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MOOC对高校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2018-09-10张新华翟新明
张新华 翟新明
摘 要:MOOC作为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并进行商业运营的在线开放课程形态和新型学习方式,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鲶鱼效应”已然显现。我们既不能无视MOOC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活力,也不能亦步亦趋地盲目加盟,更不能将名校的MOOC资源直接“拿来”植入自己的课堂。而应当积极借鉴MOOC的理念、技术和方法,以改革推动内涵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关键词:MOOC;高等教育;鲶鱼效应;教学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23-0047-03
Abstract: When MOOC(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 is a new learning approach combining education with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performing commercial operations, "catfish effect" of MOOC has gradually occurred in higher education. We can neither ignore the vitality that MOOC has brought to higher education nor follow others blindly. What's more, we can't apply MOOC resources of the famous universities to our own class directly. We should draw lessons from the ideas, technology and methods of MOOC actively and push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with reform to improve teaching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Keywords: MOOC; higher education; catfish effect; teaching reform; countermeasure
MOOC因其大規模、在线、开放和知识资源多元整合与共享等特点,在世界范围引起了极大关注。2012年更被称为“全球MOOC元年”。2013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先后加盟edx和Coursera,随后北京大学等C9中国常青藤大学及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共建中国“慕课”平台,同年10月清华大学研发的中文大规模在线教育平台“学堂在线”正式上线,面向全球提供高等教育资源。这既“反映了中国高校面对世界教育的创新变革,敏于应对”,也表明中国高等教育正受到MOOC的冲击和影响[1]。如何认识MOOC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如何理性应对,是教育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MOOC的内涵及其本质
一般认为,慕课“是一种以开放访问和大规模参与为目的的在线课程”[2],它通过开放的学习网络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学习者以某一个共同的话题或主题联系起来,是实现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教育模式创新和教育信息化改革的积极探索。
首先,MOOC是一种课程形态。它具有比较完整的课程结构要素,即课程目标、内容、过程和评价,既提供视频、教材、习题集等传统课程材料,又通过学习网络建立起学生与内容、教师及学生的交互,并穿插测试等反馈性评价开展课程学习[3]。
其次,MOOC是一种教育与互联网技术结合而形成的新型学习方式。它不是简单地把课程视频放到网上,不是单纯的教育技术革新。它不仅使课程系统向全社会开放,而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分析学习者的需求与学习行为,设计、组织各种形式的互动、交流、评价与服务,引导学习者在交互中自主探究知识,从而完成教学全过程。它是从工业文明土壤中产生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特征的传统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向以激发学习者内在动力为主旨的新型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转型的一种积极尝试[4]。
最后,MOOC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商业运营。MOOC不但需要团队的开发,而且需要一定的网络载体,成本很高。商业资本发现了MOOC背后数以百万计的学生群体所蕴含的商业化潜力,与高校合作,积极探索MOOC运营的商业模式[5]。目前典型的MOOC都是教育机构与提供资金和网络资源的供应商通过签订外包合约予以运营的,以至于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教职人员担忧MOOC的商业化会使大学教师失去对课程内容的知识产权[6]。
可见,就实质而言,MOOC是承载着实现学习自由与提供优质课程资源教育理想的,教育与互联网技术结合并进行商业运营的在线开放课程形态和新型学习方式。
二、MOOC对高校的影响
虽然MOOC因其“天然缺陷”[7]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高等教育,但其“鲶鱼效应”已日益显现,它对传统高等教育的深远影响不容小觑。
(一)对高校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冲击
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性、精神性、持续性和相对稳定性的范型,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教育发展的方向[8]。高校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重视教师及教师活动,忽略学生及学生活动。在学习方式上表现为“接受式学习”,教师将学习材料作为现成的结论性知识加以传授,即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较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和感受。这种理念和模式强调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却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创新素质。杜威早在20世纪初就反对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以儿童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9]。
掌握学习理论认为,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MOOC的教学价值取向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学习,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教师只是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和协调人。学习者参与课程学习完全自由,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的时空、学习进度和方式等完全由学生自己确定。这种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从“授”到“学”的转变,从根本上挑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对现行教育体制形成了巨大冲击,使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学习者个体更深入思考改革之道。MOOC热潮本身就宣示了广大学习者对大学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需求。
(二)对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方面,MOOC向全球学习者开放,为高校向全世界展示自身优势、扩大影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MOOC为高校提供了一种教育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课程形态、学习方式,可以推动高校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MOOC还体现出了教育资源开发和获取的一种新形式。原来课程的开发依赖某一所学校的某一位老师,而MOOC集中了全球的优秀资源,甚至学生都可以为这个课程贡献相应的资源。这些都为高校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在高等教育信息化革命的浪潮中,高校可以充分借助MOOC的强大推力,通过“弯道超车”实现跨越式发展。
另一方面,相对于名校而言,MOOC对绝大部分高校的生存和发展都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名校名师的磁吸效应对青年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MOOC汇聚了世界名校名师的优质课程资源,而且开放易得,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在互联网上就可以选择学习自己所感兴趣的高校的课程,选择自己所仰慕或信赖的名师,打破了时空限制,冲破了国际、校际壁垒。知名大学本身就占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声誉,它们又占据主导或最先参与MOOC的先机和优势。MOOC的发展会吸引更多的学习者选择名校名师的课程,这样,就可能造成知名大学的影响力和信誉进一步扩大,而一般大学可能会面临严峻的挑战,从而形成“强校愈强,弱校愈弱”的局面。“目前主导MOOC的学术资本的商业化运作,不仅是处于优势地位的欧美大学学术扩张对此前策略的一种延续,更是对处于劣势的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新一轮侵蚀与掠夺的开始”[5]。
此外,MOOC低廉的价格会大幅度降低高等教育的成本,自主和“可移动”将改变学习方式,从而将许多传统大学逼到墙角。传统大学较高的收费和较低的教育产出一直为社会所诟病,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跟不上互联网思维的步伐,“许多学生已经认为不上网的时间是一种令人感到孤独的限制,教室已经成为教授竭力要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手机和笔记本上拉回来的战场”。一旦学习者在传统大学之外找到一种花费较低却能自主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新方法,他们就会纷纷逃离大学校园,“传统大学通过提供毕业证书给学生以证明他们学到了知识的垄断权自然土崩瓦解”[10]。
(三)MOOC提供了高等教育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路径
深化高等教育的信息化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是目前高校面对信息化冲击的必然选择。MOOC在课程资源和教学内容存储、呈现的数字化,师生、生生交互的数字化,学习评估与指导的数据化,课程学习的网络化和“移动化”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把教室里的学习变成了“指尖”上的学习,把高等教育从工业化时代带到了数字化时代。尽管对其效果评价褒贬不一,但这毕竟开辟了高等教育的信息化改革的一条路径。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一所大学的国际化程度不但是其实力和声誉的重要表征,也是吸收优质生源的重要条件。越来越多的高校把国际化作为强校战略和奋斗目标,并积极探索国际化的路径。国际化有三条衡量标准:“一是‘通用性,即能为他国、他民族所承认和接受;二是‘交流性,即与国外进行平等的交流;三是‘开放性,即能够充分地对外开放”[11],其中开放性是前提,只有充分地对外开放,才能为他人所了解和交流。这不但意味着高校的跨国竞争,更意味着学生的跨国流动和优质教育资源的跨国共享。MOOC的开放性及其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易获得性,可以瞬间荡平国界和校园围墙,是实现高校国际化成本低廉、快速便捷的不错选择。
(四)倒逼大学加快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MOOC使任何人都有了自由接受名校优质课程资源的机会,而且MOOC以学生为中心,将流媒体、云计算、大数据,微视频、论坛、客观问题反馈等有机结合,进行精细的教学设计,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主化学习、移动化学习和趣味性学习吸引了大量的学习者。MOOC带来的不仅是一种课程资源,更是一种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改革思路。其快速发展将促使高校反思实施多年教学改革的方向、措施和效果,并倒逼其借鉴MOOC的教学理念、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提高教学质量。
三、高校的应对策略
面对西方大学主导的MOOC浪潮的冲击,对于我们大多数中国高校而言,既不能无视其将教育与互联网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活力,也不能亦步亦趋地盲目加盟,更不能将名校的MOOC资源直接“拿来”植入自己的课堂。而应当积极借鉴MOOC的理念、技术、方法,以改革推动内涵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一)积极借鉴MOOC的理念、技术和方法,推进教学改革
一是要坚持以“学”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为本是MOOC的基本理念和显著特征。MOOC实践证明,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习者,由学习者自主决定学习的时间、内容和方式,强调学习的体验和互动,可以充分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避免教授与手机、电脑争夺学生注意力的尴尬。
二是提升教学水平。MOOC将优质教育资源互联共享,打破了高等教育的时空界限,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能得到世界上最优秀的教师的教育,学生将根据自己的条件与兴趣自主选择,并在学习之中與自己身边的学校、教师进行比较。因此,我们要加强教学研究和改革,以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独特性来抓住学生的眼球,以教学方法的启发性、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优质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来促进交互,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是重视教学设计。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中心,注重教学内容而忽视教学设计,忽视学生的感受。“学生无法从沉醉于研究的教授那里学到知识,升华自我”[12]。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多样化,互联网使得学生在课下获得课堂讲授的大部分知识内容变得轻而易举,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教学设计,以科学的学习理论为指导,关注学习者的需求与学习行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生喜闻乐见的交流、互动方式,设计、组织各种形式的互动、交流、评价和服务,使教学活动与时代、学生互动起来。
四是注重评价方式的科学化,借鉴MOOC基于网络和大数据的过程评价和多元主体评价方法,使评价方式多样,评价结果客观全面。
(二)实施MOOC+课堂教学的“混合教学”
MOOC和传统大学课堂教学各有优缺点,而且二者有一定的互补性。美国正在尝试一种将二者结合起来的新模式,即将MOOC课堂的使用(或者说更广泛的开放教育资源)与传统大学的教学结合起来,并称之为hMOOCs(hybrid MOOCs)或MOOC3.0。教学形式可采用“翻转课堂”。具体来说,对记忆和理解类的知识点,可以基于本校各类资源开发MOOC,或者在全球范围内选择符合本校定位和人才培养要求的MOOC资源,使得这些MOOC资源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一部分,由学生可下自主观看视频;对于知识的分析、应用、实践等探究性的问题,则由师生面对面的课堂时间来完成[13]。MOOC+课堂教学的“混合教学”既发挥了MOOC可重复、可移动、富资源等优势,又克服了传统课堂标准化的、控制性强的单线传输的不足,其良好的课堂教学效率已为研究所肯定。研究表明,高等教育的在线教学与面对面教学的教学效果没有显著差异,混合学习融合在线与面对面两种学习方式的优点,其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面对面或在线教学的效果[3]。
(三)打造富有特色的优质MOOC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大势所趋。而MOOC已经迅速把中国高校推上了国际舞台,使得学生在国际视野中审视自己的学校和老师变成了现实。这对于大多数中国大学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扩大能见度和影响的机遇。面对占有资源优势和MOOC先机的世界顶点大学,如何使自己不被他们的光芒所吞噬?关键是凸显和发展自己的特色和比较优势。运用MOOC的思维与传播方式解放思想,开发、精心设计具有地域文化特色、民族特色及其它内容独特的优质MOOC并加盟到MOOC之中,勇敢而自信地把自己推向世界高等教育的舞台,“让全世界都知道要学习某门课程就必须到这所大学来”(达特茅斯学院数字学习项目部主任约书亚·金博士语),从而扩大自己在强校林立的世界高等教育舞台上的能见度和影响。
(四)推动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改革
MOOC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信息化的探索,不仅体现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转变,而且体现为教学管理和服务的人性化、信息化。要强化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意识,以便于学生学习、生活为原则对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进行信息化改革。首先,建立新的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研究信息化的学习科学与教学技术,处理有关信息化教学的事务;其次,改革大学公共教学服务机构,如图书馆、网络中心等的功能,实现各部门功能的有机整合,创设教学改革的服务环境;再次,变革学校的教学制度与政策,如教学管理制度、课程认证制度、学分制度、教师评价制度与考试制度,要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信息化教学学术规范[14];最后,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引入大数据的管理方法和方法论,运用数据挖掘、学习分析等技术支撑教学学术的研究及日常的教学管理与评价,客观、公正地进行质量评估及制定教学决策。
参考文献:
[1]顾骏.借力“慕课”,推动中国教育更快前行[N].中国教育报,2013-07-19.
[2]郝丹.国内MOOC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1):42.
[3]王永固,张庆.MOOC:特征与学习机制[J].教育研究,2014(9):113+115.
[4]桑新民.MOOCs热潮中的冷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4(6):5.
[5]荀渊.MOOC的实质与前景[J].电化教育研究,2014(6):16+18.
[6]约翰·巴格利.反思MOOC热潮[J].开放教育研究,2014(1):9.
[7]李永.慕课(MOOC)三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2):45.
[8]韩延明.大学理念探析[D].厦门大学,2000:29.
[9]王文礼.MOOC的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江苏高教,2013(2):55.
[10]吴万伟.“慕课热”的冷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14(1):13.
[11]冯惠玲,等.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挑战与取向[J].中国高等教育,2011(11):30.
[12]贾义敏:MOOC给学习者带来的机会和挑战[J].中国远程教育,2013(11):9.
[13]郑雅君,陆 .MOOC3.0:朝向大学本體的教学改革[J].复旦教育论坛,2014(1):7-8.
[14]朱泓,赵磊.MOOC的创新特质之于高校教学路径的信息化变革[J].中国高教研究,2014(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