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精准供给、价值与体系的三维重构①

2018-09-10屠萍萍

中国商论 2018年19期
关键词:教育体系创新创业

摘 要:创新是一個社会发展的源动力,随着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朝着精准供给的方向看齐,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不仅关系到高校教学改革的成败也关系到我国社会人才培养的成败。目前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着形式僵化、人才缺失、平台不共享等诸多问题,从精准供给层面出发,在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问题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创业教育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精准供给 创新创业 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7(a)-183-03

创新是一个国家前进道路中不可缺少的动力源泉,而实现创新的首要任务是解决人才问题,人才驱动是创新的关键和核心所在。创新人才的教育,特别是对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我国高校重点关注的问题,目前,不少高校已经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学生课程教学体系,甚至是一些高中都出现了创业教育选修课,把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更上一层楼是当下我国大学教育急需解决的重要主题,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新需求、学生主体的成长发展和新需求决定着高等教育必须做好“精准供给”的创新改革。

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精准供给”的内涵与取向

自2015年中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各地纷纷出台相应政策措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为了改善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实现精准供给。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需要结合大学生主体的特点及发展轨迹做好以下“供给侧”的创新改革。

1.1 “高素质”人才供给,完成四位一体教学

大学教育的根本是培养人才,而如何培养供给高素质人才是目前大学教育长久的课题,高素质人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须,是我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必须,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须,高校在精准供给创新教育体系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懂业务有技术的人才,还要培养有思想有情怀有品格的人才,通过与当地知名企业合作,实现订单班的一对一创新培养模式。

通过一对一跟进式四位一体的教育理念来完成订单式培养,四位一体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实现课堂教学跟进,课后反馈跟进,课外服务跟进,企业实习跟进的人才培养体系。课堂教学跟进就是运用互联网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的教学互动,让有创新理念的学生在创业平台上完成创业项目申报书,老师在课堂上点评跟进;课后反馈跟进是老师与学生运用平台信息留言,可以一对一的指导学生的疑问,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效的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课外服务跟进是学校学生处、创业学院可以在后台跟踪各类信息,既能观察学生也能观察老师,各部门形成合力;企业实习跟进是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之余更好的实践,发现自我,找到就业和创业意向。

1.2 “可持续”互惠共赢,实现校企共建

“可持续”育人模式是指着眼于长远,满足多方主体需求,形成一套协调有效的育人模式。运用大数据平台,深挖学生的兴趣点,观察各届毕业生的就业走向,围绕社会经济需求与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使大学生能够与社会形成对接机制,邀请企业或行业专家来课堂实践指导,形成专家与老师的“双师”制度。

一方面,高校要与企业达成长期合作,调研企业所需要的毕业人才,让学生下企业实习,建成校企合作双向平台;另一方面,高校要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的能力培养,让教师和学生有个互评机制,从而真正实现创新教育的精准对接。

1.3 “三精准”助力成才,促进理实融合

通过精准教学、精准帮学、精准创学三个精准来助力各种类型的学生突破自我,实现成功成才,精准教学就是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授课模式,让学生自评、老师评价、专家评价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及测评,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通过学生对教师的反馈实现双向督促机制,可以有效改进教学中一言堂的弊端;精准帮学就是运用大数据,针对学生后台反映的课前课后问题,进行一对一解答指导,这样可以使优秀的学生更优秀,使后进的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方便教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的识别,让更多的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精准创学是通过学校创业学院和挑战杯比赛等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创业的学习兴趣,为有创业热情的同学做一份精准的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政府、学校、企业的最终融合,如图1所示。

1.4 “广谱式”追求实效,推进分层教育

“广谱式”教育就是把创新创业教育普及到每一个学生,作为一种常规课程纳入到高校教学体系中,只要是有想法有创业意愿的同学都可以接受教育尝试改变鼓励改变,他是把创新作为必修课,从源头上给学生以启蒙,但是创新创业教育既不是单纯的给学生灌输创业理念,也不是一味的让学生去创业实践“,广谱式”教育追求一定实效,实行分层教育,让老师和学生能够恰当衔接,结合各个专业特长,对各层次学生进行嵌入式教学,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应覆盖到全体学生,还应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业生涯,融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但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还有必要对授课学生进行一个大体的分层安排,进一步推进分层教育。

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几点问题

2.1 创新理念滞后,创业模式僵化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缺乏特色,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只是停留在喊口号的层面,并没有真正的花时间和精力去挖掘去培训,很多高校教师忙于教学和科研的压力,也无心去深入学习创业理论,同时,因为缺乏实践的知识,很多创业模式流于形式,只是说教和活动层面的设计,缺乏自身的生命力和创新力,僵化的模式使得高校创业工作无法实现进一步突破,只能浮于表面,让创新人才流失。

2.2 供给环境分散,创业导师缺乏

虽然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也有不少高校成立了创业学院,但是目前高校创业的供给环境依然艰巨,很多院校都习惯关起门来各自研究,这就缺乏一个开放的创业氛围与包容的环境,很多创业理念得不到沟通。一般学校往往是专任教师兼职创业导师或者班主任和辅导员兼职创业导师,导师的不专业以及导师研究领域的单一,限制了学生进一步的创业发挥。由于创业导师的缺乏,使很多学生的创业浮于表面,项目难以真正进展实施。同时,项目的进一步实施需要资金的支撑,很多学校虽然有创业学院,但是没有给予资金支持,使很多有想法有创意的项目点子不得不停于表面、难以深入。

2.3 利益主體短视,创业平台共享难

精准供给下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各方资源的整合和优化,目前,由于各高校利益主体的目光短浅,使得高校之间很难进行深入的无芥蒂的创业沟通交流,各家都闭门造车,创业缺乏一个互利互惠的共享平台,一方面学校和企业、学校和社区缺乏三方精准协作创业制度;另一方面,政府和校友缺少一个基金项目支持平台,即使有创新创业的比赛,也使得很多点子难以真正付诸实践。

2.4 成果宣称不力,服务保障落后

在学生实际创业过程中,存在创业成果宣称不到位的问题,目前相关创业成果仅仅是通过校内公布宣传等方式,没有运用微博、播客、微信等多元公众平台宣传,这就导致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热情度不高,社会影响力小,创业实践没有产生示范效应,起不到辐射作用。同时,缺失相应的创业服务保障平台,为学生创业后期提供强有力的在线咨询解答,学生往往是前期花了很多精力申请创业项目,申请成功创业项目后,就找不到方向落实了。

3 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精准供给”的对策建议

3.1 营造新生态,开创新价值

高校要突破传统,营造创新创业新生态格局,以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让创新带动创业,让创业扶持创新,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大数据分析,开启创业教育一对一特色实践,开创创业新的价值理念,教育供给侧改革要重点改变人才培养方式,创新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有想法有思路的学生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无时无刻都可以与老师学习、交流、沟通。创新教育的新价值就是深入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检验,从校内到校外,从纸上的创业书到创业园的真实项目,真正为学生打造精准创业平台和环境,让敢想敢做敢创业。

3.2 破除旧观念,实现跨界融入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摈弃过去放养式的教育理念,要针对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实现精准帮创,而不是满堂灌的创业思想教育,要各个辅导和突破,而不是生产线的批量生产模式,同时要结合校内各个专业,实现跨界融入,站在有利于社会企业发展需要的角度来之大破学生创新创业。比如茶文化和旅游之间的融合,就可以茶旅融合创新发展,创业导师要指导有想法有思路的同学放开脚步去创业,鼓励学生自己去注册公司,将行动带入创业,将学生创业实例搬进课堂,在文化和教育上给予精准指导。

3.3 凝心聚力,突破人才保障

国家要发展需要人才,高校创业教育要发展也需要人才,古人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硬件容易,软实力难求,各高校要建立相关的创业机制,吸引优秀的人才为有创业头脑的学生指点迷津, 同时要敢于请行业领域内较有影响力的专家教授来校指导,而不是仅仅依靠校内的教师资源,一支强有力的创业导师队伍是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也是实现创业精准供给的根本保障。要鼓励创业导师外出学习培训,并将所学传授给学生,要坚持开放的态度不拘一格吸纳社会成功人士来校进行创业指导,保证创业人才的流入和更换。

3.4 知行合一,构建“涟漪”模型

知行合一,就是将创新创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融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将互联网等要素融入教学,实现创业理论与实践项目孵化为一体的网络平台,通过多个院校数据共享等多元平台的打造,平等的传递各高校间的创业教学资源,努力实现高校人才供给与社会人才需求间的信息对称,实现创新创业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校需要着力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的共赢机制——“涟漪”模型,主要包括创业主体、创新生态、服务运营、国家政策四个层面。这种模式在多层主体之间形成了内在共生、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与深度关联协同机制,高校一方面应不断开放自身资源给学生创业;另一方面应集合政府、服务商资源,为创业的同学提供最需要的创业服务,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条漫长的道路,要满足“精准供给”的实践目标,必须开拓创新,设计一条高校间互利共惠的创业道路,搭建一个共享共赢的创业平台,吸纳全社会的人力,来注入高校的创业长龙,让有想法有胆识的学生提前进入学校创业园,让创新教育突破固有的传统理念,实现行动价值,为社会提供有用的新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亮.创新创业教育的哲学解析与课程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4(16).

[2] 曹胜利.创新创业教育呼唤模拟教学与体验式课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8).

[3] 彭文博,尹新明,李冠峰,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4).

[4] 刘带,陈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韶关学院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

①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研究课题,“精准供给”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架构与理论价值(2018SCG338),项目主持:屠萍萍。

作者简介:屠萍萍,女,讲师,创业导师,主要从事农村金融、创新创业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教育体系创新创业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乌克兰高等音乐院校专业设置与学位授予探究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