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下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研究
2018-09-12俞滨
[提要] 研究互联网金融下小微企业融资不仅能够优化小微企业融资模式,而且对小微企业和互联网金融发展意义深刻。本文从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入手,着重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探索小微企业在互联网金融下的融资模式及问题,并提出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发展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小微企业;融资模式
基金项目:2017年度浙江省高校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互联网金融视阈下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研究”(批号:FG2017090)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6月14日
一、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一)小微企业的特点。首先,小微企业的规模较小、注册资本较低、员工数量较少、生产规模也比较小,在市场竞争中不占优势;其次,大多数小微企业缺乏可抵押资产,然而信用贷款主要通過物质抵押,因此小微企业的商业贷款难度较大;最后,小微企业大多是家族式企业,信息透明度不高,缺乏现代化的公司管理制度,很多信息都没有对社会披露,严重影响其信用度。
(二)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小微企业的融资主要通过外部融资和内部融资两种方式,由于小微企业规模较小,内部融资数额较少,因此小微企业多采用银行贷款的方式进行融资。而银行贷款对企业规模、盈利能力、信用度等的要求较高。小微企业在很多方面都符合银行的贷款要求,贷款难度较大。
(三)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首先,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较少,大多数小微企业都采用银行贷款的方式。然而,小微企业的信用记录较差,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加之,外部环境对小微企业的影响较大,小微企业很容易发展资金链断裂。因此,很多商业银行都不愿意向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其次,小微企业的正规金融机构贷款难度较大,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审批时间较长,贷款期限缺乏灵活性,审核程序复杂,很多小微企业难以申请到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最后,小微企业的风险抵抗能力较低,难以把控贷款风险,很容易出现无法还款的现象,因此融资难度较大。
二、互联网金融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
首先,互联网金融减少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在融资过程中能够解决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具体来讲,互联网金融能够运用网络技术实现便捷政府和快速信息处理,降低交易成本。同时,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融资成本;其次,互联网金融丰富了融资渠道,在互联网金融下,小微企业不仅可以通过民间借贷、自筹资金和银行信贷的方式进行贷款,还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的渠道进行融资;再次,互联网金融减少了小微企业融资中的金融歧视。互联网金融将小微企业作为金融服务的重点,制定了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减少了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歧视;最后,互联网金融满足了小微企业融资的个性化需求。小微企业融资具有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特征,资金额度和实践需求不同。而互联网金融针对小微企业的个性化融资特点制定了个性化的信贷产品,以满足小微企业融资的个性化需求。
三、互联网金融下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
(一)电子商务平台贷款。互联网金融下电子商务平台贷款以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为代表,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平台依托于云计算、大数据等计算技术,将天猫、淘宝等电商平台上的小微企业信息进行整理和运算,然后将小微企业的数据信息转化为信贷信用信息,能够有效弥补传统融资模式下小微企业缺乏信用记录的现象,能够满足小微企业订单融资需求。
(二)P2P网络贷款。P2P网络贷款起源于小额贷款,能够使借贷双方直接进行交易,实现了借贷双方的金融脱媒。通过P2P网络贷款平台,资金提供方可以对资金需求者进行选择,而资金需求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寻找能够贷款的人,增加了贷款者和资金提供者的选择。P2P网络贷款主要有无抵押无担保的线上借贷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借贷模式以及债券转让模式。
(三)众筹平台。众筹平台主要指人们利用互联网传播向网民展示项目创意,进而筹措资金的方式。众筹平台具有灵活性与开放性,只要公众愿意投资,需求方就可以通过众筹平台获得资金。并且,众筹平台对筹集资金、发起人资金获取、目标资金、出资人回报等都进行了明确规定,具有较大的融资优势,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可能。
四、互联网金融下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交易数据不准确。具体来讲,电子商务模式具有一定的限制性,数据收集主要集中在零售和消费环节,缺乏对生产环节、物流环节、制造环节等信息的采集。并且,现阶段,中国人民银行的入库信息、征信系统还不够完善、会计财务管理混乱无序,电商平台的信息采集不够准确。另外,互联网金融下的融资需要真实的信息数据模型,而数据模型中数据的沉淀最少需要三年的时间。同时,还需要对数据进行筛选和刷新,才能够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效性。然而,这一过程的操作难度较大,很难获得准确的交易信息。
(二)信用风险较大。互联网金融下的融资信用风险加大。具体来讲,互联网金融具有较大的安全风险,并且其风险具有不可预测性的特点,互联网金融下的融资很可能受安全问题的影响,出现安全风险。并且,互联网金融融资过程中的信用评价数据管理不够规范,数据库的运行时间较短,数据信息不够完善,难以建立健全的数据模型,信用风险较大。另外,由于网络的虚拟性,融资双方很容易出现信息作假的现象,信用数据和信用凭证的可信度不高,网络融资跑路事件时有发生。
(三)缺乏网络监管。互联网金融下的融资需要完善的网络监管,然而现阶段我国缺乏对互联网融资的网络监管。具体来讲,我国缺乏明确的互联网融资监管机制,互联网融资监管模式滞后,融资风险控制不到位,互联网融资运营模式存在各种违法违规的现象,很容易导致贷款资金难以追回。并且,当前互联网金融正朝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金融交易突破了时空限制,互联网金融融资需要面对跨时空和跨市场的风险。另外,我国还没有出台互联网融资的具体监管细则,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协同性和衔接性较差,缺乏对互联网金融融资的有效监管。
五、互联网金融下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发展策略
(一)优化融资环境。为促进互联网金融下融资的发展,应积极优化融资环境。为此,我国应加快建设信息共享征信系统,改变信息平台各自为政的现象,加强不同信用体系的交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具体来讲,我国应积极建立第三方支付机构、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企业相对接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三者之间的征信信息共享。并且,我国应根据小微企业发展建立融资服务机构,促进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另外,我国应重视互联网金融风险,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网络安全机制,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全面控制,确保互联网金融安全发展,为小微企业提供良好的互联网融资环境。
(二)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还不够完善,难以充分发挥对小微企业融资的促进作用。因此,我国应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为此,我国应积极明确经济管理部门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责任,明确互联网金融管理机构的分工,严格把握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准入管口,避免可能危害互联网金融和小微企业发展的因素进入互联网金融系统。同时,我国应积极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法规,制定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相關法律规定,确保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合法性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法律支持。
(三)加强小微企业建设。互联网金融下小微企业融资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因此我国应加强小微企业建设。为此,小微企业应不断提高经营管理能力,优化内部管理工作,加快技术创新,提高盈利能力。并且,小微企业应强化信用观念,积极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提高信用等级,降低融资难度。另外,小微企业应积极健全内部财务制度,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避免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主要参考文献:
[1]蔡皎洁.基于小微企业需求挖掘的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11).
[2]刘昭恒.互联网金融视角下科技金融发展现状与对策探析——以安徽省合肥高新区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8.15(10).
[3]俞滨,郭延安.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地抵押市场双重效应研究——以浙江农地抵押改革试点区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18(4).
[4]刘羽萱.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的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