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心灵门 传递师生情
2018-09-05吴云
摘 要:师生之间只有互相理解互相接纳,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学生对老师提出的教育活动才能产生兴趣,从而达成教师为他们所设定的教学目标。那么,什么是有效沟通呢?就是班主任凭借一定的渠道,与沟通对象双方都达到互相理解互相认可的过程。
关键词:班级管理;师生;同理心;心理学
“你都这么大了,还能忘带作业吗?”“你看你,除了会给班级丢脸,你还能做什么?”“能不能不要每次都要别人提醒你!”……试想一下,如果有人对着你说出这段话,你会做何感想?显然,结果是反感,抵触,甚至反击。在我们的人类社会中,确确实实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活动,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沟通就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那么对于班级管理工作来说,班主任和学生能否有效地沟通,直接影响着你管理能力和德育功能的发挥。
一、 什么是班级师生的“有效沟通”
教育工作的效能是通过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有效度来决定的,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必须提高沟通的有效性。师生之间只有互相理解互相接纳,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学生对老师提出的教育活动才能产生兴趣,从而达成教师为他们所设定的教学目标。那么,什么是有效沟通呢?就是班主任凭借一定的渠道,与沟通对象双方都达到互相理解互相认可的过程。教师发出信息的方式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很多学生都会从第一次跟班主任接触,就会对班主任有一个判断结果,要么喜欢,要么不喜欢。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更是如此,他们受情绪情感的影响更明显,在师生互动中,有效性沟通的作用尤为重要。
二、 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实现“有效沟通”
(一) 倾听是沟通中最重要的环节
倾听作为最基本的心理咨询技术,不仅是收集信息的过程,也是有效沟通的前提条件。它能够创造一种安全温暖的气氛,使对方感受到我们的尊重与理解。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我们要区分心理工作和思想工作的不同目标。如果两者不分,教师就有可能用说服和说教的方式来做学生的心理工作,最终引起学生的反感排斥,导致沟通的失败。
(二) 注意排除“你向信息”的语言交流方式
“你向信息”是一种个人的意识过强,忽略别人的感受,结果造成对方不悦的信息表达方式,如果强化了,就会容易变成责备,命令的口吻。例如“你给我听着!”“你给我听好啦!”“你给我站起来。”“你给我闭嘴。”……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你向信息”是沟通的杀手,反复权威立场式的说教只会让学生觉得,这老师怎么这么烦,也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抗拒心理。初为班主任时,有个四年级的小男生,生性好动,骨子里又倔强,前两次犯错误,我都压着性子跟他谈话,自认为是谆谆教导,可他仍然屡教不改。我按捺不住了,心想,得让他有点怕头才行。于是,在课堂上,我便怒斥起来,结果,他的问题并没有被我平息,反而好像鼓动了他的士气,故意跟我对着干了!接着,我开始自省:前几次的谈话是无效沟通,这一次我的表现又显然损伤了他的自尊心,因为我发出的“你向信息”显示出个人情绪的意识过强,忽略他在众目睽睽下的感受,造成他产生一种抗拒心理,后果可想而知了,所以,我必須得改变方式。
以上事例,相信很多老师都曾经经历过。那为什么在我们过往的班级管理中有这么多“你向信息”的存在呢?那是因为我们可能“同理心”还不够。
(三) 教师对学生的“同理心”就是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解决问题的关键
“同理心”是心理学理论的专用名词又译作“移情”“同感”,是指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观地理解当事人的内心世界,且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对方的一种交流方式,通俗地说就是将心比心。“同理心”是师生有效沟通的桥梁,在与学生的沟通的过程中,学生更需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同感与共鸣。尤其是个性敏感的学生更是如此,这也是实现有效沟通的重要方式。
那么同理心怎样才能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使得师生之间产生共鸣呢?我觉得要注意这三个方面,首先你要尽量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为对方着想。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导致学生为什么出现这种状态,或者说导致这个问题产生的因素。第三,我们要善于表达爱,让他们知道老师是爱他们的,让学生了解到,老师对他很关心,很在意他的存在。例如,“你怎么这么厉害!完全超出我的预期!”,“这事交给你,我很放心。”“我发现你最近好像懂事多了。”这样的语言传递,这样的沟通,就足见老师的“同理心”。记得带六年级时,两男生操场踢球,不小心撞到一起,一人脑门磕破了皮,他便气势汹汹地冲进办公室要老师评理,这时,必须先站在他的立场切入,来缓和他情绪,于是我说:“我的小朋友受伤了,现在最需要老师疼咯,一定是跟同学玩耍时不小心磕破了,是吗?……”我的一段开场,让他感受到老师是非常理解他,并且爱他,得到了老师的情感共鸣后,怒气自然会平息一些。在处理学生之间矛盾时,正确地运用“同理心”,后面的沟通才能更加顺畅地进行,更有利于问题矛盾的解决。
(四) 非语言交流式的技巧是实现有效沟通的催化剂
非语言式交流技巧是实现有效沟通的又一计策。也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它能让师生之间心灵相通,关系更加亲密。某天,三四个女生在一起皱着眉头,好像发生了小矛盾。我不声不响地走过去,微笑着把她们抱在一起,又蹦又跳,时不时还摸摸她们的小脸,见老师这么充满爱的拥抱,接着便抱在一起玩耍了。我在一旁欣赏着她们,赞赏式地给他们鼓掌!看她们笑得前仰后合,显然小摩擦已烟消云散。这前后,我并没说什么话,采取微笑和拥抱并给予掌声等非语言交流方式,巧妙机智地化解了矛盾,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最后,借用教育专家吴昌顺的话,“只有处处怀有敬畏之心。时时充满感恩之念,常常表达祝福之情的班主任。才能教育培养出思想深刻,感情丰富,性格豁达的学生。”希望每一个班主任都能在班级管理中提高沟通的有效性,从而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孩子们学习中的导师,生活中的父母,成长中的朋友。让我们一起走进“孩子快乐学习,老师幸福工作”的殿堂。
参考文献:
[1]章新阳.师生之间的沟通是搞好教学工作的有效途径[J].内江科技,2010(03).
[2]葛威.“同理心”——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J].人民教育,2011(Z1).
作者简介:
吴云,安徽省滁州市,滁州市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