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检查评估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分级的实验研究

2019-09-13任国强单秀红

关键词:危险度危险性肿块

任国强,单秀红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镇江 212000)

文主要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并进行危险度分级的胃肠道间质瘤的CT影像特征,通过CT影像特征来尝试危险度分级,并与病理对照分析,为临床间质瘤分级提供影像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2016年本院经病理证实并进行危险度分级的消化道间质瘤37例,其中,男18例,女19例,平均年龄53.4。病变位于胃28例,小肠9例,直肠2例,位于直肠病例因磁共振检查而排除。

1.2 检查方法

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增强均匀行动脉期、静脉期双期扫描。CT检查采用德国SIEMENS Definition64-CT(20例)、荷兰飞利浦256-CT(17例),患者在CT扫描前6~12 h禁饮食,扫描前口服600~800 mL清水。扫描范围全腹部,扫描管电压120KV,层厚5 mm,采用腹部软组织窗重建,重建层厚3 mm,分别重建冠状位及矢状位。增强扫描用非离子对比剂碘海醇(320 mgI/ml),采用德国Ulrich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每公斤体重注射剂量1.2 mL,注射流率3~4 mL/s,采用双期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后30S行动脉期扫描,75S行静脉期扫描。

1.3 病理及免疫组化分级

对GISTs病变的危险度评价标准。根据肿瘤大小、病理核分裂像和病变发生部位对其生物学行为进行分类:①极低度危险性:肿块最大径<2 cm,核分裂像<5/50HPF;②低度危险性:肿块最大径2~5 cm,核分裂像<5/50HPF;③中度危险性:肿块最大径5~10 cm,核分裂像<5/50HPF或最大直径<5 cm,核分裂像6~10/50HPF;④高度危险性:肿块任意大小、核分裂像>10/50HPF或肿块最大径>10 cm,或肿块最大径:>5 cm、核分裂像>5/50HPF。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RTM:肿瘤CT值与腰大肌CT值之比,表中结果显示,边界清楚的31例患者低危、中危、高危分别占比为17(54.8%),7(22.6%),7(22.6%),边界不清的6(100%)例患者均为高危。坏死程度对于肿瘤的危险度分级有统计学意义,坏死面积小于25%的19例患者,16(84.2%)例患者属于低位,3(15.8%)例属于中危;坏死面积介于25%~50%的5例患者中,4(80%)例属于中危,1(20%)属于低位;坏死面积介于51%~75%的4(100%)例患者均属于高危,坏死面积≥70%的9(100%)例患者均属于高危。平扫及增强检查对于间质瘤危险度分级没有帮助。见表1。

表1 患者在低危、中危、高危频数分布

3 讨 论

本文独特优势在于引入“RTM=肿瘤CT值/腰大肌CT值”相对比值,相对比消除了不同型号、不同厂家CT窗宽、窗位等误差的影响,消除了不同患者不同体重、血流动力学差异、造影剂用量不同对于强化程度的影响。本文缺点在于病例数相对较少,并且发病部分主要位于胃及小肠,没有食道和结肠的病例,因此统计数据说服力有限。

综上所述,CT检查通过肿瘤部位、大小、形态、边界、生长方式、强化方式、坏死程度、转移及周围是否侵犯等方面特征去评估间质瘤的危险度分级,对于患者治疗评估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危险度危险性肿块
胃间质瘤超声双重造影的时间-强度曲线与病理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O-3-氯-2-丙烯基羟胺热危险性及其淬灭研究
危险性感
一起汽车火灾调查与油品泄漏危险性分析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基于模糊集合理论的船舶碰撞危险度模型
输气站场危险性分析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基于模糊理论的船舶复合碰撞危险度计算
解析健康危险度评价在建立环境健康指标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