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材料作文开篇引材技巧初探

2018-09-07苏秀卿�オ�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概括过渡融合

苏秀卿�オ�

[摘 要]新材料作文是这几年新兴的并逐渐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命题方式。它以自身独特的灵活性,为学生展现才华提供了更大的平台,但也因其材料丰富的暗示性,同一则材料会生发出不同的中心。如何让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呢?开篇明义是非常重要的。从解读新材料作文入手,分析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措施,进行写作技法的点拨。方法可行,针对性强,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并熟练运用,兼顾开头的内容美和形式美,为文章加分。

[关键词]开篇明义;引材技法;概括;过渡;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00017003

一、解读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是一种只提供材料(新闻、名句、调查、故事、诗词、寓言等)或图画(多为漫画),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所给材料立意、作文的命题方式。它既有提示又有限制,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语文新课标对写作有明确的要求:“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新材料作文“应运而兴”。比如,2013年天津卷(寓言)、全国课标卷(故事)、全国大纲卷,2014年全国新课标I卷、湖北卷、湖南卷,2015年全国高考甲卷(新闻)、福建卷(名言)、安徽卷(寓言),2016年全国I卷(漫画)、全国Ⅲ卷(故事)等都是这种类型。因为这种命题方式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极其广阔的平台,它更有利于学生施展才华。

二、开篇引材的重要性

新材料作文要确立的中心论点必须是在所给材料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但是鉴于材料的多样性和丰富的暗示性的特点,同一则材料往往可以生发出许多不同的中心论点,因此让读者一下子就懂得作者要说什么,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就是主张开宗明义。所以,如何从材料中引出论点,体现高层次的紧扣材料的写作能力,成为笔者写作教学实践中关注的一个环节。扣材扣题,应该从头做起,尤其是在考场上,时间宝贵,掌握一些好的开头方法,也是非常必要的。

笔者认为这种材料类型的开头要分三步走,即“引材—评材—观点”。意及先引述材料里的相关内容,然后对材料进行议论和分析,最后从分析的过程中引出论题或论点。就拿2014年福建卷的这则材料来说:

“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悬崖峭壁,有人想到的是栈道桥梁。”

材料中用了“空谷”,而不是“峡谷”“山谷”,就是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进行思维发散,从而挖掘出更多更新颖而又切题的立意。就材料而言,要准确立意不难,因为“空谷”“悬崖峭壁”“栈道桥梁”这样的词语很容易让学生联系到“人生中遇到的挫折、逆境”,而不管是“悬崖峭壁”还是“栈道桥梁”都是对待这些处境的态度,所以考生比较容易想到的应该是“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中的困境”。阅卷过程也证明确实如此,从这个角度立意的考生还是占大多数。但是,由于材料豐富的暗示性,立意的角度其实是很多的。比如,绝处逢生、思维转弯、挑战困难、居安思危、见仁见智、思想决定命运、危机与转机、换角度看问题等,这些立意都是准确的,但是如果学生不懂得从材料出发,找到这些观点与材料的联系,把握它们之间的关联度,做到材料与观点的有效融合,就可能有套题、离题之嫌,直接影响考试得分。所以,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过渡非常重要。

这对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写作的规范化程度,构架属于自身的文章模式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学生开篇引材存在的问题分析

开篇引材看似简单,可是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1.引述的材料内容太多、太长,不够简洁与概括

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写作水平比较低的学生身上,一方面他们概括材料的能力比较差,无法准确快速地掌握材料的关键信息,另一方面他们也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800字的要求,有的学生要在既定的时间内完篇还是有点难度的。

2.提出的观点不够鲜明、准确

出现这个问题的学生,在表述时往往只停留在材料的表面,不懂得透过现象看本质,概括出结论性的观点,或者概括出的观点不够准确甚至是错误的,因为他们不懂得从材料的主要矛盾的角度去分析,理解出现了偏差。比如“爱心墙”这则材料(2016年宁德市5月质检作文题),有学生在写作时就去指责那些献爱心的人,认为是他们的行为才导致产生过道拥堵、影响市容等诸多问题。这不仅偏离材料,而且会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引起人们对献爱心行为的误解。

3.材料和观点之间缺少必要的过渡,观点呈现太突兀

这与学生在处理语段衔接、行文构思等方面的欠缺分不开,归根到底还是表达能力的问题。同时,这与学生不懂得对材料进行深入分析有关系,因此会出现无法把材料和观点联系起来,呈现观点不自然的情况,这就要从训练他们的理性思维来纠正了。

4.提出观点的角度和引述的材料脱节

比如,在“陈小姐带着在婴儿车里睡熟的1岁左右的小孩乘坐公交车,因为是否要多交1元的行李费而与司机发生争吵甚至动用警力的事件”这则材料中,有个学生要表达的观点是支持陈小姐的做法,因为这么做是出于母亲的本能,是母性的表现。这个角度是很准确的,但是他引述材料时却从司机的角度入手,导致材料无法支撑观点。

5.引述材料环节出现得太迟

有的学生在中间部分甚至到了结尾才草草带过材料。这种写法在新材料作文中是很冒险的。笔者不提倡学生这么做。

这些问题在学生的习作中时有出现,尤其是一些作文水平一般的学生,问题就更加突出。因为如何引?怎样评?如何使观点的得出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这些都与学生的积累、表述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紧密相关,操作不当,反而弄巧成拙,甚至有偏题、离题之嫌。

四、开篇引材的技法指导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做到既能引用材料,明确中心,又能兼顾形式美与内容美,在开头制胜呢?根据材料的类型,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1.概括材料法

开头要“简”。议论文的语言表达不仅要简洁而且力求清晰明了。有时候所给材料篇幅较长,而且内容丰富,如2008年全国卷、2013年全国课标卷、2016年全国Ⅲ卷。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到既从所给材料谈起,又不照抄照搬,那就要学会概括材料,让读者知道原材料的大致意思。值得提出的是,运用这种方法概括时要注意保持材料的完整性。这种做法适合以下材料类型: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引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

笔者在训练学生写作“爱心墙”这则材料作文时,有学生写出这样的开头:

好心市民为帮助他人而建立“爱心墙”募捐衣物,但最后却因衣物堆积造成道路阻碍而被叫停。原本的初衷是帮助他人,最后却阻碍了他人。若是组织者与献爱心的市民能遵守一些公共秩序与规则,或许就不会出现这种结果。

这个开头就能做到抓住问题的关键,从主要矛盾分析,既肯定献爱心的行为,又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既简单地概括材料,又紧扣材料,提炼观点,简明扼要。

2.拼接整合法

有些材料虽然篇幅较长,但是内容单一,写作时就可以先删去不太重要的句子,选取原材料中几句有代表性的话连缀整合,用这种方法来筛选信息,提出观点,简洁有力。

比如,2016年全国III卷作文题的开头训练:

小羽研发了一种新式花茶并且获得专利。可是投产不久,市场就出现了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小羽便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然后带领团队不断创新,而后成为这个产业的领头羊。小羽是在不断创新中,才成为领头羊的。试想,如果他固守成规,忽视创新,那这项产品的研发只会止步不前。所以,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一项事业、产业才能越走越远。

在这个开头里,学生就是抓住事件的几个关键信息,用简洁的语言把起因、经过、结果呈现出来,概括性强。

3.运用修辞法

一篇文章的开头往往被喻为凤头,这就意味着,不管是哪种文体的文章,开头一定要漂亮,不是都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吗?

文章开头要美,这一点对技巧和内容都有要求。只有美,才能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才能先声夺人。运用适当的修辞能产生这样的效果。

(1)比喻

人教版必修三P81的“表达与交流”里有这么一则材料,它源自一个古希腊故事。“美丽的女教士希洛与阿拜多斯城的一位少年利安得尔相爱。每晚希洛会在楼上挂一盏明灯,为利安得尔引路,好让他安全游过赫里斯海峡,来和自己见面。不幸的是,一个暴风雨之夜,希洛的明灯被风吹灭,利安得尔就被海浪吞没,沉到海底。”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内容作文。

有学生用比喻写了一个开头:

为了使利安得尔安全越过海峡,恋爱中的希洛每晚都会为他点燃油灯,但因一夜的暴风雨吹灭了油灯,利安得尔迷失了方向永沉海底。那盏灯就像利安得尔的信念与希望,使他坚持渡过海峡,灯熄了,利安得尔也就没有了希望,于是永眠海底。同样的,人也如此,有了信念,才会有坚持,当心中的坚持崩塌的时候,人也就崩塌了。

——《信念决定远方》

这个开头把灯塔比作信念,形象说理,观点的提出也很自然,语言生动,具有吸引力。

(2)对比

对比,即把对立的意思、立场、事物,或把事物的不同方面放在一起互相比较,从而表明态度,提出论点。比如:

童话里的白兔与黑兔过着两种不同的生活。白兔生活的观念简单又实际,那就是长长久久地守住萝卜;为此它天天劳累地种着萝卜。黑兔却不如此,他天天早出晚歸,到未知的森林里探索美味。这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让我沉思,一种平平淡淡,另一种轰轰烈烈;一种容易满足但胆小,另一种有探索精神。我觉得轰轰烈烈有追求的一生是美丽的,事实也是如此。放弃平淡是很好的选择。

——《放弃不失为更好的选择》

提及空谷,消极胆怯者想起的是悬崖峭壁。而乐观积极者,更多地想到了搭桥修栈,畅游山水。人行于世,自是荆棘坦途兼存,而成功者必是乐观处事,积极有为之人。

——《乐观处事,积极有为》

这两个开头都是把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进行对照比较,价值取向更清晰,给人的感受更强烈,在明确提出观点的同时也增强了语段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3)设问

设问,就是在文章开头,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引出观点或引进议论。

在一次以许地山的《落花生》为作文材料的训练中,学生以设问开头,为文章增色不少。

有的人为人处事总是把自己的硕果展现在他人的面前,而自以为高贵,有的人却将自己的微薄果实收藏得紧紧的,低调而又感到欢喜。就如花生一般,总是把自己的果实埋到地下,为他人默默无闻地奉献。

请问你是愿意当如苹果那般的人,还是如花生那般的人呢?不如就如花生般,低调,隐而不露吧。

——《藏与露》

这些开头,虽然形式各不相同,有的运用比喻,有的运用对比,但是细细分析会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能通过引用—分析材料从而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类文字优美,观点明确的开头,往往能够吸引读者,引起读者或阅卷老师的注意,为文章加分。当然,能用的修辞远远不止这些,只要运用得当,都将成为文章的亮点。

4.解释概念法

意即在文章的开头,就将题目或标题涉及的相关概念的意思解释一下,使读者进一步明白全文的中心论点,阐释题目含义破题,引出正论。比如以下几个开头(材料见上文):

灯塔,指引航行的人回家的明灯。然而,什么是生命的灯塔呢?在生命崎岖短暂却也光彩照人的路上,是什么,又为什么给我们指引方向呢?在我看来,信念便是指引我们前行的生命的灯塔。

——《生命的灯塔》

中国有句话:智者深藏不露。顾名思义,聪明的人是不会轻易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底细的。就像许地山所说的花生,饱有内涵却不外露,从某种程度上说,过分地表露反而浅薄,而深藏不露就是智慧。

——《藏与露》

这种开头从解释概念入手,既明确中心,又从材料出发,给人印象清晰明确。

作文是一种具有个性的创作,正如新课标提到的:“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但是作为一篇考场作文,不但要力求创新还必须要有清晰的采分点。如何在议论文的开头就做到既引述材料,又使材料与观点巧妙过渡、有机融合,掌握一些开篇技巧是有必要的。它们可以使文章在有限的篇幅与时间内,得到改卷老师的青睐,力争取得更大的得分空间。当然,作为技巧性的东西,是因人而异的。正如古人所说“先规矩而后巧”,掌握一定的方法后在写作实践中加以运用,熟能生巧,也会激发出新的灵感和创意,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凤头出彩,赢在开头。

[ 参 考 文 献 ]

[1]贾海金.新材料作文是否应有最佳立意[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2).

[2]常振中.高考新材料作文扣题浅议[J].新一代月刊,2015(5).

[3]徐明明.新材料作文中议论文写作如何扣题[J].师道(教研),2016(12).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猜你喜欢

概括过渡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为孩子种下一棵“言语”之树
新课标下中小学语文教学过渡与衔接的思考
灰空间在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索
例谈“一文一字尽风流”
试论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