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咽部低级别甲状腺样乳头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2018-09-18姚秀娟陈祥义张如意于亚威

浙江医学 2018年17期
关键词:核分裂鼻咽乳头状

姚秀娟 陈祥义 张如意 于亚威

鼻咽部低级别甲状腺样乳头状腺癌(low-grade nasopharyngeal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TL-LGNPPA)于2005年由Carrizo等[1]首次报道命名,随后陆续有个案报道[2-3]。国内外报道甚少,检索至2017年不足30例。现报道2例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TL-LGNPPA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

1 临床资料

例1 女,44岁。因“鼻塞及涕中带血1周”于2015年11月30日入住嘉兴市第二医院。鼻咽部CT示左侧鼻咽部占位。鼻咽喉镜检查:左侧鼻咽顶后壁见息肉状肿物,触之易出血。体检:头颈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及甲状腺均无异常。行肿块完整切除术。大体观察:灰白灰红破碎组织,质脆,大小约1.2cm×1cm×0.4cm。镜下观察,肿瘤由树状分支的乳头状结构和管状腺体组成,乳头间质为纤维血管轴心(图1),部分区域伴水肿、黏液样变。乳头和管腔表面被覆立方及柱状上皮,细胞拥挤,细胞核呈圆形、卵圆形,形态一致,相对温和,核染色均匀,未见核仁、核沟及毛玻璃样核,细胞质嗜酸性(图2)。未见沙砾体、坏死及核分裂象。灶区见肿瘤细胞与鼻咽被覆上皮移行。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均弥漫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细胞角蛋白(CK)7、CK19、波形蛋白(Vimentin)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灶性表达上皮膜抗原(EMA)和CD117。其余标记包括 CK5/6、CK20、S-100 蛋白、p63、CD15、PAX8、甲状腺球蛋白(TG)及BRAF V600E均为阴性。Ki-67阳性指数为1%~2%。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显示阴性。术后随访14个月,无复发和转移。例2 男,67岁。因“持续性声音嘶哑及咽部异物感2个月”于2016年6月14日入住嘉兴市第二医院。鼻咽喉镜检查:左侧鼻咽顶部见息肉状肿物。体检:头颈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及甲状腺均无异常。予以活检。大体观察,灰白灰红破碎组织,大小约0.8cm×0.4cm×0.2cm。镜下观察,肿瘤由乳头状及管状结构组成,可见纤维血管轴心,部分区伴玻璃样变。乳头和管腔被覆立方及柱状上皮,细胞核呈圆形、卵圆形,形态一致,相对温和,核染色均匀,部分细胞核空泡状,未见核仁、核沟及毛玻璃样核,细胞质嗜酸性。未见沙砾体、坏死及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均弥漫表达CKpan、CK7(图 3)、CK19、Vimentin 和 TTF-1(图 4),灶性表达EMA和CD117。其余标记包括CK5/6、CK20、S-100蛋白、p63、CD15、PAX8、TG 及 BRAF V600E 均为阴性。Ki-67阳性指数为1%~2%。EBER原位杂交检测显示阴性。

图1 肿瘤由树状分支的乳头状结构和管状腺体组成,乳头间质为纤维血管轴心(HE染色,×100)

图2 肿瘤乳头和管腔表面被覆立方或柱状上皮,细胞拥挤,细胞核呈圆形、卵圆形,形态一致,相对温和,细胞核染色均匀,细胞质嗜酸性(HE染色,×400)

图3 肿瘤细胞CK7胞质阳性(En Vision法,×200)

图4 肿瘤细胞TTF-1胞核阳性(En Vision 法,×400)

2 讨论

鼻咽部原发性腺癌较罕见[4],约占鼻咽部所有恶性肿瘤的0.38%~0.48%。根据其来源,可分为两型:(1)普通型或被覆上皮型;(2)涎腺型。鼻咽部低级别乳头状腺癌(1ow-grade nasopharyngeal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LGNPPA)属于鼻咽部原发性腺癌的普通型,是一种呈分叶状、乳头状和腺样结构的低级别腺癌[5],于1988年由Wenig等[6]首次报道。2005年Carrizo等[1]报道2例伴有TTF-1核阳性的LGNPPA,由于其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类似于甲状腺乳头状癌,遂将其命名为“TL-LGNPPA”。目前的文献将LGNPPA分为经典的普通型及TL-LGNPPA[1-4,7-9],两者的组织学特征、生物学/临床行为及预后均无明显差异,不同的是,经典的普通型LGNPPA核仁明显,CK5/6阳性,CK7灶性阳性,CK19、TTF-1阴性;而TL-LGNPPA核仁不明显,CK7、CK19及TTF-1均阳性,CK5/6阴性。

TL-LGNPPA发病年龄为9~68岁,中位年龄为34岁,男女比约 1∶1,病因学不明[1-4,8-10]。TL-LGNPPA 可发生于鼻咽任何部位,好发生于顶部、侧壁和后壁。鼻塞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也可出现鼻出血、咽痛、面部疼痛等症状。TL-LGNPPA的预后非常好,报道显示,所有经过完整切除术的患者均未发生局部的复发或转移[1-4,8-10]。

TL-LGNPPA肿块常为外生型,呈乳头状、息肉状或菜花样生长,质软或有沙砾感,大小从数毫米至4cm不等(平均2.5cm)。TL-LGNPPA组织形态类似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显示乳头状和腺管样结构,可见纤维血管轴心,乳头和管腔表面被覆单层立方或假复层柱状上皮,细胞拥挤,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形态一致,相对温和,部分可见小的核内包涵体,核仁不明显,未见核沟及毛玻璃样核,细胞质嗜酸性,罕见砂粒体、坏死及核分裂象,无神经及脉管侵犯。部分肿瘤细胞可呈梭形,片状排列。肿瘤细胞可与周围正常鼻咽被覆上皮移行。肿瘤组织检测HPV、EBER及潜伏膜蛋白1基因均阴性[2-3],提示肿瘤与HPV、EBV感染无相关性。Petersson等[7]进行了BRAF及KIT基因突变检测,以及SSY-SS1/2基因重排,均呈阴性,从基因水平证实了TL-LGNPPA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无相关性。

TL-LGNPPA需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1)鼻咽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两者组织学形态极其相似,且均表达CK7、CK19、TTF-1。但甲状腺乳头状癌有特征性的毛玻璃样核及核沟,肿瘤细胞表达TG、CD15及PAX8,存在BRAF基因突变;而TL-LGNPPA无上述表现。(2)鼻咽部多形性低级别乳头状腺癌[4]:肿瘤由腺上皮和肌上皮组成,肿瘤细胞表达S-100、p63等肌上皮标记;而TL-LGNPPA肌上皮标记阴性。(3)乳头状腺泡细胞癌:少见,通常位于黏膜下层,可见腺泡细胞分化,侵袭性强。(4)乳头状肠型腺癌:通常发生在鼻腔鼻窦,偶可累及鼻咽部,与暴露于木材粉尘等职业有关。肿瘤被覆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细胞异型性大,核分裂象易见,可伴坏死及黏液湖形成。肿瘤细胞表达CK20、CDX2和 MUC2。(5)双相型滑膜肉瘤:TL-LGNPPA可伴不同程度的梭形细胞成分,但细胞核温和,无核分裂象及梭形细胞区CK弥漫强阳性,这些特征在滑膜肉瘤是极其罕见的。

TL-LGNPPA是一种生长缓慢的低度恶性肿瘤,无潜在转移性,进行完整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因此与其他伴有乳头状结构的恶性肿瘤鉴别诊断非常重要,可避免临床过度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核分裂鼻咽乳头状
幼儿罕见鼻咽部异物1例
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于细胞性纤维瘤4 例临床病理分析
鼻咽癌的鉴别诊断:反复鼻出血VS鼻咽癌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于细胞性纤维瘤5例临床病理观察
CT检查评估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分级的实验研究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癌变1例
超声造影结合定量分析法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
全程优质护理在门诊纤维鼻咽镜检查中的应用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