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康复中的应用
2018-09-07梁茹
梁茹
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铁营医院外科,北京 100079
外科临床中最常见的就是四肢骨折现象,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长时间内活动受到限制、未能及时进行康复训练等原因会造成患肢发生肿胀现象,若不能及时进行处理干预会导致患者骨折部位的愈合速度减慢、降低愈合质量,进而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影响;患者出现肢体肿胀时会降低患肢的血流循环,严重的会导致患者产生静脉血栓或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1]。我院在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康复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十分满意,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23~54岁,平均年龄(37.9±1.2)岁;研究组33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7例,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38.1±1.4)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每天定时监测患者的体温并进行记录;每天对患者骨折部位的伤口引流液颜色及数量进行确认,定时给患者更换被褥,保持病房通风等基础常规护理[2]。
1.2.2 研究组 研究组联合应用护理干预。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护理干预:第一,对患者及患者家属给予相关知识及健康方面的宣传教育。积极对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后肢体出现肿胀的原因及肿胀对患者骨折部位康复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讲解进行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患者的干预顺从性[3]。第二,对患者骨折手术部位进行护理。在手术后尽早给予患肢冰敷,当患者伤口部位出现渗液及渗血时给予包扎加压[4]。第三,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患者伤口部位出现严重疼痛对患者正常休息产生影响时给予患者适量止疼药物进行止疼[5]。第四,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通过与患者及家属交流过程中发现患者心理方面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干预,减少心理问题产生的不良影响。第五,指导患者进行被动及主动锻炼。医护人员在患者手术后的恢复过程中指导患者进行适量锻炼,从被动锻炼到主动锻炼,包括对骨折部位相关关节进行被动活动,促进患肢的血流循环,进而达到消除肢体肿胀的目的[6]。
1.3 观察指标
1.3.1 肿胀程度 观察对比两组肢体肿胀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皮肤肿胀恢复情况。分为:0级:患者皮肤正常无肿胀。I级:患者皮肤跟正常皮肤相比肿胀,但依旧存在皮纹。Ⅱ级:患者皮肤跟正常皮肤相比肿胀、皮纹消失、温度升高。III级:患者皮肤肿胀并发亮、皮纹消失,温度升高明显并出现张力性水疱[7]。
1.3.2 皮肤肿胀消失时间及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观察对比两组肢体肿胀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皮肤肿胀的消失时间及VAS评分。在白纸上画一长10 cm的横线,一端为0,另一端为10,数值越大表示患者的疼痛感越强烈[8]。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表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肢体肿胀患者的皮肤肿胀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肢体肿胀患者(P<0.05),具体见表1。研究组肢体肿胀患者的肿胀消失时间及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肢体肿胀患者(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四肢骨折患者在手术后出现肢体肿胀的现象在临床中概率比较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患肢的静脉无法正常回流。第二,患者手术创口部位出现渗液、渗血现象且量多。第三,患者手术治疗后患肢活动量不足,导致血流循环不畅[9]。第四,手术过程中对患者伤口进行包扎时外部固定不当或者用力过大造成患者血流不畅。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出现肢体肿胀时若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会直接影响患者的骨折手术疗效,进而导致患者肢体功能受损,影响生存质量[10]。
常规护理对骨折患者的护理重点多在于预防患者的伤口部位出现感染及康复环境等方面,对手术治疗后患者出现肢体肿胀的相关护理干预较少[11]。随着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及患者对护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对手术治疗后患者出现肢体肿胀进行康复护理过程中的措施也随之愈发完善,开始给予患者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主要从健康宣教、心理干预、疼痛护理、指导患者进行锻炼等方面给予患者护理干预[12]。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肢体肿胀患者的皮肤肿胀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肢体肿胀患者(P<0.05);研究组肢体肿胀患者的肿胀消失时间及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肢体肿胀患者(P<0.05)。本次研究结果充分的表明给予肢体肿胀患者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直接从出现肢体肿胀的源头进行预防、缓解患者所出现的肢体肿胀情况,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及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的恢复情况。
表1 两组肢体肿胀患者的皮肤肿胀恢复情况(例,%)
表2 两组肢体肿胀患者肿胀消失时间及VAS评分对比 ()
表2 两组肢体肿胀患者肿胀消失时间及VAS评分对比 ()
组别 例数 肿胀消失时间(d) VAS评分(分)对照组 33 8.7±2.6 7.1±1.2研究组 33 4.2±1.8 3.8±0.9 t值 - 14.828 15.352 P值 - <0.05 <0.05
综上所述,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进行康复护理的过程中,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对比常规护理的临床效果更加理想,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皮肤的肿胀情况、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更有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