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微信为农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
2018-09-10李奎兰
李奎兰
摘要:随着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社会公众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更加便捷,微信已成为新媒体时代中气象部门用来发布气象信息的新平台。本文根据广西气象服务的实际情况,详细阐述气象微信为农服务平台开发及应用。
关键词:新媒体;微信;气象为农服务;研发;应用
随着新型农业、特色农业的不断发展,用户对于农业气象服务的需求也随着不断提升,及时准确的气象农业服务信息成为广大农户重要需求。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省局均开通气象微信,主要用于发布天气预报及灾害性天气预警等服务,而融合农业信息服务气象微信平台却特别少。单一气象服务无法较好地满足农户对于现代农业生产更多需求,所以,利用微信开展气象为农服务成为当前新媒体时代发展必然趋势。本文重点阐述气象微信为农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
一、平台框架
气象微信为农服务平台包括气象微信公众服务号、微信后台管理系统及数据库。气象微信公众号涉及气象预报、卫星云图、台风路径图、灾害预警及天气雷达、气象科普知识等气象服务,以及农业生产活动建议、病虫害监测情报、农业技术推广等相关农业生产服务、在线咨询及农情反馈等交流互动为一体服务,为广大用户给予移动专业服务。
后台管理系统实现省(自治区)、市、县三级管理员对气象微信为农服务平台各功能内容进行维护、更新、推送、删除等一系列操作,确保平台能处于稳定高效运行状态。
平台数据库涵盖服务产品数据库、平台管理员数据库及用户数据库,借助数据库端对气象为农服务产品分类整理、平台管理员权限、用户分组管理,实行点对点(重点服务对象)及点对面(区域、类型服务对象)精细化气象微信为农服务模式。
二、主要功能
(一)气象微信公众号
(1)天气预报:用户点击时能借助GPS及网络混合定位技术,自动获悉该区域7天气象预报产品;平台还支持用户利用文本、语音输入“城市”+“天气”查询全国各城市未来一周天气预报。
(2)灾害预警:对市、县气象局所发布最新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实时更新;发生重要天气预报时,区域管理员将借助后台管理系统把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推送至本地用户,当有推送信息时会震动及声音提醒,提高预警信息传输有效性。
(3)农业气象服务:为平台用户定时提供省(自治区)、市、县3级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内容大体包括常规天气与农事信息、一周天气与农事,汛期天气信息、春播及秋收专题天气预报信息及农业灾害性天气预警等气象为农服务产品,为用户科学合理安排农事活动提供明确未来天气状况参考。
俨)三农政策:用户能查询农业部门所出台各种农业政策、农业法规、农业补贴信息,为用户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给予政策补贴依据。
(5)病虫情报:用户能查询最新农作物病虫害总体发生趋势,为用户对病虫害防治提供有效建议。
(6)农技推广:为用户定期推出科学有效农业技术及特色农业产品及品种信息等内容,为人们给予有利生产技术支撑。
(7)灾情互动:用户若碰到暴雨、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时,可凭借气象微信为服务平台对灾情信息实时上传,扩大灾情收集点,使灾害应急响应时间缩短。
(8)农情反馈:用户可将当前农作物长势、病虫害实际发生情况及其他农业灾情信息实时上传,及时获得农业气象技术专家科学解答。
(二)后台管理系统
后台管理系统主要用来对平台实现对各项功能维护、数据管理及用户交流。系统具有操作便利、时效性强等优势,微信公众平台access-to-ken调用接口票据(https协议),微信服务号高级接口功能融入后台管理系统中,生成PC端可视化功能管理界面,促使后台操作繁琐、功能单一及无法定制等问题得到有效处理,确保用户分组管理、内容编辑、消息群发、用户聊天及数据查看等功能实现。后台管理系统涵盖消息推送、产品维护及用户管理。消息推送功能是將气象灾害信息、业务提醒等紧急消息及时向用户推送,且以弹窗、声音等方式提醒用户手机。产品维护功能实现管理员对微信公众号各项功能内容编辑、添加、更新以及删除,为用户给予最新农业气象产品及农业信息。
三、关键技术
(一)无人值守管理
通过调用平台“自动回复”接口,实现气象预报信息、病虫害情报及气象为农服务产品等功能自动应答,用户在输入如“玉林病虫害”“玉林天气”等相关关键词时或对农事指南点击时,平台会自动返回至该区域最新天气预报、病虫情报及气象为农服务产品,不用管理员值守,减轻了平台维护工作量。
(二)平台集约化管理
平台凭借数据库对庞大的数据源进行合理整合,把气象与农业信息资料实行横向分类保存,同时对省(自治区)、市、县三级服务资源实施纵向分级管理;此外,对数据实行区域分组,做到对各类数据合理归类,真正做到多级跨部门集约化整合服务。后台管理系统为各部门分别提供不同权限独立账户。管理员登陆后,系统会结合登录账户属性自动完成区域用户匹配及功能分配,省(自治区)级管理员能查看全省用户且将消息推送给全省用户,市、县管理员仅可查看本地用户及将消息推送至本地区用户,构建统一出口及定向服务形式;系统实现任务自动化分工,使相关单位职责明确,为平台集约化管理提供可靠保障。
(三)精细化气象为农服务
通过平台“上报地理位置”接口,在用户对微信平台关注时便能获取用户地理位置,并且以“乡、镇”为单位划分用户“区域群组”,确保用户准确定位;以“种植类型”(类型包括水稻、甘蔗、马铃薯、香蕉、沙田柚、柑橘、荔枝等)作为划分依据,实行用户“属性群组”划分,确保用户属性定位。凭借“区域群组”和“属性群组”完成对用户自定义,当用户查看相关功能时,微信平台即凭借手机GPS及网络综合定位,根据用户属性,从数据库中全方位分析筛选出服务产品及农业信息,实现用户提供地方特色农作物的专项气象服务产品,为开展精准气象为农服务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谢勇,马吉伟,冯瑶.基于“吉林气象”微信为农服务平台的研发与应用[月.气象,2016(01).
[2]姚俊萌,单九生,余冬晖,等.一体化微信气象为农服务平台设计[J].气象科技,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