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2018-09-10师英杰
师英杰
摘要: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的重要条件,更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契合了时代发展的趋势,站在大国崛起的立场上,为民族文化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契机,也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21(2018)06-037-05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重要论述的诞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深入剖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有利于我们更加注重对文化自信的研究,更加明晰文化自信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增强对文化自信的透析度和执行力。从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和平崛起三个方面来把握习近平文化自信相关论述的时代价值。
一、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文化是知识经济的智慧能源供给,是影响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在一国的建设体系中具有基础本位的作用,影响着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2],文化自信是保证国家稳定和协调前进的重要力量,这不仅关系到意识形态领域的和谐,也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和良好运行。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有新特点、新课题,毋庸置疑,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相比,我们的文化发展稍显滞后。环看我国现实,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是,从综合对比看,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步晚,各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较大不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些问题不解决,会严重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改革开放40年,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显现出来,在这个关键期,我们必须建立起稳固的国家文化体系,夯实文化信心,以文化为精神纽带,才能做到集中力量,攻破难题。文化自信是民族发展的动力,更是凝聚民心,支撑一个国家和民族克服发展中重重困难的引导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3]文化自信能够产生引导、集聚内部成员的精神契合力,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文化自信了,才能把各方面力量最大化地团结起来;文化自信了,才能完全发挥文化的导向、支撑和动力作用。
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离不开文化自信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如果说改革开放前期,我国主要问题的关键是在解决人们的物质生活的需求满足,那么进入到新时代,在落实和加强前一阶段胜利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必须着力解决更高层次的需求的供给问题,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马斯洛曾经分析到,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高到低,分别是自我实现、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正如一个从低到高逐渐上升的金字塔,最顶层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简言之,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后,更注重精神层面和心理层面的满足。文化能够给人们提供精神的养分“饲料”。“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用优秀文化产品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民提供丰润的道德滋养,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5]文化是实践主体的群体对外部世界的态度反映,人生活在文化之中,文化既是人们生活的环境,是人们精神的支撑,也是满足人们需求的源泉,没有国家与民族的文化自信,生活在其中的个人的自我实现也就没有了保障。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4],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可以为社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当我国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文化就成为经济发展是否能向良性方向继续前行下去的深层次因素。在新时代,文化决定了改革的方向,影响到改革能够顺利开展,文化自信建设也成为促进当今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因为,“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會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2]
二、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
文化是民族这个共同体存在的体现,代表了一个民族最恒久的形象,构成了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只要文化在,民族之种就不会亡,我国的历史发展轨迹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当前,整个国际社会都在全面向前发展,我国也身处这个大潮之中,正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聚集一切新兴的积极的力量,只有饱含自信和希望的文化才能够促使我们逐渐接近并实现目标,文化自信已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
罗素把文化视为决定中国乃至世界未来发展的第一要素,他来到中国时非常赞扬中国文化,他曾经高度评价中国,说中国是政治实体,倒不如说是文化实体更恰当,而且中国是唯一的保存至今的古文明体。罗素的观点极具洞察力。民族的生存与强大,不仅依赖于经济的发展,更需要精神的契合,这就是一个民族的民族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6]中华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灵魂,也是中华民族的信仰,“当前我国倡导的很多文化价值观都是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可见,构建文化自信关系到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可和重塑,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自信是国家根本利益之一。
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文化自信是保留民族精神的根本方法,没有文化上的自信,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很难得到保证。针对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指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需要“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8]。“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有中国精神。”[9] “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0]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11](P10);正是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推动力,离开文化自信的支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从谈起。
值得注意的是,文化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经济实力是文化发展与传播的根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文明历来把人的精神生活纳入人生和社会理想之中。所以,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12]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从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辩证关系来看,硬实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上决定了软实力的兴衰,经济和物质上的成功会给文化或意识形态的发展奠定基础,而经济或军事的失败则会影响到文化的影响力和自信力,文化自信需要经济的可持续繁荣作为保障。“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13](P10)。文化自信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大,与硬实力的大小是分不开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辅相城、辩证统一的关系告诉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进程中,我们在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必须继续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抓,不可偏废。两者不同步会造成国家建设的不协调,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并举,才能保证人民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也是丰富的,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也就有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持。
三、文化自信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支撑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全球化的表现形式从最初的经济全球化,逐渐发展为文化全球化,表现为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发展、交流,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覆盖。文化全球化使文化这一要素在国家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全球化为国家、民族的交流提供了平台,也使得竞争变得愈加激烈。现代国家的崛起必须有配套的文化作为支撑,否则,崛起就可能是一时的、暂时的。立足全球化时代中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已越发凸显。
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的一个主要流向便是: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侵蚀和征服。这种侵蚀和征服自古便有,罗马帝国的扩张,十字军东征,等等都是典型案例;近代社会发生的殖民主义更是一次西方文明远征的过程。从当前国际各国发展来看,概括地讲,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系数与其自身的文化实力是息息相关的,越是实力强、自信心足的文化,其安全系数越高,而且越对其他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影响力甚至是侵蚀性;反之,若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不够、自信不足,则容易被其他国家文化侵蚀或渗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14]一个国家即便是经济实力、军事实力都强大了,而在文化、政治理念等要素上不坚定,那么,这种强大其实是缺少保障和不持久的,前苏联的解体就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经济总量无论是世界第二还是世界第一,未必就能够巩固住我们的政权。经济发展了,但精神失落了,那国家能够称为强大吗?”[13](P4)文化上的自信力是一国人民归属感和自豪感的坚实底定,文化上的强大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上的骄傲是国家崛起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文化问题关乎国家主权问题,文化自信的建设也关乎到一个国家的精神家园安全。
美国学者汉斯·摩根索曾明确指出:“文化帝国主义的东西,是最巧妙的,不是征服国土,也不是控制经济生活,而是征服和控制人心。以此为手段而改变两国的强权关系。”[15]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大国,一个文明古国,本身又是经济快速上升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更是西方世界文化侵略和侵蚀的主要目标。在当下的国际竞争中,侵略已不再仅仅是依靠直接的武力等显性行动,隐性的行动,例如文化侵略以其受排斥性小、深入人心的特点更见成效。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属于强势文化,与此相比,不少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式微,来自西方文化的控制和渗透是不容忽视的。我们不能被动地游离于世界话语权之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国际地位的稳步提升,国际社会对于我国的认识和了解程度在增加,许多国家越来越理性地来认识我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但对我国的误解仍然存在,甚至对我国的认知是片面性的,“中国威胁论”“中國崩溃论”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国际舆论格局是西强我弱,西方主要媒体左右着世界舆论,我们往往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这个问题要下大气力加以解决”[13](P197)。那么首要步骤就是构建对自身文化的信心和坚定,拥有文化自信心,才能充分认识自身文化的魅力和潜力,才能不被外界舆论轻易左右,才能在困难局面中镇定无惧,勇于拼搏。“应该承认,对国际话语权的掌握和运用,我们总的是生手,在很多场合还是人云亦云,甚至看重别人,轻视自己的,存在舍己芸人现象。要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13](P203)。“在中外文化沟通交流中,我们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潜移默化,滴水穿石。只要我们加强交流,持之以恒,偏见和误解就会消于无形”[13](P205)。
一个被世界认可的大国毫无疑问应是一个政治文明体,其价值理念和国家形象应是其他国家效仿和学习的对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16]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基础上,我们必须创新性地建立起自己的特色先进文化,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努力构建文化自信,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确保中华文化承担起国家和平崛起精神支柱的使命。从我国历史来看,中国的崛起也都是通过文化道路来实现的和平崛起。“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17]。中国要实现和平崛起,文化自信是衡量这个目标能否达成的核心标志之一。一方面,文化自信映射了一个国家对外的积极形象和姿态,反射出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光芒,更关乎执政党的风采特色,我国对外开展经济、政治往来,需要文化自信,这是我国综合实力的体现;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世界大国之一,承担着维护世界和平和推动世界发展的重要责任,需要发挥大国的价值和施展大国影响力,文化自信是大国价值和影响力的源泉。
从本源分析,一切经济与军事的竞争都是人的竞争,一切技术、手段与方法都需要人去掌握,一切社会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都取决于人的作用,而人是受到政治和文化因素影响的社会主体,文化的功能,也恰恰在于对人的塑造。“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18],“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19]。国际竞争依靠人才,而培养这一切就要靠文化这一元素。文化并不是虚无缥缈的纯精神力量,而是像凝结剂一样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文化自信的国家,能从精神层面对人才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才能更好地吸引人才,并且留住人才。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完成了发展的阶段,开始向发展起来以后的方向迈进,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20]面对未来,我们更是要以这种坚定的文化自信,站在时代发展前列,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砥砺前行,创造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0.
[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3] 文化自信——习近平提出的时代课题[EB/OL].新华网,2016-08-05.
[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5] 習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0.
[6]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EB/OL].新华网,2014-02-25.
[7] 杨立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J].宁夏党校学报,2018(01).
[8] 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39.
[9]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 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EB/OL].新华网,2014-10-13.
[10]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
[11]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
[12] 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3-28.
[13]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14]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465.
[15] [美]汉斯·摩根索国际纵横论[M].卢明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90.
[16]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4-01-01.
[17]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18] 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 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0-22.
[19] 习近平就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重要指示[EB/OL].新华网,2016-05-06.
[20]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EB/OL].人民网,201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