历史题被放在文综试卷的最后位置,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单位时间内去加强解题训练。在复习实践中,我们采用“取法乎上”的原则,历史解题时间要求学生选择题每道题不超过一分钟,主观题每问不超过十二分钟,在组织作答时要求学生表述规范、逻辑严谨、书写工整。

學生历史学科素养需要我们在复习教学中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去培养,在分析问题的交流互动中示范历史解释、模仿史料实证,在落实基础时增强历史时空观、理解历史概念。作为高考备考一线的指战员,我们要精准把握高考考向,研磨真题,关注频繁考点,为学生精选试题。相信聚焦于核心素养的历史复习备考,定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作者简介:陈兴,广东省梅州市,广东梅县东山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三历史复习核心素养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对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建议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利用高考试题,提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能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