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课程建设优化研究

2018-09-10蒋娟秀

高教学刊 2018年19期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课程国际化

蒋娟秀

摘 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构建合理科学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课程体系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基础上,文章对国际化的课程建设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对来自在校低年级学生、在校高年级学生、国内就业毕业生、国外留学毕业生的主客观需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国际化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课程英语建设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国际化;英语课程;中外合作办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9-0004-03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t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to build a reasonable and scientific English curriculum system for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jec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needs analysi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course construction, analyzes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needs of college junior and senior students, domestic graduates and international Chinese graduate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on English teaching programs.

Keywords: international; english course;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一、基于国际化的课程建设现状

美国较早地开展了对课程国际化的研究,深入地分析了大学课程的发展、理论、实践等方面。美国大学普遍加强国际化意识,强化国际化的义务,吸引人们参与到大学的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中,从而凸显国际化效益[1]。新加坡着手于开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国际意识和理念的国际性课程,开发一系列能激发学生创造力的选修课等[2];在加拿大,根据世界前沿课题的研究成果,不断对教学内容作出更新,甚至可以直接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应用现代通信技術,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课程的校外评审制度也同时进行[3]。在香港,这里的大学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历史原因,拥有大陆望尘莫及的国际化师资和全英文的国际化课程。

综上,随着国际间文化与教育交流与合作将日益增多,各国和地区高校国际化课程改革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早在20世纪末,我国高校就已经开始寻求突破国际化课程的新思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始在中国各个地区高校中发展起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对我国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国际化也正成为院校主导型转变,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学水平的主要手段。

纵观我国各个高职院校国际化课程建设,各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全英语课程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走出国门。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规模也越来越大,在课程设置中国际化特色也愈加明显,比如引用原版英文教材,采取小班全英文上课。然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课程的国际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外语课程设置单一、学生需求国际化课程不一致、课程国际化的环境缺乏等[4]。基于此,通过开展对学生需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需求等方面来重构具有国际化特色的合作办学项目英语课程。

二、需求分析理论研究

在教育领域,通常把了解和分析学习者学习需求的过程称之为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简称NA)(Richards et al.,1992)[5]。20世纪20年代Michael West最早提出外语学习需求,后来被应用于学术英语、专门用途英语(ESP)和职业英语教学领域(如Berwick,1989;Hutchinson & Waters,1987;Hyland,2006;Jordan,1997)[6-8]。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教学中,通过分析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对英语的具体需求,设计出具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国际化课程特色。了解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需求和其学习特征能够保障培养适应国际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好的实现。这符合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化特色,保证了教学效果。

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课程建设需求分析

(一)研究方法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课程主要有雅思课程、英语语音语调、英语听说等英语课程。英语课程建设理念的确定、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类型的组织、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管理和评价,对于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至关重要。本调查选取了湖南地区两所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来进行面向国际化的英语课程需求分析研究,采用问卷以及电话访谈等形式,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含低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以及境内外就业、留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调查学生367名。根据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目标,所用的问卷包括三个部分:雅思基础英语知识与技能、学生的国际化英语课程需求程度、毕业生的英语能力应用状况。尽管所调查对象为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这类特殊群体,但依据培养的是具有国际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要求,英语能力的应用方面主要在以后的职场和日后的出国留学深造的应用能力状况,主要调查学生感知的英语应用能力状况。

(二)结果分析

问卷调查和电话访问主要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数据分析:分别是自我需求情况、出国雅思英语学习自我评判情况,以及毕业生的英语运用状况。

1. 自我需求情况分析见表1。

2. 出国雅思英语学习自我评判情况见表2。

分析表1可知,由于办学特性,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出国欲望比较强烈,大部分学生都希望能够学习雅思等课程,但仍有部分学生国内毕业就选择就业。而在公共英语科目的需求上,可以看出尽管有不出国的学生存在,但普遍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因而非常愿意上公共英语课程。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不管出国或者不出国,都需要通过英语等级考试。而对较难的外文教材和双语教材,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较本科院校要低,因而需求程度进一步降低。

从表2可知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初还是很热切希望能够直接考过5.5并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从高年级的结果看出,结果并没有学生所想象得那么容易。这主要原因在于高职学生英语薄弱,而雅思课程对他们而言又有一定的难度,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在5-5.5分之间。

3. 毕业生的英语运用状况

利用SPSS18.统计分析表3的数据。该问卷调查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国内学生和国外留学者的英语运用状况。通过设置1(很低)到5(很高)的5分值李克特量表来测算出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英语运用程度。从数据分析看出,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英语能力各题项的平均数介于3.0至6.98分之间。表3的调查可以看出,国内就业的毕业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一般,平均分在3分左右。标准差是数据平均值分散程度的一种度量。较大的标准差,代表大部分数值和其平均值之间差异较大;较小的标准差,代表这些数值较接近平均值。表3的平均值范围在0.6-0.9之间显示平均值差异程度不大。对比国外留学者英语运用状况,可以看出其平均数明显高于国内毕业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水平,说明出国留学的大背景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运用环境。

4. 研究结果讨论

通过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对来自在校低年级学生、在校高年级学生、国内就业毕业生、国外留学毕业生的主客观需求所做的差距需求分析表明:

(1)英语课程设置:基础英语阶段和高级英语阶段

课程设置方面,应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从工具性、专业性与应用性三个方面建设面向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基础雅思(出国留学)和公共英语(考级)课程群、语言应用类课程群,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加强对学生语言能力、专项语言技能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如普遍采用的“2+2”办学模式,构建专门的特色课程,低年级学生学习4.5-5.5分的雅思课程群和公共英语课程群以及适合合作项目的英语课程群如国际商务英语课程。针对海外学习需求,在高年级阶段,构建EAP(学术用途英语)和ESP(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群,可以在专业课程上适当选择国外外文教材。

(2)英语课程实施:课程实施可以从多方面去开展,比如依赖信息化的网络教学和平台,开发适合中外合作办学特色的英语视听说英语资源,培养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針对合作办学特征,加大引导境外就业和出国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国外的学习和生活。

(3)英语教师队伍建设:依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打造具有雅思主讲课程教师、双语课程教师和外籍专家团队。可以采取:鼓励教师参加培训,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开发课程资源,编写校本教材,引进外文教材;鼓励行业专家进课堂,提升教学质量;资助教师参与大学课程国际化的活动;构建国际化课程评估体系,完善国际化课程体系。

(4)英语学习环境建设:积极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举办英语特色周等活动,通过各类英语竞赛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依据合作办学优势,举办“游学活动”,让学生走出去,也可欢迎外方院校学生到中国来,培养学生的国际化交际能力。

综上,根据需求分析理论,国际化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课程英语建设的优化主要有:英语课程设置、英语课程实施、英语教师队伍建设、英语学习环境建设,具体见图1。

四、结束语

国际化的英语课程是对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影响较大的课程,其课程设置、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及学习环境等随国际化影响的加深而做出相应的优化。基于需求分析理论基础之上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课程建设,可以更好地满足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能培养出既有专业知识,又具有跨文化素养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吕洪霞,赵忠,张清柱.论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其应对[J].中国农业教育,2002(1):12-15.

[2]王金瑶,来明敏.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思维探析与启示——基于新加坡高校的事实经验[J].江苏高教,2007(2):29-32.

[3]许青云.加拿大高等教育国际化特点及启示[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2):32-35.

[4]欧阳秋景.对中国高校课程国际化的思考[J].教学实践研究,2011(3):160-162.

[5]Richards,J.,Platt,J. & Platt,H.(eds.).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 Applied Linguistics[M].London: Longman, 1992:304.

[6]Berwick, R. Needs assessment in language theory to practice [C].Johnson, R K. programming: from(ed).The Second Language Curriculu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I989:48-62.

[7]Hutchison, T &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8]Hyland K&Hyland F. State of the art article: Feedback on second language students'writing[J].LanguageTeaching,2006,39(2):83-101.

[9]束定芳.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和定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3(1):137-144.

猜你喜欢

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课程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活动预告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中外合作办学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