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课程全英语教学方法探讨

2018-09-10彭斌沈希忠张玉梅倪静

高教学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彭斌 沈希忠 张玉梅 倪静

摘 要:指出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逐步推进、我国科技文化软实力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迅速提升和我国创新型社会的逐步发展,当前建设若干高水平、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全英语教学课程非常必要。文章从授课对象的角度分析了当前研究生群体的特点,指出建设全英语教学课程必须考虑中西方高等教育理念的一些区别。在此基础上,基于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适合研究生课程全英语教学的具体方法,可为相关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英语教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8-0113-04

Abstract: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 the rising global influences of the Chinese science, technology,and culture,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innovation-oriented society, it is time to develop some high quality and Chinese-featured courses for graduate students given in English.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rrent graduate students from the angle of course attendee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concepts and the western one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development of such courses. After this, the paper proposes some specific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teaching practices. The proposed methods can make the reference to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reforms.

Keywords: courses for graduate students; teaching in English;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形势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其一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逐步推进,我国的科技文化软实力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迅速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也随国力稳步提高,对全球科研人员和青年学生的吸引力逐步显现[1]。其二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为在全国范围内维持这一积极健康的氛围,需要加速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欲望和创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高等教育因此获得了强劲的发展驱动力[2]。其三是2016年6月,我国成为第18个《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意味着我国工科专业如能通过认证,其毕业生的本科学历将具有与协议内国家工程本科学历相同的地位,并将被其他签约国(地区)视为已获得从事初级工程工作的学术资格[3]。这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開设全英语课程的必要性

总体而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由纯粹学习吸收发达国家的优点,逐渐转变为学习与竞争共存。在教学科研的硬件方面,得益于国家实力的整体提升,很多高校的实验设备与世界顶尖实验室的差距不断缩小;在科研实力方面,我国高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在教学方面,很多高校已培养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多届本科、硕士、博士学历留学生、进修生和汉语生[4]。来华留学生逐渐与中国学生同班上课,实行与中国学生相同的学籍管理。

上述形式对于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们主动与国际接轨、争取国际优质生源。当前,以研究生课程为突破口,逐步建设一些规范化、高水平的全英语课程,通过与中文课程的对比分析,以点带面逐步将教学改革推向深入,能够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做好准备,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二、研究生班级的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而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方式改革给全国的学生提供了非常大的选择空间,因此生源流动性强、高校招收的研究生学员多样性显著,生源质量的影响进一步显现。

根据近年来得教学积累,从全英文授课对象的角度可以把研究生分为三类:第一类学生英语基础全面,具有在全英语的环境下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进行专业实践的潜力;第二类学生普通英语读、写能力较好,但听、说交流有明显障碍,专业英语水平有欠缺、不能完全适应全英语的教学环境;第三类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对专业英语缺乏了解。

这三类学生也有共同点:他们大部分成长于和平年代,经历了科技经济的高速增长、生活质量快速改善和社会深刻变革的过程。这使得他们对社会的理解较为全面,对个人的发展目标更为务实,更加注重所学习的课程对于今后个人的发展有何帮助。同时,得益于我国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的成果,大部分学生接受的本科教育使其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和强烈的求知欲,不盲目服从和接受,习惯于质疑、乐于接受挑战。另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环境下,得益于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手段,他们眼界开阔、获取知识的效率非常高,能够第一时间接触到专业知识的最前沿[5]。

授课对象的这些特点,在制定全英语课程教学方法时需要认真考虑。

三、研究生课程全英语教学方法

(一)中西方高等教育方法的一些区别

针对研究生课程设计全英语教学方案时,应该对西方主流的高等教育理念有所了解。

西方发达国家一些主流的高等教育方法与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方法互有优势[6]。在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理念中,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Bloom's Taxonomy)被广泛接受。该理论认为教学成效(或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低到高有不同的层次:最基本教学成效是对知识的机械记忆,高一层次的成效是能够理解所学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更高的成效则是能够分析或评判所学的知识,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被认为是比分析和评判更高的成效。在灵活运用知识的基础上,还可以对运用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最终达到创造新认识的最高目标。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应该根据上述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来进行开发和设计,因此系统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形式丰富、内容多样的。学生学习成效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要注意衔接和正确过渡。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要时刻注意学生当前所处的阶段,并时刻反思当前教学方法或手段的合理性。这对于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比较而言,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实践更为强调教师的责任和作用,课堂教学的方法倚重教师大信息量、长时间的讲授,重视课堂秩序、学生的出勤率和课堂表现等因素,通过一次或几次关键性的考试和测验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效。同时强调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负重要责任,授课班级应达到统一的、具体的目标。而西方的高等教育实践则更侧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自由的个体、学习是学生本人的意愿,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水平,需要经常关注自己的授课质量、持续改进授课技巧,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环境,但不应为学生的学习成效和个人发展等负责。例如某些西方高校明确反对教师统计学生出勤率,更反对把学生出勤率作为判定学生成绩或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西方的授课方式较为灵活,除教师讲授外,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分组讨论、头脑风暴、角色扮演和视频观摩讨论等也是常见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在应用或思考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而不是灌输、是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不是去干预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图书馆、实验室和会议室等教学软硬件条件也配合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对学生而言,申请手续简单、网络化程度高、使用非常方便,甚至不需与管理人员见面就可以使用大多数设施。

中西方的高等教育实践根植于各自文化的漫长发展过程,因此各有所长。我国的方法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系统完成知识的讲解和领受,信息量大,教学效率较高,但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很高的要求。教师要代替学生考虑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一些问题,而学生必须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这样的课堂有可能因学习强度过大而缺乏活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有负面的影响。西方的方法给教师和学生都提供了更为灵活的空间,教师可以专注于教学内容、可以设计丰富的课堂教学环节、可以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对于学习过程有更大的自主权。但在这种方式下,教师不会过多考虑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效,要保证班级整体的学习效果并不容易。

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制度的影响下,人们对教学目标及其相应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认识,最有代表性的可分为5种:培训学徒式的方法、知识传递式的方法、强调学生个人发展的方法、满足学生需求的方法以及致力于社会发展的方法。培训学徒式的方法强调教师本人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认为教师应通过的自身的演示和实践,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模板,学生通过不断模仿获得知识和技能。知识传递式的方法较为接近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强调教师本人对于知识和技能的诠释、讲解和灌输,学生通过理解和被动接受获得提高。强调学生个人发展的方法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以学生个人发展为目标设计各种教学环节和方法,教师本人的知识或技能水平并非决定性的因素。满足学生需求的方法认为教育的目标非常广泛,作为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关注学生人格的发展,有义务处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疑惑,这与我国古典的教师应“传道、授业、解惑”的观点不谋而合。致力于社会发展的方法则将高等教育置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认为教师应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并引导其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感,通过培养出大规模高素质的学生群体来改良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发展。

当前,需要结合我国传统教学方法和西方高等教育发达国家教学方法的长处进行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可复制和推广的国际化班级方法和经验,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为吸引国际优秀人才来华留学、工作助力。

(二)研究生课程全英语教学实践

通过近三年对地方高校工科研究生一门主要学位课的全英文教学实践,作者发现以下方法明显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针对全英语授课重新制定教学进度计划,主要的目的是降低重要知识点的密集度、认真设计可以重复使用的若干典型案例。根据前述分析,当前国内的研究生生源整体差异大,就全国范围而言,本科阶段全程参与过全英语专业课程的学生有限;客观而论,授课教师的英语口语、表述能力和专业素养也有差别。全英文授课对于大部分师生而言是教学相长、共同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因此,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制定教学进度计划时进一步理清知识点和理论框架,并尽量将知识点融入到若干个典型案例中,这些案例在不同的章节中高频率地重复使用但用于表达不同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在较为熟悉的知识背景下学习。避免照搬中文的教学进度,课堂上尽量减少单纯的术语解释和大段的公式推导。

结合上述典型案例,充分利用翻转课堂的优势,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8]。除正常教学进度计划中安排的课时外,要注意安排相应的课前讨论环节。在开始阶段,讨论环节可以采用中英双语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合理和必要的过渡。通过双语讨论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同时宽松的氛围有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学习的信心,从而为课堂上的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提供可靠的基础,能够有效避免课堂上教學脱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全英语课程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会显著增加,授课教师或团队在安排年度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到专业整体教学的要求、与专业负责人充分沟通。

教学计划安排应始终为教学效果服务,要有适当的弹性,避免形而上学、完全机械地执行旧的教学计划。每学年开课前,授课教师或团队应该专门了解和掌握听课班级学生的总体情况,分析直接全英文授课的可行性,预判授课的效果。如果直接全英语授课确有难度,则不宜强硬实施,如果这样学生将很快失去兴趣、教学过程也会流于形式,甚至变成学生“混学分”的课程。因此,在课程前期,授课团队应该准备适当的双语教学课时作为备选方案、但要严格控制其在课程总学时中的占比,同时明确有限的双语课时要达到的效果。双语课时中,教师在有意识地引导听课学生的同时,要让学生保持合理的学习强度和压力,确保起到“热身”的效果。

主动更新教学理念,自觉向移动互联网等现代通讯技术和慕课等教学方法靠拢,认真思考如何通过现代手段大幅度提升教学效果。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和相关APPs, 争取实现全时在线课堂。重视在相关群组中讲解知识要点、组织针对性讨论和有效发布最新前言知识的方法,与年轻学生拉近距离并在潜移默化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造“浸润性”的学习环境,减少时间和空间对于教学效果的不利影响。主动引导学生使用知名慕课平台,注意收集分析每届学生对比慕课平台上同类课程后的反馈,对于不同届班级在教学过程中及时、针对性的改进教学方法[9]。通过积累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自觉对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要求,从系统的角度认识所开设的全英语课程的意义。结合与国外知名大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的要求,对所开设的课程进行教学设计;保持前瞻性,注意与专业其他主干课程的相互支撑和关联,为进一步开设系列全英语课程、开设全英语教学专业打好基础、积累经验。

充分利用我国当前在多个领域特别是工程和科技领域的领先优势,拓展、优化和系统集成课内课外成各种教学资源。开拓长效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形成稳定长效的的地方校企联合运行机制。积极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多方共同努力开展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构建校企之间互惠共赢的机制。充分利用与地方领军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共建校外实践基地,进一步推动制度建设和平台建设,全面整合实验教学内容,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建立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相对独立的实践实训教学环节。探索实践基地教学效果的合理评价机制。将学生培养规模、生均有效工作量和效益、对工程项目的贡献度和学生个人成果等多种因素纳入评价体系,探索并逐步建立灵活、客观的评价机制,为确保实践基地的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

发挥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系统化、规范化的优势,与大型企业集团的硬件和技术优势深度融合,立足地方需求,形成高效率的、可复制和推广的一线工程人才培养机制。探索稳定、开放和创新性的校企合作方式,最合理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缩短人才培养的周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有条件情况下,还可以利用国际合作资源,争取建设国际化的校外实践基地。在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定期互派学生进行实训,率先探索在国际平台上培养实践型人才的体制。

注意培养学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沟通能力。能够正确认识个人和团队之间关系、善于沟通协调、乐于与团队共享信息并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可以成为全英语授课班级学生的重要强项。为培养这些能力,需要将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西方科技伦理的精华、当前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和中国知识分子个人修养等内容融入到教学计划中。注意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训练学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适当调整个人评价体系和综合成绩评定方法,让学生了解并主动适应多元化创新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积极营造健康的人文环境,发挥我国传统文化优势,加强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全方位引导,培育学生健康优良的人格品质。

四、结束语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逐步推进、我国科技文化软实力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迅速提升,我国创新型社会也逐步发展,建设若干高水平、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全英语教学课程非常必要。这对于当前的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从授课对象的角度分析了当前研究生群体的特点,指出建设全英语教学课程必须考虑中西方高等教育理念的一些区别。在此基础上,基于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适合研究生课程全英语教学的具体方法,可为相关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董渊,刘丽霞,张伟,等.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提升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水平[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7):1-6.

[2]宋顺喜,颜妮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下),2017(3):68-69.

[3]杨云箐.《华盛顿协议》主要成员认证制度比较研究[J].时代教育,2017(5):135.

[4]吴迪龙,熊宇仙.来华留学生教育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及其展开样态探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7(4):104-110.

[5]文君.“互联网+”视域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 2017(5):22-24.

[6]张权力,杨小微.教育现代化的陷阱、挑战及其应对[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7,33(4):1-8.

[7]祝 ,马文静.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4(9):67-71.

[8]胡 ,董永权,杨淼.基于CiteSpace的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现状与趋势研究[J].高教探索,2017(11):50-57.

[9]賀卫东.移植与创生:中国“MOOC”的本土化意义与实践智慧[J]. 教育科学,2017,33(4):55-61.

猜你喜欢

研究生课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云计算环境下研究生课程信息化体系的重塑与优化
加强和规范研究生专业课教育的必要性以及策略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