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成条件

2018-09-10周虎

宁夏党校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特色时代思想

周虎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成有五个条件。一是时代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呼唤并孕育着新思想;二是制度条件: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阶段,新阶段唯独中国这边风景独好;三是世情条件: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此起彼伏,中国理论为全球治理输入活血;四是党情条件:执政党自我革命深化党建规律,全面从严治党锻造思想新成果;五是主观条件:39年从政之路积累了经验,习近平是新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社会主义;党的自我革命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21(2018)06-042-006

2017年党的十九大将中国共产党的最新指导思想正式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成有很多有利因素,但基本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时代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呼唤并孕育着新思想;二是制度条件: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阶段,新阶段唯独中国这边风景独好;三是世情条件: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此起彼伏,中国理论为全球治理输入活血;四是党情条件:执政党自我革命深化党建规律,全面从严治党锻造思想新成果;五是主观条件:39年从政之路积累了经验,习近平是主要创立者。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成的时代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呼唤并孕育着新思想。

首先,新时代背景下,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与事业经历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一方面,这些变革是进步的、深层次的和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另一方面,这些成就也是全面的、全方位的和具有开创意义的。但对此绝不能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必须进一步推动理论、实践、制度、文化等方面的持续创新,着力解决一些产品和服务“有没有”“好不好”的问题,不断地把“财富的蛋糕”做好、做大、做强,并把它们切好、分配好,而这些则都需要先进科学的思想理念的引领。从1978年至今,风风雨雨40年,中国的改革开放由此迈入了“不惑之年”。40年的实践证明:充分掌握和熟练运用改革与开放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制胜法宝。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开放提供了科学指南与基本遵循。新时代背景下,要想继续使中国道路在内容上和具体实现形式上有所拓展,让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一靠改革不停顿,二靠开放不止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中国共产党完全有深邃的指导思想和高超的政治智慧为谋划重大改革进行顶层设计,并凭借各种实干、苦干、硬干、巧干去持续破解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系列难点和热点问题,不断化解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与挑战,从而赢得战略主动、赢得发展优势、赢得未来机遇。

其次,新时代产生了新矛盾,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阶段性转变,这是在“发展起来以后”才进行转化的。这一转变主要体现在需求和供给两大层面,是“从无到有”向“从有到优”的积极嬗变。例如,在需求侧层面,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已由过去的“物质文化需要”更多地转向“美好生活需要”;在供给侧层面,社会生产力以及产品、服务的供给能力已由此前的“落后的社会生产”更多地转向“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一方面,新矛盾的产生揭示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即经济社会面临“发展起来以后”的诸多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看起来不比“未发展起来”时期少,有时一个问题的暴露会连带好几个问题产生;另一方面,新矛盾的产生还反映出当下我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即人民生活普遍得到改善但离美好生活仍然存有距离,理想与现实的这种落差使得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不仅更加欣然向往,而且孜孜以求。于是,更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在产品服务、文化涵养、精神提振、司法公正、社会公平、公共安全、医疗卫生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需求,自然也就成为党和国家为之奋斗的目标任务。而这些,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旨归,是新思想作为一门能够让中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的科学学问的实践诉求。

最后,新时代提出了新目标,形成了新时代“三步走”发展战略,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安排。这一新目标主要由三个子目标构成,其中的每一个阶段性目标的完成都是在为下一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奠定重要基础。由于新目标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的进一步分工与细化,因而具有分阶段进行和分步骤实施的特点与规律。新时代的“三步走”,每走完一步都有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诸如,在现有的基础上,到2020年走完第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期间历时两年;紧接着,在全面小康的基础上,到2035年走完第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期间历时十五年;最后,到2050年走完第三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期间又历时十五年。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继而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20年、2035年和2050年無论如何都是十分重要的时间节点。但总的来看,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经济上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政治上保障人民民主、在文化上提升文化软实力、在社会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在生态上营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等,将会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与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距离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为期不远,在总体小康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小康更是指日可待。在事时势总体有利于我们的境况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更有信心和底气!而这种信心和底气在主观上源于党的指导思想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开启新征程新阶段、把握新机遇和实现新目标的科学指南,中国各项改革、建设与治理等方面的实践与行动,都需要思想先行。只有思想到位、认识正确,各种行动才会自觉和有保障。

综上,回答新时代所面临的新课题,解决新时代所产生的新矛盾,实现新时代所制定的新目标,这三个方面都对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与任务提出了新的实践要求,都迫切需要以新的指导思想来指导新的建设与改革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应运产生,并顺势发展的。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成的制度条件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阶段,新阶段唯独中国这边风景独好。

作为五年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主要经验总结,十九大报告丰富发展了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中的“三个意味着”思想。其中,第二个“意味着”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1]这表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与发展,使得科学社会主义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遭受重大挫折之后再一次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开始由低潮走向勃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与较量呈现出彼长此消的崭新态势,“中国之治”所彰显出的制度优势与“西方之乱”所凸显出的制度缺陷也已经形成了鲜明对比。

当今世界,真正实行科学社会主义的国家目前只有五个,分别是中国、越南、朝鲜、古巴、老挝。截至2017年,中国人口数量为140537.3万,占据世界人口比例达18.82%;越南人口数量为9265.8万,占据世界人口比例达1.27%;朝鲜人口数量为2530.2万,占据世界人口比例达0.35%;古巴人口数量为1122.4万,占据世界人口比例达1.54‰;老挝人口数量为710.5万,占据世界人口比例达0.97‰。这表明,“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2]同样地,只要中国、越南、朝鲜、古巴、老挝的社会主义旗帜不倒,世界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续实行社会主义的国家就大有人在。并且,由于中国实行社会主义的人口总量占据了五个社会主义国家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因此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就直接决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与命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用铁铮铮的发展事实和改革成就彻底终结了“历史终结论”,并使得一段时间以来沉渣泛起的“中国崩溃论”处于土崩瓦解和分崩离析的边缘,更使得自苏东剧变以来粉墨登场、甚嚣尘上的“社会主义失败论”和“共产主义渺茫论”不攻自破。回顾历史,苏联解体距今已有27年。而27年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政党治理上的中国经验、国家治理上的中国智慧以及全球治理上的中国方案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就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中也持续引发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与热议,可以预见未来的国际社会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吸收、借鉴和效仿中国的发展建设与改革实践,那些曾经妄言社会主义中国也将伴随苏联解体而自行消弭的人如今可以休矣。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与实践也已证明:社会主义的旗帜我们总体上稳住了,一些国家虽然倒下了,但这并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中国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坚持社会主义的精神旗帜并没有倒下,如今我们抓牢、抓稳也死死地抓住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复兴将指日可待。因此,身处新时代的今天,我们完全有理由,也完全有底气地说:“社会主义国家依然存在。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古巴在建设社会主义,还有亚洲一些国家在走社会主义道路。许多亚非拉国家仍向往社会主义。当今世界上包括西方国家中,信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仍大有人在。只要中国的旗帜不倒,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3]并且,中国共产党还把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和实践两大层面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使得两种制度的竞争态势发生了一些有利于朝向社会主义发展的微妙转变,这些实际上都得益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这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成的制度条件。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成的世情条件

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此起彼伏,中国理论为全球治理输入活血。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英国文学家狄更斯曾这样描述工业革命发生后的世界。”[4]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一句话,用以表明今天的人类同样生活在一个史上最幸福美好的时代,但各种问题、风险、挑战和纷争又都层出不穷的充满着矛盾的世界。

一方面,要和平、謀发展、促合作、求共赢成为世界各国的主流共识,世界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都孜孜以求,各个国家也都在积极实施本国的发展战略,力争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占有立足之地;“知识经济”和“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增长,“互联网时代”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使得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国家仿若共同生活在一个“小小的地球村”,世界各国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谁和谁都有着密切联系的命运共同体。

另一方面,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债务危机、福利危机、移民危机、社会危机、政治危机和分裂危机等持续发酵,整个世界范围内恐怖袭击频发、民粹主义高涨、街头政治泛滥、“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大行其道;失业现象普遍、贫困积累加剧、“富豪经济”猛增、收入差距出现“鸿沟”、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多发、网络安全普遍遭受威胁、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失措,再加上地区冲突和种族摩擦不断,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两股势力肆虐猖獗,导致局部紧张、局部动荡和局部战争的恶劣情形时隐时现,继而致使影响战争与和平的不确定性因素逐渐增多。于是,人们不禁发出“世界之问”——世界到底怎么了?对此,又产生了相应的“时代之问”——我们应该怎么办?

当前,由于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依然存在,致使深陷经济全球化之渊的许多国家一度出现失衡、失序、失能、失范、失灵、失控的坡脚现象。以此为口实,一部分人热衷于把素有“阿里巴巴的山洞”之美名的经济全球化鼓噪为“潘多拉魔盒”,将经济增速放缓、贫富差距扩大、恐怖主义泛滥、地区动荡不安等负面现象完全归咎于经济全球化。而这一主观臆断和负面情绪,既不符合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状况,也根本无助于问题的最终解决,反过来只会徒增发展成长的无限烦恼。可以看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如今仍在持续,而国际社会上的一些反对全球化的呼声,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了全球经济治理上的缺失。为此,我们既不能把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各种乱象都简单地归咎于经济全球化,也不能因为全球化失衡失序失惠就断然否定全球化的必然发展趋势,这就好比“给孩子洗澡”,这一过程中需要我们摒弃的是“孩子身上的污垢”以及“洗完澡后的脏水”,但“不能连孩子也一起泼掉了”。由此,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为这样或那样的世界难题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完善者和巨大贡献者,中国正以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姿态参与处理国际各项事务,在全球治理实践中不断为国际社会提供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倡议和中国方案,并与其他国家一起发挥出了建设性作用,共同应对了全球性问题所带来的现实挑战。诸如:中国的发展理论不仅是关系中国一国发展全局的一次深刻变革,同时也有望助力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实现更多数量、更高质量、更有水平、更加高效、更加均衡、更加普惠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发展观念所蕴含的和合共生、同舟共济、仁者爱人、兼爱非攻、聚同化异、尚贤尚同、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价值理念为有效解决当今世界的一些现实问题和矛盾提供了有效路径或有益启示;中国的发展道路不会趾高气扬、盛气凌人,并没有像西方发展模式一样自定位于一尊、自诩是“救世良方”,也没有像现代西方资本主义那样扬言要“终结历史”“终结意识形态”,而事实上的中国发展道路则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既不会“脱钩性发展”、又不会“依附性发展”的现代化路径全新选择。等等。目前,人类何去何从?可以说,世界需要中国“问症把脉”。当下,全球怎样发展?可以说,各国需要中国“保驾护航”。诸如政党治理需要中国经验,国家治理需要中国智慧,经济治理需要中国理念,全球治理需要中国方案,世界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中国的进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这样的世情条件下生成的。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成的党情条件

执政党自我革命深化党建规律,全面从严治党锻造思想新成果。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1·5”重要讲话中指出:“在新时代,我们党必须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5]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唯一执政党始终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来进一步深化新时代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的务实举措,同时也为引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十八大以来,面对中国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伟大斗争的严峻现实,在反腐败斗争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战略性举措,富有成效地开展了“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反“四风”、“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主题学习教育活动,并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理论与新实践中形成了“党要管党,治国必先治党”“制度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管党治党,宜须常抓不懈”的治理逻辑,引领我们党在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历史性地开创出党的建设崭新局面,继而开启了中国共产党深入推进政党治理、并以政党治理持续深化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的新征程。五年多来,中国共产党以东方的治理经验和政治智慧迈向了治党、治国、治全球的新时代,这种党风、政风、国风的自我革新与自我净化使得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新气象。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并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放在首位,这就进一步突出了党建工作的政治性和原则性,表明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具有极端重要的地位。并且,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时,第一次将党的纪律建设与党的其他方面的建设相提并论,这就进一步凸显了党的纪律建设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是党代会报告中首次将党的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单独罗列出来并详加论述,反映了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党对于党的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高度重视,同时这也是十九大报告中的一个独到、新颖的亮点。由此,便形成了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六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动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从而进一步维护了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此外,十九大报告在论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时,也把“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一条基本方略摆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自信不疑、踌躇满志,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有自己独特的执政优势,并且能够保持长期执政的绝对优势。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其一,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其二,有一个集中统一的领导核心;其三,有一套治国理政的思想体系;其四,有三大历久弥新的优良传统;其五,有一支绝对可靠的干部队伍;其六,有一条来源广泛的统一战线;其七,有一支对党忠诚的人民军队。这七个方面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国、执政理政不可替代的特色优势,对于继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进行党的自我革命、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以及厚植执政党执政优势的政党治理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这便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党情条件。正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所指出的那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成果,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展现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6]

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成的主观条件

三十九年从政之路积累了经验,习近平是新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1979年,习近平从清华大学毕业,进入中央军委办公厅工作,三年后他主动要求去地方锻炼,来到离北京300公里的一个县城,开始了从政之路,并经历了县、市、省、中央每一个层级的历练。从1979年至今,39年从政之路的丰富阅历为习近平进行治国理政积累了经验智慧。并且,习近平总书记还有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背景,这就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更为深厚的理论功底。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丰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治國理政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现实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新策略、新方略和新战略。在领导全国党政军民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实际工作中,在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伟大征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历史性地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即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历史责任。多年来,作为信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作为理想崇高的社会主义思想家,习近平同志更加注重以有效解决现实问题为重要导向,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人民利益至上的发展思想,并时刻谨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作为全党忠诚拥护的政党核心,作为全军忠心拥护的军队统帅,作为全民忠实拥戴的人民领袖,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以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高超非凡的政治智慧、稳若泰山的战略定力、坚如磐石的改革决心、舍我其谁的历史作为和天降大任的使命担当,深刻把握时代变化新特征、系统回答改革发展新课题、积极应对全球治理新挑战、主动迎合人民生活新期待、精心设计民族复兴新蓝图。同样地,作为新时代的领路人,作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作为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掌舵者,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7],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进行谋篇布局和强基固本,并通过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历史性地开辟了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国的新境界,党和国家的面貌、人民军队的面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面貌、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面貌也为之焕然一新。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仅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习近平总书记本人更是这一新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他“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8]。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 2017-10-28.

[2]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21.

[3] 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36.

[4] 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N].人民日报,2017-01-18.

[5] 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8-01-06.

[6] 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5.

[7] 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4-14(002).

[8] 李 捷.习近平总书记的决定性作用与决定性贡献[DB/OL].党建网,2017-12-11.http://www.dangjian.cn/djw2016sy/djw2016xxll/201712/t20171211_4520901.shtm.

猜你喜欢

特色时代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阿吾(一首)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