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育肥猪肠炎型沙门氏菌病的诊疗体会
2018-08-31聂小伟花象柏
聂小伟,花象柏
(1.江西新希望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江西 九江 330300;2.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2018年3月,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一个存栏430头育肥猪的猪场,其所饲养的115 kg左右的育肥猪出现发烧、呕吐、腹泻和急性死亡为特征的传染病,经临床初诊和实验室检测,确定为猪肠炎型沙门氏菌病。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鉴于该种类型的猪沙门氏菌病所见报道不多,特总结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
1 发病情况
2018年3月21日,畜主反映一栏(20头左右)猪部分出现呕吐、腹泻,体温40℃~41.5℃,精神沉郁,食欲明显下降。3月22日扩散至3栏,有30头左右的猪发病,死亡2头。至3月25日共发病200多头,死亡10头,平均每头采食量从每天3.2 kg下降至0.325 kg。
2 临床症状
发病猪体温升高至40℃~41.5℃;呕吐;腹泻,初期腹泻物为灰黄色,后期腹泻物中带有脱落的消化道黏膜碎片和一些血液,粪便有恶臭;精神极度萎靡,食欲减退,甚至废绝。死亡猪的病程为1~3 d。
图1 灰黄色腹泻物
图2 带有脱落的消化道黏膜碎片的腹泻物
3 病理变化
气管中充满白色泡沫;胃黏膜瘀血,尤以胃底明显;小肠黏膜呈弥漫性瘀血,肠内容物呈灰黄色水样;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图3 胃底黏膜瘀血
图4 肠内容物呈灰黄色水样
4 实验室检测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初诊为肠道细菌性感染。无菌采集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
4.1细菌分离
无菌采取病死猪心脏、肝脏、肺脏、脾脏和小肠内容物等病料,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37℃培养24 h。 观察到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边缘整齐、湿润、圆形、无色半透明的小菌落为主;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无色半透明、圆形、边缘整齐、湿润隆起的菌落为主。两种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均符合沙门氏菌菌落特点[1]。
图5 普通培养基生长的菌落
图6 麦康凯培养基生长的菌落
4.2染色镜检
挑取单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镜下可见两端钝圆或卵圆形,不运动,不形成芽孢和荚膜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符合沙门氏菌的形态和染色特征[1]。
4.3PCR扩增
挑取单菌落,LB液体培养基37℃震荡培养12~16 h,以通用引物 P1∶AGAGTTTGATCCT GGCTCAG,P2∶GGTTACCTTGTTACGACTT为引物,以菌液为PCR模板,进行PCR扩增。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一条大小在1500 bp左右的条带。
图7 菌液PCR产物电泳图
Lane M∶DNA Marker/DL2000,Lane1-3∶菌 液PCR产物,Lane4:阴性对照
4.4测序鉴定
将分离株PCR扩增产物送上海生工测序,测序结果经NCBI比对确定为猪沙门氏菌。
4.5药敏实验
采用琼脂纸片扩增法,用灭菌棉拭子将培养的分离株菌液均匀涂布于琼脂平板上,将药敏纸片贴到培养基表面,37℃培养16~18 h,药敏结果见下表。可见分离的猪沙门氏菌对链霉素、新霉素、多西环素、头孢噻呋、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和丁胺卡那等敏感,对林可霉素、氟苯尼考、阿莫西林和土霉素等耐药。
表1 分离菌药敏实验结果 mm
5 防控措施
5.1搞好栏舍卫生,尽量保持干燥;每日上、下午对栏舍及猪用聚维酮碘、来苏儿各消毒一次。
5.2前期全场猪只普遍用生理盐水稀释硫酸链霉素肌注,连用3 d;第4天起,只对不吃料的猪肌注,剂量按说明书使用,每日上、下午各1次。
5.3饲料中按规定用量拌硫酸新霉素和强力霉素,连用7~10d;饮水中按剂量投硫酸新霉素和强力霉素,1次/d,饮完药水换清水给猪饮用;由于病猪精神和食欲极度萎靡,为提高猪群采食欲望,改自由采食为分餐饲喂,1餐/d;自第4天后改为每日2餐饲喂。
通过以上综合防控措施,死淘逐日减少,猪群精神和食欲逐渐恢复正常,用药7天后猪群完全恢复正常。治疗前共死亡10头,治疗后共死亡2头,猪群转归良好。
6 小结与讨论
6.1本次发病依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测和防控效果,可以确定为育肥猪沙门氏菌病。猪沙门氏菌病的主要病原为猪霍乱和鼠伤寒等两种沙门氏菌。前者主要引起败血症等全身性疾病,即猪副伤寒[2]。这种病在20世纪50~60年代是危害养猪业的一个重要疫病;由于猪副伤寒疫苗的广泛使用,使该病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流行大为减少。后者主要引起急性胃肠炎,表现发热,黄色水样腹泻,胃肠道有散在出血,但无大量出血,脱水和急性死亡[3]。根据这一参考文献,本次发病可进一步认定为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肠炎型沙门氏菌病。
6.2猪沙门氏菌病主要经口摄入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引起。由于本次发病未对饲料和饮水进行细菌的检测,故尚不清楚引起本次发病的病原来自何处。郑龙龙等(2015)通过对30多个发生断奶后仔猪腹泻的猪场调研后发现,饮水中污染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是断奶后仔猪腹泻的主因[4]。本次发病具有传播迅速的特征,故认为饮水污染造成的传播可能性最大,提示养猪场一定要关注饮水的卫生标准。
6.3本次发病根据药敏实验结果用药,疗效很好。在开始用药时,发病猪全群精神食欲欠佳,故决定全群肌注用药3 d,第4天开始则只对部分病重仍不采食或采食较少的猪肌注用药,直至它们完全恢复为止。饲料和饮水中则添加与注射药不同的敏感药物,通过多途径给予治疗药物,才使病情迅速控制。通过加强栏舍清洁和带猪消毒,以减少环境中的病原数量,在综合防控的成效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