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致残性全硬化性硬斑病六例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2018-09-06张韡陈浩徐秀莲姜祎群曾学思孙建方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硬化性斑病真皮

张韡 陈浩 徐秀莲 姜祎群 曾学思 孙建方

210042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皮肤病医院病理科

致残性全硬化性硬斑病(disabling pansclerotic morphea,DPM)是一种罕见的致残性、儿童期发病的硬斑病变异型[1],常累及四肢,造成真皮、皮下脂肪组织、筋膜、肌肉甚至骨骼硬化、炎症,严重者致残。现将我们近10年诊治的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及随访情况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2007年9月至2017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病理科经临床和(或)组织病理学确诊的6例DPM患者,男4例,女2例,发病年龄3~10岁,平均6.5岁;发病至确诊时间2~10年,平均6.2年。曾在外院反复以皮肤僵硬挛缩、皮肤萎缩、硬皮病等治疗无效。临床特征见表1。无雷诺现象及内脏器官受累证据。

2.皮损特征:6例患者初发皮损均为一侧上肢或下肢的灰褐色斑片,紧绷,触之韧,后逐渐蔓延至整个肢体,可累及临近关节。病变部位皮肤均出现萎缩、变薄、紧绷,肢体变细变短,均合并肌肉萎缩,表面可见深部粗大静脉显露(图1)。

图1 致残性全硬化性硬斑病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6例患者抗核抗体及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谱检查均未见异常。外周血检查均未见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及高γ免疫球蛋白血症。

4.影像学检查:6例骨皮质光整,骨小梁清晰,未见骨质异常。1例出现左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关节炎,其余5例关节间隙均对称无异常。骨质扫描6例均未见异常。

组织病理检查

3例患者下肢皮肤挛缩处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萎缩变薄,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中下部胶原纤维明显增生、粗大、硬化,部分均质化改变,并呈宽束状延伸至皮下及深部组织,附属器结构减少、被挤压,血管及附属器周围见少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皮下脂肪及深部组织血管减少、被挤压,管壁增厚(图2)。

治疗及随访

6例患者,均每日3次口服脉管复康片(4片/次)、复方丹参片(2片/次)、维生素E胶丸(0.2 g/次),外用醋酸氟轻松搽剂及维生素E二甲基亚砜搽剂,用药3个月至半年后,患者皮损表皮轻度软化,但整体病变均呈进行性发展,无明显好转。随访3~8年,患者均未出现雷诺现象及内脏受累,但受累肢体均明显挛缩、变细,关节功能障碍。

表1 6例致残性全硬化性硬斑病临床特征

图2 致残性全硬化性硬斑病组织病理学表现(HE染色) 真皮中下部、皮下脂肪区域及深部组织胶原纤维明显增生、粗大、硬化,部分呈均质化改变;汗腺组织被真皮内增生的胶原纤维挤压及被孤立现象(红色箭头处)

讨 论

Diaz⁃Perez等[2]于1980年最早报道14例DPM患儿,皮损均位于四肢,其后陆续出现个别非典型病例,如成年期发病的病例[3⁃4],均进展迅速,累及全身及内脏系统,也有报道受累儿童的患处皮肤发生鳞状细胞癌[5⁃6]。此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它的发病过程涉及多种因素,其中3个主要致病因素为血管损伤、T细胞激活与纤维母细胞合成变性的结缔组织。利用小鼠模型微卫星标记研究发现,在15q染色体上一段包含原纤维蛋白1基因的两厘米区域内存在硬皮病的易感基因位点,然而,尚未报道与该病有关的基因突变位点[7]。

DPM的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临床特点结合组织病理,通常无内脏受累及雷诺现象。与局限性硬皮病相比,DPM通常早发,且病情逐渐进展,肢体萎缩,邻近关节功能障碍。本组病例中患儿的临床表现与文献中的经典描述类似,但外周血检查均未见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及高γ免疫球蛋白血症。

结合本文6例患者的特点与既往文献对于DPM的描述,本病主要特点包括:儿童期起病,发病年龄1 ~ 14岁[1,7];好发于四肢伸侧,初发表现为皮肤灰褐色斑,紧绷,触之韧,其后病变逐渐硬化、挛缩,蔓延至整个肢体,可累及临近关节;很少侵犯内脏或不显著,无雷诺现象;病情逐渐进展,早期可呈线状硬斑病或Parry⁃Romberg综合征改变,最终可致肢体萎缩,邻近关节功能障碍,但通常始终无内脏受累及雷诺现象[7];抗核抗体及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谱通常无异常,可伴随有高γ免疫球蛋白血症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8];病理学上表现为真皮中下部、皮下脂肪区域,甚至深部组织的胶原纤维明显增生,粗大硬化,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甚至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治疗方面,该病对常规治疗抵抗,甲氨蝶呤[9⁃10]、吗替麦考酚酯[11]及光疗等已被成功用于治疗部分硬斑病,然而目前尚缺乏对于此病大样本的疗效观察[12⁃13]。本文6例患者口服及外用改善血液循环药物后取得一定效果,但整体病变的进展无明显改善。

猜你喜欢

硬化性斑病真皮
中国皮革协会重磅推出真皮标志宣传片
“真皮星尚我做主”微视频大赛正在火热进行中
日本の寒地,北海道の稲作限界地帯におけるもち米の硬化性,糊化特性および炊飯米物理特性の年次間地域間差異と発生要因(日语原文)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术后心力衰竭1例
浅析玉米小斑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
经皮肾动脉支架成形术在移植肾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及比较
试论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别给真皮汽车座椅穿“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