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治疗中应用超声造影的效果评价
2018-09-19张海雄彭亮冯伟清
张海雄 彭亮 冯伟清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分为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 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有手术治疗和药物姑息治疗[1]。临床上常以生化检查[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和其他肿瘤标志物检查]搭配影像学检查(超声、增强CT、磁共振成像)进行病情诊断。近年来, 随着科技的发展, 超声造影以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肝癌诊断及介入术中辅助检查的新秀, 超声造影对MVD的敏感度远高于常规B超以及CT, 而有关研究发现, MVD的密度越高, 其癌细胞复发率以及转移率也越高,因此超声造影对于肝癌治疗的效果意义远大[2]。本院通过对30例肝癌患者进行超声造影辅助介入术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肝癌患者,采用掷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30例。观察组男20例, 女10例;年龄36~72岁, 平均年龄(49.9±7.4)岁;平均病程(4.1±2.3)年。对照组男21例, 女9例;年龄38~70岁,平均年龄(50.2±6.6)岁;平均病程(4.2±2.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 经过生化检查(AFP测定及肿瘤标志物测定)及影像学检查确诊;②全部是原发性肝癌;③获得医学伦理会批准, 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者;②孕妇、哺乳期妇女;③对造影药物及介入麻醉相关类药物过敏者。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完善相关检查, 根据病情进行介入治疗安排, 对照组术前行增强CT检查, 记录好病灶位置、数量、大小, 行介入治疗。观察组术前给予超声造影辅助检查, 记录好病灶位置、数量、大小, 术前8 h内患者禁食禁饮, 保持空腹状态, 给予患者造影剂注入, 造影剂选择诺维取2.4 ml, 其次给予10 ml生理盐水查看造影情况。进行探头探查时指导患者呼吸, 有效截取肝脏血流图谱。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对比两组MVD, 对比两组治疗后病灶增强时间及病灶增强强度情况, 病灶增强时间越延迟越好, 病灶增强强度越弱越好。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病灶增强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病灶增强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VD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病灶增强时间、病灶增强强度、MVD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后病灶增强时间、病灶增强强度、MVD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病灶增强时间(s) 病灶增强强度(dB) MVD敏感度(个)观察组 30 16.34±3.17a 18.14±3.34a 7.63±2.14a对照组 30 10.23±2.84 25.36±4.55 3.12±1.03 t 7.8630 7.0062 10.4010 P<0.05 <0.05 <0.05
3 讨论
在临床诊断技术和微创技术、介入技术快速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 超声造影引导下介入治疗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并开始逐渐取代常规B超检查及增强CT检查辅助治疗方法, 成为了现阶段治疗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常用方法, 其临床疗效也得到了广大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认可[3]。
肝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 而且大多数患者就医时已是中晚期, 失去外科手术治疗的意义。因此姑息治疗中介入治疗意义重大, 然而在介入治疗前要确定好病灶的数量、大小、位置, 而CT以及常规B超对于MVD的敏感度不高, MVD的密度越高, 其癌细胞复发率以及转移率也越高, 而超声造影能无创的反映出血管化程度及血流灌注情况,从而方便分析血管密度情况[4]。超声造影离不开超声造影剂,超声造影剂最早发现于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期, 目前共有四种类型, 其本质就是一种体积极小的(直径几微米)含气泡的液体。第一种类型液体中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但是极其不稳定且直径大, 临床上使用价值小。第二种类型是包裹空气的造影剂, 且平均直径只有3~4 μm, 能通过肺循环包膜,可以拥有肝脏造影, 但是缺点是稳定性不足而且易破裂, 造影截图契机比较难以把握, 不便于操作。第三种类型是微气泡造影剂, 主要成分为惰性气体(氟碳), 此造影剂稳定性强,而且气泡直径<2.5 μm, 气泡结果稳固, 且弥散度低, 能有效的延长造影增强时间, 方便动态成像, 且操作简单, 目前广泛用于介入造影中[5]。第四种类型目前还在试验当中, 临床上基本不使用, 该种造影剂能被特别的组织与器官吸收, 因此又称为靶向造影。超声造影后将分为三个时相成像, 肝A在造影后30 s立即显影, 回声呈亮线条强回声, 门V表现为2 min内主干和分支造影充盈, 肝实质增强。本次实验采用的是维诺造影剂, 简便易操作, 且效果理想。超声造影较CT有着强烈的优势, CT虽然扫描快速, 但是价格昂贵且对患者身体有辐射, 在进行动脉箱、门脉相、延迟相三相扫描时信息多而不静, 对微小的病灶敏感度不高, 容易产生漏诊, 核磁共振虽然在肝癌介入治疗中优势大, 但价格高昂无法作为普及检查手段。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一般只能观察到某一断面肿瘤血流图像, 很容易出现混叠的现象, 而且对于微血管及低速血流敏感度低, 因此在临床上进行肝癌介入治疗后残存血供检查时采用CDFI准确度不高[6,7]。肝癌介入治疗最终服务于治疗结果, 而对恶性肿瘤治疗效果的判断取决于对肿瘤组织血流的阻断程度, 超声造影用于肝癌介入治疗疗效评价优于CT和MRI等评价[8-10]。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介入超声造影治疗时, 利用超声引导能让治疗的可靠性显著提高, 通过超声的监护和引导, 对病灶进行直观了解和观察, 能增加对微血管及低速血流的检出率, 而且不存在X线辐射, 可靠性和安全性较高。
总之, 在对肝癌患者进行治疗时, 选择超声造影进行术后残存血供检查, 对微小血管的敏感度高, 对术后疗效评价有显著的效果, 而且对患者的损伤比较轻微, 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