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生德育教育方式的转变

2018-09-06韦君桃王椿媚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7期
关键词:转变德育教育互联网

韦君桃 王椿媚

摘 要:小学生的德育主要是习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们要探索互联网环境下小学德育工作的新问题、新特点、新理念、新对策,开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总结互联网德育的方法、手段,探究互联网德育的规律,构建互联网德育的理论体系,使“网络+德育”不仅创新学校的德育生态,而且成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力推手。

关键词:互联网 德育教育 转变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我们的信息社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网络时代。网络的应用已深入到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如何正确利用网络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其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又成了学校、家庭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互联网对小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

(一)首先影响小学生的道德发展

信息网络具有虚拟、无所顾忌、隐蔽等等特点,加上小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网络的思想比起家长、老师的影响还要大。从网络和现实两个状态来比较,我们发现不良的上网习惯会使一些自制力弱、性格内向、肚量小的学生出现人格障碍,而且在信息网络上你的行为可以不符合社会规范,可以不负责任,撒谎、欺骗、伤害他人,不会产生羞耻心和罪恶感。于是,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对任何人或事都不爱护也不忠实,行为冲动,犯错后既不后悔,又不能从中吸取教训。再如上网玩游戏等,迷恋以后必将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二)互联网对小学生生理、心理的不良影响

我们知道,小学阶段正是身心发育的良好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如果长时间地做一些不利身心健康发展的事情的话,很容易导致身心发育不良。我们知道显示器等电子设备多少具有一定的电磁辐射,长时间接触电脑会产生头晕、视力下降等一些症状,影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育。同时,经常上网,容易使小学生形成一些不良习惯,如容易逃避与现实的人交往,丧失一些基本的社会道德和准则的判断能力,形成内向、孤独、不合集体的心理问题,严重的话会影响小学生心理发展,不利健康。

(三)对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影响

精彩的网络信息内容,动漫式的游戏画面很容易吸引小学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容易使其沉迷其中。有一定程度迷恋网络的话,会使有些小学生整个思想都放在上网上,甚至学习其他课程时也在想着怎样找机会去使用网络,结果其他老师讲的东西没听进去,时间久了,必然导致学生自身的不良发展。

二、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者,针对以上几种情况,德育教育方式的转变也势在必行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化解或者更大程度地减少信息网络对小学生带来的巨大诱惑和不利影响,从而使学生正确的利用网络,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一)首先从家庭入手

那就是要端正家长对上网的认识,加强家校配合进行家庭教育。学生上网,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外。家庭、社会同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教育在学生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对于网络,家长要趋利避害,正确对待。大部分家长由于自身对网络不甚了解,过多干预子女上网,这样做只能是适得其反,甚至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正确的做法是本着关心、理解、沟通的原则,对孩子实施科学的引导,让孩子主动、自觉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只有在孩子自身,包括心理和行为两方面建立起抵制聊天和游戏的“防火墙”,才能将孩子从网络的“陷阱”里救出来,从而使他们从互联网中吸收健康、有益的知识,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二)其次是从学校着手

加强学校网络德育建设,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学校要抓住网络对学生具有强烈吸引力的这一特点,充分利用好、搞好校园网上的资源,加强德育板块建设,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采取有力的措施,积极控制、净化信息资源。多给学生提供有教育意义积极向上的网站,在学校网站上建立学生的作品展等,并鼓励学生参与到校园网站建设当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网络中获得实践的成功体验。再如利用班会课、团队活动课开展“文明上网”系列教育活动,如举办“远离网吧”签名宣誓活动等。通过这一系列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康人格,使学生在数字化、虚拟化网络中,在没人监督环境中能够慎独,增加自我约束能力,提高审视、识别有害信息能力。

(三)最后从教师着手

加强教师对学生健康上网的教育和引导。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网络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筑起心灵的“长城”,抵制网上各种不良思潮和有害信息的侵蚀;加强中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和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有意识的引导他们选择健康、适宜的网上内容,对网上垃圾进行有效的批判。加强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思想品质教育,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结合时代特点及学生的需求、喜好,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并把教育内容融入其中,使他们在娱乐中受到健康文化的熏陶,从而降低学生娱乐生活中对网吧的依赖性,同时也加强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总之,互联网是永遠敞开的德育课堂,这也是新形势下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新领域。我们要未雨绸缪,增强忧患意识、阵地意识和创新意识,把握时机,知难而进,加强管理,充分利用网络这块思想文化阵地,使学生知网络、用网络、爱网络,使网络成为真正没有围墙的大课堂。

参考文献

[1]李梅,陈晓琦.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高校德育教育应采取的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文化教育),2004,33(3).

[2]赵江永.网络与大学生德育教育[J].经济师,2006(3).

[3]饶连祥,陈颖.大学生德育教育网络化初探[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5,7(2).

[4]张宁.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德育管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2).

猜你喜欢

转变德育教育互联网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