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化疗患者输液港导管周围附壁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8-09-06关妙珠何东添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置管输液血栓

关妙珠 何东添

作者单位:529000 广东 江门,江门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又称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统,是一种可植入体内并长期留置的闭合静脉输液系统,可用于输注各种高浓度化疗药物、肠外营养液、输血、血样采集等,具有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外周血管、降低肿瘤患者静脉化疗难度、外形美观舒适等优点[1-2]。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病情,乳腺癌患者一般需接受6~8个疗程,长达近6个月的辅助化疗,加上大多数患者术后患侧上肢不宜进行穿刺输液,因此,输液港成为乳腺癌患者完成反复疗多程静脉化疗的最佳选择途径,但输液港在临床应用和护理过程中仍可能发生较多并发症,输液港导管周围附壁血栓形成为常见并发症之一[3-4]。文章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01例置入静脉输液港进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输液港导管周围附壁血栓形成的发生及其相关因素,以期为临床预防该并发症提供一定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7年1月—12月置入静脉输液港进行化疗的101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发生输液港导管周围附壁血栓形成将患者分为血栓形成组47例和无血栓形成组54例。所有患者均为女性,采用一种化疗方案完成整个4~6个疗程的化疗,保留输液港至化疗或靶向治疗结束。年龄21~75岁,平均(48.3±7.1)岁,置管时间84~168 d,平均(124.0±4.2)d。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化疗者,年龄≥18岁;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内容及目的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晚期乳腺癌患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计数>3×1011/L,治疗过程中出现复发及转移的患者,不能进行随访的异地患者,治疗途中放弃治疗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及返院进行输液港护理时,注意检查其置管侧上肢、颈部皮肤有无红肿、局部有无疼痛、酸软不适,推注液体时有无阻力感,患者有无酸胀、疼痛等症状。在每隔21 d化疗前、取出输液港前,行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观察有无血栓形成。

记录患者输液港导管周围附壁血栓形成的发生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疾病情况(肿瘤部位、初发或复发、肿瘤临床分期、化疗方案、化疗时机)和置港情况(置入输液港的位置、材质)。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输液港导管周围附壁血栓形成的发生时间 47例发生导管周围附壁血栓形成,其中症状性附壁血栓形成2例(2.0%),无症状附壁血栓形成45例(44.6%)。其发生时间分别为置管后21 d者20例、置管后41 d者7例、置管后63 d者6例、置管后84 d者5例、置管后105 d者4例、置管后126 d者3例、置管后147 d者2例。置管后21 d输液港导管相关附壁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高于其他时间点(χ221-41=8.9418,P21-41=0.0084;χ221-63=10.6010,P21-63=0.0074;χ221-84=12.4615,P21-84=0.0062;χ221-105=14.5455,P21-105=0.0049;χ221-126=16.8787,P21-126=0.0041;χ221-147=19.4920,P21-147=0.0029)。

2.2 输液港导管周围附壁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血栓形成组和无血栓形成组在患者年龄、肿瘤临床分期及化疗方案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疾病初发或复发、肿瘤部位、化疗时机、置港位置及导管材质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静脉输液通道。与其他静脉通道相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但仍不容忽视。输液港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输液港所致的导管相关性症状性血栓的发生率为1.06%~11.4%,无症状血栓发生率为30%~70%[5]。本文结果显示,症状性附壁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0%,无症状附壁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44.6%,与上述报道基本一致。

置入静脉输液港进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乳腺癌患者由于肿瘤本身使其处于高凝状态,手术、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等抗肿瘤手段可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手术后的应激状态、活动受限所致的血液淤滞,抗肿瘤药物对血管内皮的损伤,输液港植入术后机体的应激反应、静脉穿刺或置管动作损伤血管壁[6-7]。因此,应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本文结果显示,置管后21 d输液港导管相关附壁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高于其他时间点,提示在置入输液港后的1个月内,应注意严密监测患者局部症状,定期进行血管造影,以早期发现、积极干预血栓形成,避免增加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年龄>60岁者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高于年龄≤60岁者,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年龄大的患者血液粘稠度增加和血流速度更缓慢等因素有关。肿瘤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高于Ⅰ~Ⅱ期患者,考虑其与晚期肿瘤可通过多种机制引起机体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失衡,加重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并发生血栓前变化,并促进肿瘤细胞本身的生长及转移,两者形成恶性循环等有关[8-9]。

化疗药物通过血管壁急性损伤、血管内皮非急性损伤、减少抗凝血酶Ⅲ、蛋白S等自然凝血抑制物及活化血小板等机制增加静脉血栓的风险[10-11]。本文结果显示,采用TEC化疗方案的乳腺癌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高于ECT、CEF及其他化疗方案患者,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表1 输液港导管周围附壁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例(%)]

综上所述,乳腺癌化疗患者输液港导管周围附壁血栓形成与年龄、肿瘤临床分期和TEC化疗方案等相关。临床上对于年龄>60岁、临床分期为Ⅲ~Ⅳ期及采用TEC化疗方案的乳腺癌者,在选择输液港作为化疗工具前应全面评估,使用输液港期间应加强观察,定期复查,积极预防导管相关性静脉形成的发生。

猜你喜欢

置管输液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分析个性化护理对老年科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作用效果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质量的效果分析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