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特色产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路径探讨
2018-09-05刘耀武栗进才
陈 群,王 杰,朱 勇,刘耀武,栗进才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亳州 236800)
1 科技研发人才的现状
目前全市有药学专业博士2人,硕士46人,正高职称3人,副高13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4家,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科技型市级中药研究所2家。具体情况见表1。
2 亳州市中药产业科技研发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科技研发基础薄弱,经验不足
近年来亳州中药企业科技成果取得很大进步,但分析发现
表1 科技研发人才情况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团队”(2016jxtd081)近90%以上的科技成果通过转化、科研院所合作开发完成,企业自主研发成果寥寥无几。目前中药产业科技研发人员30岁以下的占51%,30~40岁的占42%,40岁以上的仅占7%,科研队伍年龄结构呈现年轻化。未能很好地解决企业在产品成果转化过程中引进再创新、中试或创业升级改造中的科研人员队伍的难题。
2.2 高级职称科研人员人才流失严重,引进困难
培养、引进、使用是人才使用的三大环节,而提升高职称研发人员结构比例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但根据亳州整体经济发展、区域环境和福利措施的实际情况近年来高职称人员引进困难,企业引进博士以上学历、副研究员和副主任药师以上学历职称人员基本空白。企业科技人员和研究开发人员主要应该在企业从事研发活动和其他技术活动,其职能主要是从事研发和技术创新。但目前部分企业高级职称研发人员主要从事的是行政管理和运作协调工作,没有很好地发挥专业作用。同时在高等院校作为高级知识分子人员集中的领域存在人才流失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产业的发展。
2.3 低水平重复造成研发资金浪费严重,效益不好
一些企业急功近利,重效益轻研发,以中药栽培领域为例,数十家中药制药企业开展了亳菊的栽培种植GAP研究工作,但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项实际意义上的推广成果出现。国家标准实施20年来,五大亳州道地药材亳菊、亳芍、亳花粉、亳桑皮、亳紫菀中没有一项国家标准出现,可见低水平重复研发的滞后性和低效性。
3 加强亳州市中药产业科技研发人才队伍培养的建议与措施
未来10年是亳州中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围绕自主培养、考核评价、岗位使用、技术交流、表彰激励、社会保障等环节,不断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中药科技研发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适应我市中药产业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科技研发人才队伍。
3.1 政府出台和落实人才鼓励、引进政策
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亳州市科研技术序列政策文件多集中在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梯队上,对自主培养的高技术职称人员、中级职称人员的鼓励政策无对应文件。因此,政府要出台面向中级以上职称序列的紧缺型专业技术人员引进培养办法,可在资金支持、住房补贴、就业选择、福利待遇、成果转化、奖励和推广上予以倾斜[1]。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加快建设一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加强领军人才、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形成科研人才和科研辅助人才衔接有序、梯次配备的合理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2 完善科技研发人员队伍培养体制
建立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制度,高校科研院所研发人才定期进入企业工程研发中心[2],发挥科研院所技术攻关、传徒授艺的领军作用,通过学校培养、企业培训、名师带徒[3]、岗位实践成才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培养经济发展急需的研发人才[4]。实行政府引进高技能研发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加强科技人员继续教育,选派优秀人才到发达地区学习、深造,建立科学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对科技人员的股权激励、职称评定、成果奖励、知识产权保护等具体措施,鼓励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激发科技研发人员的科技创新激情。
3.3制订科技研发人才发展的具体目标和实施方案
把握并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是培养人才、凝聚人才、有效发挥人才作用的前提和基础。人才的成长、涌现通常具有在某一地域、单位和群体相对集中的倾向,是在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的累积效应。培养、使用和留住中药科技研发人员应该是中药研发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5]。推行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6],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自主培养培训体系[7]。通过加强科技研发人员的继续教育,选派优秀人才到发达地区学习、深造,建立科学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对科技人员的股权激励、职称评定、成果奖励、知识产权保护等具体措施[8],具体目标定位可根据亳州中药产业链的岗位发展需求进行总体规划(见表2),并实施5年周期。
表2 科技研发人才的总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