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论视阈下的中医高等教育文化传承研究
2018-09-10袁福赵丹丹付明明
袁福 赵丹丹 付明明
摘 要:目前,世界医学界以现代医学为主流医学,中医学作为传统医学,曾屡遭质疑而出现存废的危机。文化相对论强调文化的多样性,在充分理解和尊重文化的基础上强调每一种文化所具有的独创性并承认其在历史长河中的贡献和价值。作为中医学传承的主要机构中医高等院校,其教育的方式方法将直接影响中医文化传承的质量。以文化相对论为指导,保留中医学核心知识体系,与时俱进,是中医学文化传承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相对论;高等教育;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8-0012-03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medical circle around the world regards modern medicine as mainstream and Chinese medicine, as traditional medicine, has repeatedly been questioned and it suffers the crisis of existence and abolition. Cultural Relativity emphasizes the diversity of cultures and holds the opinion that each culture has its originality and full value. As the main institution of the inheritance of 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ies' ways and means of education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The effective ways to inherit and develop Chinese medicine are as follows: taking the theory of Cultural Relativity as the guidance; retaining the core knowledge system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
Keywords: cultural relativity; higher education; cvultural inheritance
上世纪90年代多元文化教育通过深刻的反思和变革,从原先的多民族文化教育逐渐向全球社会多元文化教育方向进行转变。[1]中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名片”之一,是中国文化思想的总结和结晶,凝聚着上下五千年来广大中华儿女的心血和智慧。中医学作为地地道道的中国本土医学,从华夏大地产生人类伊始,就形成了其独特的诊疗方式,最终以其极具时代特征的理法方药体系而使中华儿女受益千载。然而,时至当下,西医作为现代医学为世人所普遍认可,其诊疗优势也毋庸置疑,不断细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与发展也得到非常的重视,这就使得中医的存在和发展受到了质疑。如何能够更好的将中医学这门祖国医学传承下去,处理好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关系,以使得中医传统文化以更好的姿态展现在世界舞台上,让世界了解中医、理解中医。目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医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传承和发展中医是高等院校教育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基于对文化相对主义的钩沉以及对其嬗变理路的梳理,结合我国目前教育研究所面临的任务和问题的简要分析,对我国中医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进行分析阐述。
一、文化相对论的理论阐释
文化相对论(Cultural Relativism)并未形成系统性的完整学说。从其发展至今主要分为特殊论理论时期、阐释人类学理论时期、人类学理论时期三大阶段。文化相对论由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提出,这是对当时“进化”概念影响下的“我族中心主义”的强有力的回击,它的思想价值深刻且影响广泛。文化相对论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是格尔兹,他主张,人类学家应当通过 “深度描写”(thick description)手法,通过“译释”(translation)来为当地文化和外界世界构建起良好的交互媒介,以使得当地文化能够更好的为外界所理解。
(一)文化相对论的合理性
文化相对论认为:每一种文化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支流,有其独创性,应予以理解和尊重。每一种文化都是所对应民族的意识和信念的展现,其具有独特性、不可复制性,文化是民族所形成的系统的独立体系。人类学研究旨在揭示和尊重各民族的文化特点。[3]广义上的文化相对论是人类学领域的狭义文化相对主义的扩展。[4]文化相对论源于对西方世界所谓“先进”“强势”西方文化的对抗,其理论着眼于对“欧洲文化中心主义”及“白人种族优越论”等一系列价值观的反驳。
文化相对论其理论承载亦是民族文化。这在蔡元培先生的《原始人的心智》和《人类学与现代生活》两部著作中都有所体现。文化相对论反对用西方文化作为评判世界各民族文化价值的唯一标准。诚然,文化本就没有所谓的优劣之分,其定性要取决于其所处的客观条件。单从文化角度来讲,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文化产生都是人作用于物质世界的生存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表现,是人为的特定产物。这样说来,任何文化都受其特定的历史时间或社会空间的制约,所以文化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任何文化都不可能脱离时空的限制而独立出现或存在。也就是说,不同民族的文化是存在巨大差异的,至于优劣,就无法定性和衡量了。文化相对论允许文化多样形式的存在,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性,这是其合理之处。
(二)文化相对论的逻辑悖论
既然是相对论,那它自然有其无法克服的逻辑悖論。如果相对主义百分百地实现自己, 就势必会走向自己的对立面, 是一种无法贯彻到底的哲学思想和伦理思想。文化相对主义打破了以往文化等级的桎梏,以平等尊重的态度来研究文化揭示文化的特点。文化相对主义对于多元文化有着充分的尊重和理解,是一种优秀的文化理论。文化既然是人为地时代的产物,若要求其适应时代需要,必然要有所变化,与时俱进。
二、文化相对论在中医高等教育中文化传承方面的运用
文化相对论的起源于美国并深受美国文化思想变革的冲击,体现出了美国政治思想中对于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在尊重的基础上实现对于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包容,这一思想为民族教育中的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的讨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思想、意识的传承,在民族文化传承中不可避免的受到来自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无法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进行全方位的照顾。以下仅从文化相对论视角对中医高等教育中文化传承问题作简要探讨,以期有所启示。
(一)中医高等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之间关系密切
首先,中医高等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之间关系密切。一方面,中医高等教育的文化传承问题要以民族文化为依托;另一方面,中医高等教育的文化传承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坚强后盾,且中医高等教育对文化传承的推广和发展,也有利于丰富民族文化的内涵。中医高等院校要重视民族文化传承,正是从文化相对论的视角来分析的研究方法, 该方法认为,对于任何种类文化的评价都应当是相对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环境而言的, 教育研究必须深入被研究国家和地区的整体文化背景中,做到有的放矢。通过对中医高等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互动规律模式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医在高等院校发展的模式。
多年来,中医发展较为缓慢,由于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受中医传统特性的影响,使得中医难于利用以现代的科学技术为代表的西医来解释和阐述自身的特点,并借助于西医理论和科学技术来推动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受传统特有的医学体系所限制,由于中医与西医之间理论的不同以使得中医难于从现代医学中获得资源和手段来发展自身从而致使中医发展缓慢。视为文化上民族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的二元化并立。民族文化是国家或民族发展和创新之基础,中医作为传统文化的产物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發展,即使在现代社会,中医的发展应当致力于吸收外部资源来促进自身发展,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医仍要首先一切皆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并最终回归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选择一种内生的发展模式。中医的发展除了需要国民理解和接受外还需要积极做好中医的宣传以使得世界理解中医接受中医,理解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宣传和推广中医以使得中医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发展将会鼓励中医院校学生意识到中医的优势所在并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激励广大中医院校学生投身并立足于中医本身的文化传承而使之进一步适应于现代医疗需要而不断努力。
(二)文化相对论指导下的中医高等院校文化传承教育
高校是中医学文化的继承和传播的重要渠道,通过系统化的对中医文化进行讲述,以渐进性、系统性的课程教学来将中医文化进行良好的传承。做好中医的教学关键是要意识到中医教学课程的特殊性,由于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无法用现代科学仪器和技术来对其进行理解和传述致使很多人不了解中医理解中医,做好中医教学就是要让从未接触过中医的广大中医院校的学生从了解到理解并最终引起学习中医的兴趣,从而更好的投身于中医学习和研究中从而使得中医能够更好的得到传承和发扬。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即可更好的推动中医教学工作,在高校中医教学课程的设计和建设中应当以课程为谁而设计的?且如何设计?为核心,来积极探索中医教学研究。中医内含有我国近五千年的智慧结晶, 中医内涵丰富以中医为教学目标其有着较高的教学价值,将中医建设为一门系统性的学科应当更好的发挥中医学科的包容性,在中医教学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其既要包含医学基本内容,又要充分体现中医与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
在中医教学学科建设中首先应当注意使中医学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对医学的需求,只有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才能更好的促进中医的发展。此外,现代社会对于医学的认识有所偏颇,认为以西医为代表的现代医学体系代表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为更好的促进中医的发展需要在更好对现代医学进行学习的基础上吸收现代医学知识中的精华以其为养分来促进自身发展。此外,中医学传统文化也应当顺应整个社会文化发展的主流,中医文化良好的包容性赋予了其良好的吸收能力,通过对现代医学中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吸收能够更好的促进中医的发展,现代文明的注入会给中医学带来新的启发和发展动力;中医基本理论体系可以保持其文化特质不变,但学习中医的高校学生应当努力培养其既能够充分了解并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知识并同时具有将现代文化融入中医文化的能力,促进中医进行更好的发展。
其次,中医学特殊的知识理论体系特征,也决定了中医院校课程设置要结合现代医学的知识内容,中医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 中医最终的立足点为病患治病, 中医应当更好的吸收和引进现代医学知识以使得中医院校的学生能更好的与时代接轨。创造力来源于差异性的灵感,这就决定了中医学的特殊知识体系对整个世界医学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将会产生不同思路并赋予人新的灵感,屠呦呦作为我国医药事业的代表性人物受我国传统中医学理论的熏陶从中药中成功提取青蒿素的典型事例就足以证明中医学是一门有着无限潜力的学科。
再者,中医知识的授权性(即中医学知识对学习中医的人的活动有一定的约束和规范),决定了约定俗成的中医理论的传承和保护对中医学的良性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许多中医特有的概念,如“阴阳”“五行”“气血”等概念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同时也是现代医学所没有的,但中医学已经传承千载,其治疗效果有目共睹,不光是中国人受益,外国人也同样会选择中医来治疗,只要能治愈疾病,无论是中医学还是现代医学在这一点上都有着广泛的共识。而且中国古人的智慧经过多年的积淀就未必低于现代人,须知道我们现今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古人智慧的基础上。如博厄斯就特举了原始人若干智力特征,如意志、冲动的抑制、注意力和创造力,不逊于文明人。无疑,中医学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承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是现代医学与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冲突与碰撞,如何将中医与现代医学进行有机的结合是中医教学研究的主要视角之一。除此,在中医教学上,任课教师需除了对中医学科的建设注意外还需要对学习中医的学生心理现象和规律进行了解和把握。中医教师在中医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设计一些符合中医诊疗的文化情境,鼓励学生参与并更快更好的了解接受中医学。以解剖学为例,中医中的“五脏六腑”与现代医学的概念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如何以文化为切入点,对中西方的认知差异进行讲解,并结合实际病例,使二者理解转换成学生易接受的学习内容。
世界文化不断发展的历史事实均已证明,文化是多极的,文化的差异一直存在,文化的差异仅仅是文化类型上的不同,吸收外部文化发展自身文化是每一种文化不变的真理。世界上的每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意义;需知一位伟大的学者曾说过“一切的文化评判标准都是相对的,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每一种文化都有其自身价值,都有其獨到之处,因而都应该有它自身的尊严。”在历史的长河中历史的车轮碾压出不同文化“生存能力”的痕迹,期间体现着严重的强弱差异,而每一种文化都代表着人类对于自身发展和进化的一种探索,是对人类生命的一种诠释。“全球化”的今天,各民族的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传播、接触和碰撞,在这一过程中文化在不断的冲突和碰撞中会达成一定的共识,“全球化”文化发展的进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现代化”模式向世界各地不断加速扩散的过程。中医是我国所独有的文化体系,由于长期以来西方对于中医的不理解,认为中医仅仅是将树根煮来喝,与西方文化中的“黑魔法、黑巫师”所类似进而产生排斥。中医在“全球化”的进程中逐步处于弱势,中医文化作为全球化背景下的弱势文化负载者, 应当更多的将自身立足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能否继续传承和发展,同时将中国传统中医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文化相对论理念在中医高校文化传承教育中有着极强的意义,通过文化相对理论的体现和合理运用,能够一方面帮助高校明确教育方向和原则,另一方面,能够促使中国传统文化的良性传承,最终引导中医学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玉萍.美国多元文化的理论困境与转向[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4):166.
[2][美]克利福德·吉尔兹.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M].王海龙,张家 ,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60.
[3][美]弗兰兹·博厄斯.人类学与现代生活[M].刘莎,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2.
[3]雷敏.教育研究中文化相对论分析模式及其意义[J].辽宁教育研究,2006(9):15.
[4][美]弗兰兹·博厄斯.原始人的心智[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89:52.
[5]余光会.文化相对论思想下的通识教育思考[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89.
[6]李强,刘荣梅,赫福霞.生物化学第一堂课教学方法的思考[J].高教学刊,2015(19):88-89.
[7]胡兴,王晓红,付明,等.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生物化学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7(03):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