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抒情散文逻辑思维训练创新设计

2018-09-07韦文克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抒情散文行文桃树

韦文克

[摘 要]抒情散文有自身的特点,学生学习时大多关注描写对象和描写语言,很容易忽视逻辑思维的培养。教师要针对学生逻辑思维基础,发动学生对文本进行行文思路、意境组合、关键词句、情感主旨等方面的思考,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抒情散文;逻辑思维;训练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00001002

初中语文教材中抒情散文占有相当比重,而学生对抒情散文的学习把握普遍存在一些缺陷,不能弄清作者表达意图,找不到散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生发点,其主要原因是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描写对象、描写语言的学习,而忽视了逻辑思维的培養。学生面对抒情散文阅读考试题目时,自然找不到思维切入角度。因此,我们要在抒情散文教学中引入逻辑思维培养计划,让学生深入到散文行文思路、意境组合、关键词句和情感主旨等学习探究之中,在理顺文本思维的同时,形成对比、归结、渗透等思维意识。

一、剖析行文思路,培养学生归结思维

抒情散文有独特的行文思路,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需要对散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基础等内容进行先期的了解。在探究行文思路时,要让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构思方法,如发展顺序、时空顺序、逻辑顺序等,这是最基本的行文方式,其中,逻辑顺序还包含一些具体的顺序: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内而外、由远及近等。我们常说的移步换景,就属于游览顺序,还有平行展开的,没有主次先后之分,分别进行描绘。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中的《春》,其主要内容是写春天的美景,分别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几个方面展开。针对这个内容,教师为学生设计了思考讨论问题:作者在描绘春色时,有没有考虑哪一种景色更重要呢?学生面对这个问题,纷纷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作者在描绘春天的景色时,主要选择了春风、春草、春雨、春花等自然对象来展开,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没有明显的设计,就是平行展开的。”“春天的景色非常优美,作者没有刻意安排先后顺序,但将春天里人们的表现放在最后,应该是有一定考虑的。因为有前面那么多让人流连忘返的景色,自然需要有人来欣赏,将人放在最后是有充分考虑的。”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给出认同评价,学生学习认知得到了确认。

教师先对文本内容进行简单梳理,然后设计思考问题,让学生探究散文行文思路,学生很快就理顺了文本构建路线,对文本主要内容形成了条理性认知,其逻辑思维逐渐构建成型。

二、分析意境组合,培养学生对比思维

抒情散文注重创设意境,这些意境促成主观意愿和客观物象形成交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在情境组合时,作者也有一定的顺序考虑,其逻辑思维属性鲜明,从这个角度展开阅读引导,可以给学生带来清晰的赏析路线。如描写景物时,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这需要有刻意的设计。把握住意境组合规律,才能够深入到文本情境之中,体悟到文本内涵要义。

刘湛秋的《雨的四季》,以春夏秋冬的顺序,对不同季节的雨展开个性描写。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不同季节的雨的形态描写展开解读时,让学生分别对春雨和夏雨展开对比赏析:作者描写春雨、夏雨时,其着眼点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学生经过一番讨论,形成了共性认知:“作者写春雨时,主要是从植物受到春雨滋润之后的表现展开描写的,写出了春雨的柔顺、娇媚,像少女的眼泪。而在写夏雨时,主要是从雨点倾盆而下的角度展开描写的,写出了夏雨的暴躁性格,像一位暴君。”教师给出总结:作者描写不同季节的雨,自然有不同的考量和着眼点,这样选择可以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教师让学生展开对比性赏析阅读,并给学生提出对比点,学生依照教师设计,很快就找到对比思维的出发点,在具体比对之后,逐渐理清了作者的设计意图。可见分析散文意境的组合规律,能够顺利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探究关键词句,培养学生渐进思维

抒情散文遣词造句大有讲究,一些经典的描写片段,就是作者调度组合的结果,在这个操作过程中,其内在逻辑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特别是一些典型词句,不仅语言精美,往往还带有一些特殊意义,甚至在结构上、点题上、照应上都发挥作用,这自然属于我们要探究的重点。赏析文本典型片段时,不仅要看语言的精美,还要从内涵、表达作用、情感赋予等多个角度展开考量,这样才能形成到位的赏析认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紫藤萝瀑布》,这篇散文语言灵动优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渗透力,给人带来极大的震撼。教师在引导学生找出经典语段进行赏析时,有学生会找出这个片段:“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在这段话中,作者将紫藤萝比作瀑布,而且是不见“发端”不见“终极”的,这些紫色仿佛在“流动”“欢笑”“生长”。从这几个词语中可以体会到,紫藤萝是处于动态之中的,由“流动”到“欢笑”,作者赋予其人的情感,最后总结为“不停地生长”,这个过程给人的感觉是不断丰富、不断丰满。

从片段赏析中,学生能够抓住一些关键词展开关联性剖析,成功抓住了行文脉络,以及作者思维拓展的线索。词语具有渐进性,学生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思维也富有渐进性。

四、体悟情感主旨,培养学生渗透思维

抒情散文一般都有较为深远的寓意,这是教学最需要关注的要点。教师要提高认识,对散文内涵展开多重挖掘,并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对抒情散文的内涵要义展开全面探索,这样才能形成更丰富的学习认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这是抒情散文创作的起点和落脚点,我们要从字里行间,探寻文本寓意所在,只有把握文本寓意,才能站上高点,对散文进行深刻解读,帮助学生尽快把握要领,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

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主要就一棵小桃树的命运展开描绘,特别对小桃树的多灾多难进行了重要展示。教师主要针对这个点展开引导:贾平凹笔下的小桃树仅仅是一棵树吗?作者要通过这棵桃树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学生拿到问题后,纷纷给出自己的见解:“作者借助小桃树,抒发了自身的情怀。小桃树是卑微的、可怜的,正如自己的人生一样,也遭遇了太多的磨难。这棵小桃树就是作者的化身,所谓借景抒情,就是要借助对小桃树的描写,表达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无论遭遇多少磨难,人都要坚强地面对,这样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作者借助小桃树来表情达意,表达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当面对人生磨难时,需要有顽强面对的意志,要通过自身拼搏,在逆境中成长起来。”教师也给出自己的见解:“贾平凹托物言志,表达了对人生的态度,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教师发动学生展开讨论,对作者情感走向进行探索,学生很快就获得了丰富的学习认知。从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教师的问题设计得到了有效回应。让学生明确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自然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刻反思,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也会更深刻。

抒情散文具有抽象性、隐含性、深刻性等特征,学生在文本要义、情感抒发、寓意总结方面很难把握准确,其学习感知较低。强化学生逻辑思维培养势在必行,教师要利用文本内容展开行文思路剖析、意境组合规律探索、关键词句运用赏析、主旨情感解读,帮助学生顺利构建逻辑思维认知体系。

[ 参 考 文 献 ]

[1]邵新妹.培养逻辑思维,挖掘散文教学的意外之得[J].语文知识,2017(11).

[2]贺延辉.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5).

[3]於永芳.学会推论,提高语文思维能力[J].语文知识,2017(11).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猜你喜欢

抒情散文行文桃树
抬水
小桃树的朋友
作文指导教学尝试与思考
《锦衣少年行》周行文:没有能与不能,只有想与不想
强化指导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抓依附之巧教好抒情散文
桃树的“吱吱呀呀”歌
桃树醒了
读出抒情散文的“抒情味”
短文改错中行文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