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生活满意度与抑郁倾向的关系

2018-09-11姜楠王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信度医学生量表

姜楠,王平

(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沈阳 110122)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素质教育实施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1]。抑郁是人类心理失调最主要和最常出现的问题之一,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2]。相关研究[3]指出,抑郁成为影响大学生生活、学习成绩及社会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抑郁倾向的产生与个体的心理感受及心理素质密切相关,而生活满意度和自尊又是个体心理感受和心理素质中十分重要的动力性认知因素[4]。因此,本研究探讨医学生生活满意度、自尊和抑郁倾向3者之间的联系,旨在为大学生抑郁的预防和教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6年4月至11月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从辽宁省某医科大学5个年级中随机抽取10个班级学生 (400名) 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57份,有效回收率为89.25%。本次研究取得校方同意,调查学生亦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调查员统一培训,对调查对象说明此次调查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使调查对象熟悉问卷内容并充分理解。及时检查和校正收集上来的问卷,对于缺失项目>5%的问卷剔除。录入结束后,检查变量赋值的合理性、变量间的逻辑性及一致性等,发现错误及时修正,以避免资料分析错误。

1.2.1 人口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年级、身高、体质量、家庭居住地、是否为独生子女、父母的文化程度。

1.2.2 抑郁倾向:应用流行病调查使用的抑郁自评量表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 评价抑郁倾向,本研究应用由张明园编译的中文版问卷。该问卷共20个条目,分别调查20项症状,每个条目均采用李克特4级评分。得分<16为无抑郁倾向,得分≥16为有抑郁倾向,得分越高,抑郁程度越高。

1.2.3 生活满意度: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SWLS) 评价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该量表由5个条目组成,每个题目有7个判断等级,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用数字1~7表示。调查对象在回答量表题目时按照每个句子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程度选择1个选项。1.2.4 自尊:采用罗森博格自尊量表 (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RSES) 测量自尊水平。量表由5个正向计分和5个反向计分的条目组成。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测定的方便,受试者直接报告这些描述是否符合自身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应用内部一致性检验分析表的信度。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医学生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应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对医学生抑郁倾向影响是否显著,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自尊和抑郁倾向量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分层回归分析,检验生活满意度和自尊对抑郁倾向的影响作用;探究自尊在生活满意度与抑郁倾向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为了避免自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在进行分层回归分析前,将所有连续变量进行中心化转化。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量表的信度及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本研究所用量表均为国内外通用量表,并且在中国均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本研究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来判断各量表的信度。 Cronbach’s α系数在0.70以上,则表示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结果显示,SLS、SES、CES-D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Cronbach’s α系数) 分别为0.833、0.757、0.844,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2.2 人口统计学变量与抑郁倾向、自尊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不同居住地医学生抑郁倾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P <0.05) 。见表2。

2.3 生活满意度、自尊、抑郁倾向的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医学生生活满意度和社会支持与抑郁倾向呈显著负相关 (r = -0.236,P < 0.001) ,说明医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和社会支持感越高,抑郁倾向越低。自我效能和自尊与抑郁倾向呈显著负相关 (r = -0.462,P < 0.001) ,说明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感越高,其抑郁倾向越低。相关性分析初步验证了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以及自我效能和自尊对抑郁倾向的负向预测作用。

2.4 生活满意度、自尊对抑郁倾向的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变量间的关系,验证生活满意度是否对抑郁倾向具有直接预测作用,以及自尊在生活满意度对抑郁倾向作用关系中是否存在作用,同时为了避免人口统计学变量对研究结果的混淆,本研究进一步采用了分层回归的分析方法。第一步,年龄、年级、居住地对医学生抑郁倾向影响均不显著。第二步,生活满意度对抑郁倾向的直接效应非常显著 (P < 0.001) ,对预测抑郁倾向做出了新的贡献,解释变异量增加了5.8%。第三步,结果显示自尊对预测抑郁倾向做出了新的贡献,解释的变异量增加了13.8%,且生活满意度的标准化回归系数由-0.261变为-0.15,符合中介变量的检验标准。结合上述的检验结果,可以得出自尊在生活满意度与抑郁倾向的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见表3。

表1 医学生基本资料Tab.1 Demographic variables of medical students

表2 人口统计学变量与抑郁倾向、自尊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Tab.2 The relationships of demographic variables with depressive tendencies,self-esteem,and life satisfaction

续表

表3 生活满意度、自尊对抑郁倾向的回归分析Tab.3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life satisfaction and self-esteem on depression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医学生抑郁倾向率35%,而国内外文献报道大学生抑郁率为10%~30%[5-8],表明医学生发生抑郁的危险性较高,应当给予医学生更多的心理关怀和适当的干预措施来降低抑郁倾向。

有研究[9]显示农村家庭的大学生抑郁倾向发生率高于城市家庭的学生,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其可能原因是,来自农村的学生相比城市家庭的学生人际关系较为简单,进入大学后需要更长适应时间,而家庭收入等也可能是农村和城市学生抑郁倾向发生率不同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显示,生活满意度和自尊均对医学生的抑郁倾向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0-11]。关于自尊在生活满意度与抑郁倾向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已经在其他人群中得到验证[12]。本研究结果显示,引入自尊后对抑郁倾向解释的变异量增加了13.8%,并且自尊在生活满意度与抑郁倾向的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这就提示要善于利用一些软性条件来提高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和自尊水平,从而改善医学生紧张的学习氛围带来的心理压力。而医学生本身也要多与家人、朋友进行交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以及就业压力,使心理压力得以分散和减轻,避免产生抑郁倾向。

综上所述,医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和自尊水平均对抑郁倾向有负向预测作用,且自尊在医学生生活满意度对抑郁倾向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即医学生抑郁倾向较高,生活满意度和自尊水平均与抑郁倾向的发生密切相关。但由于本研究的样本局限于单一的医学院校,如果要具体研究抑郁倾向的影响因素,应进一步做广泛的调查及干预研究。

猜你喜欢

信度医学生量表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减肥与断食晚餐认识的比较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作为数学教育研究质量分析的信度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问卷是否可信
——基于体育核心期刊论文(2010—2018年)的系统分析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