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变化研究

2018-09-10李园

宁夏党校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消费需求消费结构改革开放

李园

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日新月异,消费需求发生巨大变化,消费总量持续扩大,消费结构调整优化。但也要看到,当前制约居民消费扩大的障碍仍然突出。未来,我国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完善消费体制机制,促进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关键词:改革开放;消费需求;消费结构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21(2018)06-062-005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和改善,消费需求不断变化,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当前制约居民消费扩大的障碍仍然突出,进一步完善消费体制机制,促进居民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一、改革开放40年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发生的巨大变化

从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40年来,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发生了巨大美好的转变,物质匮乏时代一去不复返。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新兴业态不断涌现。2013~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56.2%,比资本形成总额高12.4个百分点[1],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

(一)消费总量不断扩大,消费增长动力转换

1. 居民消费由数量短缺转向供给充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国内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居民消费逐渐由以往物质的匮乏不足向充裕丰富转变。40年间,商品品种日益丰富,消费活跃度不断提升。居民消费格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78年的1559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66262亿元,年均增长15.0%[2]。

2017年,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饮料烟酒、服装类商品零售分别为22035和14557亿元,分别是1978年食品和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的34和52倍,年均分别增长9.4%和10.7%[2]。这表明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早已得到了满足并不断向好。

2. 大众消费引领市场发展,新兴业态消费方兴未艾

随着有效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消费市场呈现出商品数量充足、质量提高、品种繁多的喜人气象,居民消费增速加快,从前的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宣告结束,多元化、个性化消费已成主流,新兴消费层出不穷。由于互联网与经济社会不断融合,网络消费增速迅猛、辐射广泛、日益活跃,人们在互联网上实现了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全场景消费,网络零售规模蓬勃发展,成为居民消费的一大亮点。我国2017年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55.8%,其中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5.4%,互联网上网人数7.7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7.5亿人。2017年,全国网上零售额71751亿元,比2014年增长1.6倍。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35.4%,比2014年提高7.9个百分点[2],消费增长动力逐步转换。

(二)消费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

1. 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迅猛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居民消费开始追求质的提升,消费结构不断改善。具体表现:一是吃、穿等基本生活类商品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明显降低。2017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其中城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8.6%和31.2%,分别比1978年下降28.9和36.5个百分点。二是耐用品消费增长较快。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年末拥有彩色电视机、洗衣机和电冰箱分别为123.8台、95.7台和98台,而1981年,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年末彩色电视机、洗衣机和电冰箱拥有量分别仅为0.6台、6.3台和0.2台。2017年,汽车类商品零售额为4.2万亿元,比1998年增长169倍,近20年来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0%。汽车也不再只是简单的“代步工具”,多功能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更好地满足了人们新的需求。2017年,我国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销售1025.3万辆,同比增长13.3%,比乘用车销售增速高11.9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销售77.7万辆,比上年增长53.3%,增速明显高于狭义乘用车。三是信息消费方面,以手机、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产品消费火爆。2017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达到4330亿元,是1999年的131倍,年均增长31.1%。2017年末全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4.2亿户,比上年净增9555万户。2017年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戶年末拥有移动电话和计算机数量分别达到235部和81台,分别是2000年的12倍和8倍[2]。

2.居民消费由实物型向服务型转变

市场供给的不断扩大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居民消费由实物型向服务型转变。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餐饮收入39644亿元,是1978年的723倍,年均增长18.4%,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高3.4个百分点;餐饮收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由1978年的3.5%提升至2017年的10.8%[2]。

旅游消费持续升温,居民出游方式多种多样。周边游、短途游、亲子游、海岛游、邮轮游等旅游产品已走进寻常百姓家,并受到人民青睐。2017年,我国人均出游已达3.7次,国内旅游人数达到50亿人次,是1994年的10倍,年均增长10.3%。2017年全国旅游总花费约4.6万亿元,是1994年的45倍,年均增长18%[2]。

文化娱乐消费方面,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559亿元,比1991年增长22倍之多,年均增长约12.9%;2012年以来我国电影市场规模一直保持着世界第二的优势,2012年总票房为北美市场的25%,而2017年已达到北美市场的77.6%。尤其是国产电影市场,从2013年起,其市场份额就保持在50%以上,2017年更是以53.8%的成绩续写辉煌[2],可谓是“风景这边独好”,并对弘扬主旋律起到良好的正向作用。

3. 新兴消费需求成为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诸多新型消费需求已成为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城乡居民私人产品需求总体得到满足,对公共需求全面增长,尤其是对社会保障、医疗和养老、生态环境、教育公平、公共安全等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医疗、教育、社保等改革连续多年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碧水蓝天、清新空气、优美的生态环境等日益为人们美好需要,全社会都将绿色发展、绿色生活作为共同愿景和目标追求。2016年全国乡村旅游消费规模超过1.1万亿元,约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四分之一,672萬户农民从中受益,户均年收入超过6万元[3]。

公共安全需求不断增长。全社会对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等传统的公共安全需求明显上升。除此之外,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个人信息安全逐步受到重视,信息安全需求不断扩大。有研究表明,79.3%的网民对网络安全问题有所了解,但仅有4.5%的网民具备自我应对能力[4](P37)。网民对加大网络监管力度的需求较为旺盛,人民群众对网络安全、个人信息安全保障的需求明显增强。人民渴望生活得更加美好,更有尊严在新时代的新兴消费需求中体现得更加强烈。

(三)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

消费市场的持续较快增长,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2017年达到58.8%,比1978年的38.3%提升20.5个百分点,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资本形成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2017年达32.1%,比1978年的67.0%回落34.9个百分点[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商品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批发和零售业等和居民消费息息相关的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增强。2017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按不变价计算是1978年的44.3倍,年均实际增长10.2%,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0.7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6.6%提升至2017年的9.4%。同时,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长,从业人员急速增加,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对刺激就业、提高人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均起到了积极作用。2016年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私营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中批发和零售业年末从业人员超过1.2亿人,比1978年零售商业机构的全部从业人数增长超过26倍,年均增长约9.1%[2]。

二、新时代扩大我国居民消费面临的问题

在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进一步扩大我国居民消费依然存在诸多障碍。

(一)收入差距过大是影响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

尽管2017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2597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年均增长8.5%[1],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特别是收入差距过大依然是不容忽视的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偏低,知识、技术参与收入分配的机制还未形成,行业间、城乡间、地区间不同群体的居民收入差距依然很大。2017年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达到58.8%,成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首。但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地区同一数据基本在75%以上的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广大中低收入者,特别是农村贫苦人口因收入所限,无法提升消费,从而影响了我国居民消费的进一步扩大。

(二)供给体系与消费需求的错位制约了我国居民消费的进一步扩大

供给和需求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立统一体,只有以消费需求为引导来推动供给的发展,才能使居民的消费需求得以满足。从需求看,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需求结构的转型升级,追求品质,注重服务,体现个性,关注发展,重视精神等成为人们消费生活的主角,“互联网+”更是深深地融入到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消费生活日新月异,服务需求与日俱增。但从供给看,供给侧对居民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明显不够,存在严重的供需错位现象。一方面,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落后,廉价劣质、假冒伪劣商品还大量充斥在市场内,和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性服务业大多规模小、服务差、管理低劣;另一方面,一些有购买力的消费需求在国内得不到有效供给造成了大量的“消费外流”现象,小到奶粉、奶瓶,电饭煲等普通生活用品,大到化妆品、名包名表、珠宝服饰等奢侈品,都通过出境、“海淘”等进行消费。健康、养老等满足更高质量生活的服务消费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

(三)促进消费增长的体制机制障碍抑制了居民消费的扩大

1. 我国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其质量和水平等亟待提高,在覆盖面、统筹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上都极大地制约了居民的消费意愿。

2. 消费环境安全问题制约了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潜力释放。随着以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为代表的新消费兴起,消费欺诈、虚假广告、假冒伪劣、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层出不穷。近年来,我国因服务质量问题引发的消费投诉不断增多。消费环境安全问题凸显了消费市场监管改革不到位,部门之间职能交叉和职能真空的问题。

3. 消费理念亟待转变和优化。新经济、新消费的不断涌现也带来了新挑战,如非理性消费、奢侈消费、攀比消费和餐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绿色消费理念还未形成自觉,产品过度包装未引起重视,废弃物品回收循环难,等等。

三、我国未来居民消费变动趋势和持续推动居民消费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进入新时代,我国居民消费愈将展现出新的景象,消费潜力也将不断释放,进一步转化为增长动力。

(一)我国居民消费未来变动趋势

1. 居民消费需求继续多元发展

未来城乡居民的需求将继续全面快速增长,突出表现在: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消费需求继续多元发展,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体验式需求、个性化需求等将不断增长,并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消费新模式蓬勃发展。即使是传统消费,也逐渐向个性化、高端化转型。消费已经不仅成为满足人们需要的工具,也开始成为社会交往和社会分化的工具。

2. 初步形成以服务型消费为主的消费新结构

服务型消费增长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同时成为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动力。服务型消费全面快速增长正在改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格局。我国服务型消费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虽然差距较大,但也说明增长空间巨大。随着服务型消费需求的不断释放,预计到2020年,全国城镇居民服务型消费比重有望达到50%左右[4](P99),逐步接近發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形成以服务型消费为主的消费新结构。

3. 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将助推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的发展,从本质上说,就是能够不断适应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发展。随着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将引领供给体系的升级。以健康医疗养老为重点的公共服务需求、以绿水青山为重点的生态环境需求、以缩小贫富差距为重点的公平正义需求、以民主、法治、文化、安全等为重点的社会需求,将引领投资结构优化调整,助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

4. 中国消费将对世界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近14亿人的消费大市场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潜力和最大“本钱”。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释放45万亿~50万亿的消费需求,预计最终消费率将达到55%~6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保持在60%左右[4](P100-101),成为经济增长名副其实的“稳定器”和“主引擎”。新型消费和消费大市场融合,使我国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潜力释放,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大利好。在此趋势下,“中国质造”“中国智造”“中国创造”将为全球经济做出更大贡献,对推进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进程,促进世界经济再平衡,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推动居民消费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当前,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和高质量发展,重在抓住近14亿人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释放的历史机遇,破解制约扩大居民消费的各种“瓶颈”,持续推动居民消费转型升级。

1. 推进消费主导的投资结构转型

没有消费需求释放,产业结构调整将成为无源之水。未来,需要加大消费对产业升级的引领作用,以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引导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引领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新投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消费供给,进而加快培育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对中长期消费需求增长明显放缓的中低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加快产能转移和产能退出。对改善性住房需求明显上升的地区,加快低端房地产去库存进程,促进房地产行业优化升级。对消费需求面临趋势性停滞或滑落的部门,降低国企债务率,加速去杠杆。对适应城乡居民在健康、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业领域快速上升的需求,降低现代服务业的成本,尤其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快补充服务消费供给不足的短板[4](P252)。

2.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全方位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要在农产品、工业制成品、装备制造、工程建设、服务业等领域提高、细化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弘扬工匠精神,强化优胜劣汰。商贸流通业要以国家“互联网 +”战略为基点,推动“互联网 + 零售”深入发展,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加强农村网点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推动跨境电商零售健康发展,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有效链接。对于旅游、文化、教育、健康、养老等发展空间较大的幸福产业,应健全行业规范,通过扩大覆盖面、降低费用、创意创新、产业融合等方式增加优质产品,构建多层次、高质量、个性化的服务消费供给体系。

3. 采取有效措施,着力破解制约扩大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

一是提高消费能力。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完善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收入分配制度,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探索知识、技术参与分配的体制机制;改变居民收入结构,提高投资性收入和资产性收入在家庭收入中所占比重;采取更加有效的转移支付政策,增加边际消费较高的中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二是稳定消费预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体系,解决百姓“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提高公共产品供给,特别是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要不断加强,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资本市场,促进股市健康发展,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三是提升消费质量。一方面,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在产品结构上,主要由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另一方面,多措并举,引导境外消费回流。完善关税政策,降低国内需求旺盛消费品的进口关税;优化跨境电商监管体制,促进跨境电商进口快速发展;适度增设口岸的进境免税店,扩大免税商品品种、提高购物限额; 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扩大消费领域对外开放程度[5]。

四是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消费监管理念。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建立消费市场监管的法律框架。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联动机制,建立商品和服务质量全程追溯制度,形成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质量监督闭环。加快推进网络购物、在线旅游、预付消费、营利性教育培训、个人消费信息保护等重点领域配套政策和制度的完善。加强消费者保护立法,特别是对金融、信息、健康、养老等新型消费领域的消费者保护立法;建立针对涉嫌虚假宣传的惩罚惩戒机制。

五是转变优化消费理念。积极培育健康理性的消费理念,大力宣传普及倡导丰俭有度、雅俗兼容的消费文化和绿色消费意识,让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深入人心,同时杜绝不合理消费、奢侈浪费型消费,推进可持续消费。

纵观改革开放40年,我国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转型升级,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起到重要作用。展望未来,我国居民消费将越来越焕发出新的活力,直接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进程,进一步释放“中国动力”。

参考文献:

[1] 国际统计局. 波澜壮阔四十载 民族复兴展新篇——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EB/OL].国际统计局官网,http://www.stats.gov.cn/ztjc/ztfx/ggkf40n/201808/t20180827_1619235.html,2018-08-27.

[2] 国际统计局.国内市场繁荣活跃 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七[EB/OL].国际统计局官网,http://www.stats.gov.cn/ztjc/ztfx/ggkf40n/201809/t20180905_1621054.html,2018-09-05.

[3] 国家发改委: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巨大[N].经济日报,2017-09-15.

[4] 迟福林.中国改革研究报告2018.动力变革[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8.

[5] 卢 山.新时代扩大消费的实现途径[J].中国统计,2018(04).

猜你喜欢

消费需求消费结构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基于灰色关联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基于灰色关联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十三五”能源消费结构怎么变?
大学生网络贷款调研分析
浅析扩大消费需求的税收对策
新常态下江苏居民消费升级与经济增长潜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