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Ⅱ类错双期矫治与单期矫治疗效的对比
2018-09-11韩丽丽代昕侯志明
韩丽丽,代昕,侯志明
(1. 抚顺市口腔病防治院,辽宁 抚顺 113008; 2. 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一科,辽宁省口腔医学研究所正畸研究室,辽宁省口腔疾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沈阳 110002;3. 沈阳和平艾莉口腔门诊,沈阳 110002)
骨性Ⅱ类错牙合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是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畸形,患者多数表现为下颌后缩或下颌发育不足,对患者的功能和美观均有严重影响。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的矫治方法一般分为非手术代偿矫治、双期矫治及正畸正颌手术联合矫治。对于骨性Ⅱ类错牙合非手术矫治患者是进行单期矫治还是双期矫治更好,学者们的观点不一致[1-5]。OH等[1-2]认为早期功能矫治可以更好的将上下颌骨的矢状向关系调整改善,从而矫治后得到更好的功能性咬合,双期矫治比单期矫治减少了固定矫治阶段患者拔牙的概率;有了一期功能矫治的基础,能够降低二期固定矫治的难度,同时固定矫治疗程也明显缩短,提高了矫治疗效;由于一期功能矫治产生的颌骨生长改良作用,骨性畸形在一期功能矫治中得到一定程度纠正,这样也降低了患者成年后进行正颌手术的概率;一期功能矫治改善上下前牙的覆盖关系,从而也降低了儿童牙外伤的可能性;早期成功的功能矫治,好的容貌外观可以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对其心理健康发育更为有利,有利于其从小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ISHAQ等[3-5]对比了骨性Ⅱ类患者进行单期矫治和双期矫治的治疗效果,并未发现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因此对Ⅱ类骨面型患者进行双期矫治提出了质疑。
本研究收集了12例进行双期矫治的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并与12例骨畸形程度相同的进行单期矫治的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进行对比,分析2组患者矫治后骨性、牙性及软组织测量指标是否存在差异,比较骨性Ⅱ类错牙合双期矫治是否比单期矫治的治疗效果更好。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近5年来矫治完成的病例中,收集12例进行双期矫治的骨性Ⅱ类患者作为双期组,选取12例主要指标与双期组相近的进行单期矫治的骨性Ⅱ类患者作为单期组。单期组6项主要指标SNA角、SNB角、ANB角、FMA角、U1-NA角、L1-GoGn角与每个双期组患者匹配。双期组患者早期使用肌激动器进行功能矫治,恒牙牙合期使用直丝弓固定矫治器进行全口固定矫治,功能矫治平均疗程13.3个月,全口固定矫治平均疗程28.0个月。单期组患者恒牙牙合期使用直丝弓固定矫治器进行全口固定矫治,平均疗程34.5个月。
1.2 研究方法
1.2.1 双期组与单期组患者治疗前一致性的检验:2组患者矫治前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应用Win-Ceph8.0头影测量软件测量SNA角、SNB角、ANB角、FMA角、U1-NA角、L1-GoGn角6项指标。
1.2.2 治疗后双期组与单期组骨性、牙性及软组织测量指标的对比分析:2组患者矫治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应用WinCeph8.0头影测量软件测量ANB角、U1-NA角、全面突角等44项骨性、牙性及软组织测量指标。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患者矫治前6项主要指标以及矫治后44项测量指标是否存在差异。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双期组与单期组患者治疗前一致性的检验结果
对2组患者矫治前X线头影测量的6项主要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2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说明2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致性较好。见表1。
2.2 治疗后2组间X线头影测量骨性测量指标比较
治疗后双期组ANB角、颌凸角小于单期组,双期组面角、上下齿槽座角大于单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说明双期组患者矫治后矢状向骨性远中关系的纠正比单期组患者好。治疗后双期组FMA角、OP-SN角、前面高、下颌角、MP-FH角、GoGn-SN角、下面高、颅下颌三角之和小于单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说明双期矫治后面型更趋向于均角型,垂直骨面型的改善优于单期矫治。治疗后双期组Y轴角小于单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说明双期组患者治疗后颏部形态比单期组患者好,面部的生长发育方向更趋于正常。见表2。
表1 双期组与单期组患者治疗前X线头影测量主要指标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main indexes of X-ray cephalometric measurements before treatment between two-phase and one-phase treatment groups
2.3 治疗后2组间X线头影测量牙性测量指标比较治疗后双期组U1-NA角、U1-FH角、U1-SN角大
表2 双期组与单期组患者治疗后X线头影测量骨性测量指标对比分析结果Tab.2 Comparison of skeletal analysis from X-ray cephalometric measurements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phase and one-phase treatment groups
于单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 ,说明双期组治疗后上前牙唇倾度更接近正常牙合人群均值,而单期组患者治疗后上前牙较为舌倾。治疗后双期组U1-AP距小于单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说明双期组治疗后上前牙突度较单期组更好。治疗后双期组L1-AP距、L1-NB距小于单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说明双期组治疗后下前牙突度比单期组小。见表3。
2.4 治疗后2组间X线头影测量软组织测量指标比较
治疗后双期组全面突角、软组织面角大于单期组,双期组面凸角小于单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说明双期组治疗后面部突度和面型改善比单期组更好。治疗后双期组H角比单期组更接近正常均值,双期组上唇突度小于单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说明双期组治疗后具有比单期组更好的颏唇位置关系。治疗后双期组Z角大于单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说明双期组治疗后骨性Ⅱ类面型改善程度比单期组更好。见表4。
表3 双期组与单期组患者治疗后X线头影测量牙性测量指标对比分析结果Tab.3 Comparison of dental analysis from X-ray cephalometric measurements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phase and one-phase treatment groups
表4 双期组与单期组患者治疗后X线头影测量软组织测量指标对比分析结果Tab.4 Comparison of soft tissue analysis from X-ray cephalometric measurements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phase and one-phase treatment groups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矫治后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头影测量骨性测量指标双期组ANB角、颌凸角明显小于单期组,双期组上下齿槽座角、面角明显大于单期组,显示骨性Ⅱ类关系的指标双期矫治患者更接近正常均值,说明双期矫治患者矢状向骨性Ⅱ类关系的纠正比单期矫治患者更好,这与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DOLCE等[6]研究结果显示双期矫治患者ANB角减小,而单期矫治患者ANB角没有明显改变。本研究双期组FMA角、下颌角、OP-SN角、前面高、MP-FH角、GoGn-SN角、下面高、颅下颌三角之和,明显小于单期组;说明双期组治疗后面型更趋于均角型,垂直骨面型的改善优于单期组。这与PROFFIT等[7-8]的研究结果一致,PROFFIT的研究结果显示,单期矫治患者在矫治过程中采用了颌间Ⅱ类牵引等辅助手段,牙合平面发生顺时针旋转。
本研究结果显示,矫治后双期组U1-NA角、U1-FH角、U1-SN角,均明显大于单期组。双期组这3项测量指标更接近正常均值,说明双期组治疗后上前牙唇倾度接近正常,而单期患者矫治后上前牙较为舌倾。治疗后双期组U1-AP距明显小于单期组,说明双期组治疗后上前牙突度较单期组更为理想,得到了更好的矫治效果[9]。治疗后双期组L1-NB距、L1-AP距明显小于单期组,说明双期组治疗后下前牙突度较单期组小。治疗后双期矫治患者各项测量指标更接近正常牙合人群均值,这与早期功能矫治矢状向骨性Ⅱ类关系的改善有关,与PROFFIT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PROFFIT认为,双期矫治患者在进行二期矫治前已达到有利的牙牙合关系,有良好的颌骨生长改良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矫治后头影测量软组织测量指标双期组患者软组织面角、全面突角明显大于单期组,双期组患者面凸角明显小于单期组;双期组患者Z角明显大于单期组,说明双期组治疗后面部突度和面型改善均比单期组更好,更接近Ⅰ类骨面型。治疗后双期组患者H角比单期组患者更接近正常值,上唇突度明显小于单期组,说明双期组治疗后有更好的颏唇位置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双期组患者凸面型的突度明显改善,主要是由于早期功能矫治颏前点前移产生了ANB角减小、硬组织面角及软组织面角增大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