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8-09-10麻生莲

南北桥 2018年7期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提高道德与法治

麻生莲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提高中学生道德与思想品质的重要课程,是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制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的学科,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塑造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与法治观念的有效方法,肩负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责任。本文就针对如何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教学有效性 提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7.075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行,教育不仅仅局限在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对德育教育也更加重视,幼儿园的《社会》、小学的《思想品德》到初中的《道德与法治》一步步的对学生深入德育教育。尤其到初中阶段,很多学生进入叛逆阶段,是个性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更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不断鼓励,这就要求教师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转变思想,在道德与法治课堂落实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部编版的《道德与法治》体现了育人思想、培养感情、陶冶情操、授人知识的显著学科特点,注重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德育功能最强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力度直接关系学生的思想成长、人格品质和人生态度。但是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是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为教而教,为表面上的完成教学计划而教,采用填鸭式的方法满堂向学生灌输教材中的知识点,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不注重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的,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要想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的学科德育功能,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重视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习有法、学习有乐、学习有得、学有所长,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身观、世界观、价值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

二、认真钻教材,做好教学设计,让每一节道德与法治课都有价值

一堂好课所应达到的三个标准,即:一堂好课应该是具有主动性的课;一堂好课应该是具有实效性、有生成性的课;一堂好课应该是讲练结合的课;要达到这三个标准,分析学情,认真钻研道德与法治教材是前提。教师应按《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要求,结合国家生活中的时事热点事件及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精心进行教学设计,让每一节道德与法治课都有价值、有意义。

首先,教学设计中要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要具有一定的的价值和意义,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打造道德与法治的高效课堂。如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九年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课中,可以在教学中用视频展示《长征组歌》“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让学生结合材料,说说红军的哪些优秀品质是当代青少年健康成长应具备的。这一设计体现了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人文情怀,人文积淀,责任担当,国家认同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学习,增强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有利于学生坚定理想,担当历史使命,让学生情感得到升華。

其次,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意识。思想道德教育涉及大量的实际问题,单靠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解决,通过开展如主题班会、课堂辩论、小品表演、演讲比赛、观看电影等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观看了《厉害了我的国!》这部电影,之后让学生写观后感,让学生从气势宏大的电影真真切切感受到我国所取得的科技成就,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在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课时,我设计了《我们学校周边环境卫生调查》的课外实践活动,要学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考察的方式,知道我们学校周边环境卫生情况,并依据所掌握的环境卫生实际情况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和给全校师生提出保护环境的倡议。通过这种走出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学生获得大量丰富的社会实际知识,能够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调查还能解决许多平时在课堂上不易解决的思想认识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觉悟。

三、总结教学反思,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教学反思,教师的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所谓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次认识,再思考,并加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手段,但是我们农村大多数老师上完课后没有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这对提高教学水平不利。对于教学反思,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是教师可以回忆教学是怎样进行的。二是对教学目标的反思,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三是对理论知识的反思,是否符合教与学的基本规律;四是对理论的反思;五是对学生的评价与反思,各类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与效果;六是对教学计划的执行反思,是否有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计划的改变,计划改变后是否起效;七是对改进措施的反思,教学计划的修改是否更加有效。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总结与反思,一方面促进了自我的成长,另一方面使课堂教学的效果不断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迎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社会科学,2017(9).

[2]杨明全.新课程下的课堂观[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

[3]幸碧慧.情景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读者文摘,2016(20).

[4]毕田增,敖国如.新课程课堂教育行为创新[M].北京:新华社出版社,2005,04.

猜你喜欢

教学有效性提高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