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创血压监测在心脏介入手术中的护理效果

2018-09-07邱华琴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6期
关键词:手术过程导管心脏

邱华琴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介入室,福建 南平 353000

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心脏介入手术,手术过程中对患者实施有创血压监测是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实时观察,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有创血压监测与无创血压监测进行比较具有更高的监测准确性,对后期治疗工作的开展具有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有创血压监测的应用会提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3],为减少、避免这些不良情况的出现,本次从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接受有创血压监测患者的护理中落实系统护理干预,分析其应用效果,为医学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心脏介入手术治疗中应用有创血压监测的患者总计200例,抽取其中100例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方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男女构成比为65∶ 35,患者年龄30~75岁,患者的年龄均值为(57.16±5.69)岁,其他10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将其划分为对照组,男女构成比为68∶ 32,患者年龄33~78岁,患者的年龄均值为(56.31±4.94)岁,与两组患者各个方面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比较。

1.2 方法

参照组中采用平时常规护理方法:在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后,将血压监测的压力传感器与导管的外端口连接好,并保持传感器与心脏的平衡。护理人员需要按照平常的常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并详细记录有关患者生命体征变动的数据。

观察组中则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方法:时刻注意保持血压监测的压力传感器与患者的心脏保持水平,确保两者之间的连接无误,如出现漏液情况需要及时更换。若患者情绪过于焦躁,可根据焦躁的程度考虑合理使用镇定剂,确保导管连接良好。并且需要对创口进行定期定时的检查,为防止凝血现象出现,可用生理盐水进行适当的清洗。为保证每次记录数据准确无误,在每次记录血压变化之前需要将血压仪数据归零。重点观察患者穿刺部位,做好患者身体情况变化的实时跟进,及时发现不良征兆。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SDS以及SAS评分加以统计,同时对护理满意度加以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对比SAS与SDS得分

观察组护理后SAS抑郁得分为(60.35±6.12)分、SDS焦虑得分为(57.78±7.56)分;参照组护理后SAS抑郁得分为(85.58±7.31)分、SDS焦虑得分为(75.92±7.41)分。对比护理前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中较满意87例(87.00%)、一般满意10例(10.00%)、较不满意3例(3.00%),可以得出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7.00%。参照组中较满意35例(35.00%)、一般满意24例(26.00%)、不满意41例(41.00%),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59.00%。χ2=8.082,P=0.000。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分析

3 讨论

通过系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焦虑的情绪,减少甚至避免手术过程和手术过后出现不良的反应[4-6]。并且根据数据统计分析,高效的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在心脏介入手术中对患者实施有创血压监测,可为相应的医学临床应用提供较高的借鉴价值[7-9]。

在有创血压监测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导管脱落或是阻塞的情况,所以需要对于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和手术后的血压进行详细观察、确保导管的连接性良好、防止术后感染等方面都可以对患者身体情况进行有效的、详细的记录与反馈,这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具有重要的积极促进作用[10-11]。所以对于心脏介入手术来说,一个重要的观察指标就是有创血压监测,可以通过对血压监测的压力传感器数据的反应获取有效信息,因此在心脏介入手中,医护人员可以及时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对手术进行调整,还能够在手术过程中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提高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有助于整个手术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时采用心脏介入手术,并对实施有创血压监测的患者给予系统干预护理,对于患者的治疗疗效具有良好的提升作用。

猜你喜欢

手术过程导管心脏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压疮高风险者手术过程急性压力性损伤护理干预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心脏
关于心脏
保留远近双蒂皮瓣削薄术治疗手足部皮瓣移植术后臃肿畸形临床观察
保温护理对98例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复苏应用价值分析
麻醉复苏室与临床护理特征性分析与措施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