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主要疫病综合防控技术试验探讨
2018-08-31肖伦征曾昭芙肖伦徽肖伦衠肖昌暾
肖伦征 ,曾昭芙 ,肖伦徽 ,肖伦衠 ,肖昌暾
(1.吉安市畜牧兽医局,江西 吉安 343000;2.井冈山市畜牧兽医局;3.青原区值夏镇农业综合服务站;4.青原区文陂镇农业综合服务站;5.泰和县灌溪农业综合服务站)
为了探索猪瘟、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伪狂犬病等4大主要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我们在2012年成立课题组,把免疫预防、疫病监测、疫病净化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技术组装配套,从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三个环节入手,进行研究和推广,达到集中控制生猪主要疫病的目的。通过多年努力,实现了预期目标,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1 技术路线
1.1总技术路线
图1 总技术路线
1.2种猪猪瘟、伪狂犬病净化技术路线
种猪免疫→筛查→抗原(野毒抗体)阳性猪淘汰→持续监测→净化
配合采取免疫、检疫、消毒、隔离等综合措施。
1.3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三针同免”技术路线
1.4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技术路线
图2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技术路线
2 技术内容
2.1在全市所有原种猪场和一、二级种猪场开展猪瘟、伪狂犬病净化,减少带毒种猪、隐性感染猪传播疫病,控制传染源。
2.2在生物安全防范措施到位的猪场,开展猪蓝耳病“驯化”试点。
2.3开展主要疫病免疫程序探讨,规模猪场按检测抗体消长规律安排免疫程序,散养户及小规模户推广重大动物疫病“三针同免”程序。
2.4探索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新模式,并试点推广,主要探索和推广仓箱式堆肥法、沼气焚烧法、生物降解法、化制法等新技术,同时对传统化尸窖进行改进,减少疫病传播。
2.5推广适合场区特点的生物安全防范措施及消毒程序。
3 技术措施
3.1猪瘟、伪狂犬病净化措施
3.1.1 净化前准备
3.1.1.1 淘汰隔离场的准备。为减少淘汰损失,防止交叉感染,须有一个单独的、距离猪场500 m以上的隔离场,以隔离阳性猪。
3.1.1.2 免疫状况要求。猪瘟免疫3周后即可净化;伪狂犬如未使用疫苗或使用了gE基因缺失疫苗,可着手净化,如使用全基因疫苗(如常规灭活苗),则需换成gE基因缺失,半年后方可着手净化。
3.1.1.3 检测准备。通过抽样检测猪瘟抗原和伪狂犬野毒抗体,预测需隔离或淘汰的数量,计划场地设施,评估经济效益,制定计划方案。
3.1.2免疫程序
3.1.2.1 猪瘟。种猪产前25 d,断奶前后各免疫一次,小猪28、60日龄各免疫一次。
3.1.2.2 伪狂犬病。种猪每年接种3~4次基因缺失疫苗,小猪1~3日龄滴鼻免疫,60~70日龄肌注基因缺失疫苗。
3.1.3 净化检测
3.1.3.1 种猪群逐头每半年检测抗原(猪瘟)、野毒抗体(伪狂犬病),哺乳仔猪、保育猪、育肥猪每半年按5%~15%比例抽检,阳性种猪淘汰,商品猪隔离。
3.1.3.2 在检测猪瘟病原和伪狂犬野毒抗体的同时检测两病的免疫抗体,阳性率达95%以上视为免疫合格,低于70%时,分析原因,若是疫苗原因更换疫苗加强免疫一次;若为猪自身原因,可加强免疫一次,3周后检测抗体仍不合格,予以淘汰。
3.1.4 隔离淘汰
猪瘟和伪狂犬免疫抗体不合格的猪淘汰。猪瘟抗原、伪狂犬野毒抗体阳性猪净化淘汰。若阳性率高于15%,分步净化;低于15%,可一次性淘汰净化;可疑重检,若仍可疑,则应淘汰。
3.1.5 配套措施
3.1.5.1 建立严格的防疫体系。必须确保生猪得到有效的防疫和隔离,避免接触到传染源而发生再次感染,同时要对栏舍及周围定期消毒。
3.1.5.2 实施早期断奶技术。降低或控制其他病原的早期感染,建立健康猪群。
3.1.5.3 完善生物安全措施。加强猪场门口来往人员、车辆的控制与消毒,控制饲养员、兽医等一线人员外出和消毒,谢绝场外人员进入生产区;禁止在猪场内饲养其他动物,采取严格的灭鼠措施;制定规范的消毒制度,定期进行严格的消毒。
3.1.5.4 严格种猪引种。引进种猪必须是无两病的种猪场引进,要有《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和《检疫合格证》,引进后隔离45 d以上经检测合格后方可混群饲养。
3.2猪蓝耳病“驯化”措施
3.2.1 后备种猪群必须设单独区域隔离饲养。在驯化完成前不得并群。
3.2.2 生产种猪群做好定期监测。每年4~5月按20%比例抽检猪瘟、蓝耳病及口蹄疫免疫抗体和猪伪狂犬野毒抗体,生产性能差、抗体效价低和野毒抗体阳性猪及时淘汰。
3.2.3 注射血清。一旦出现蓝耳病症状明显的育肥猪,立即采血检测蓝耳病病毒抗原含量,并采集血清冰冻备用。根据测定的病毒含量确定驯化用血清稀释比例,一般用生理盐水按1∶25或1∶50稀释,每50mL稀释血清加入0.5 g头孢曲松钠,每头后备母猪肌注1 mL。
3.2.4 注射血清后发病猪处理。接种后前3日体温40.5℃ 以上、精神差的病猪要进行治疗,同时在饲料中添加抗应激及呼吸道感染药物。
3.2.5 排毒检测。在注射血清2个月后采血检测蓝耳病病毒抗体及排毒情况,确定排毒转阴后并入种猪群。
3.2.6 其他辅助措施。包括慎重引种,做好消毒,淘汰排毒阳性种猪及生产性能差的种猪,实行全进全出制度,避免寄养,加强饲养管理等。
3.3散养生猪“三针同免”措施
3.3.1 猪群在近10 d内未免疫过猪瘟、蓝耳病及口蹄疫疫苗的20 kg以上健康商品猪群及非怀孕母猪。
3.3.2 方法。散养户和小规模户猪用蓝耳病疫苗专用稀释液稀释1头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后注入1头份猪瘟疫苗,混合后深部肌肉注射,另一边深部肌肉注射口蹄疫疫苗2 mL;20~30 d再单独注射口蹄疫疫苗2mL,或再“三针同免”一次。规模猪场按照猪瘟、蓝耳病一年两次,口蹄疫一年三次普免。仔猪35~40日龄猪瘟、蓝耳病混合免疫,50~60日龄口蹄疫首免;60~70 d猪瘟、蓝耳混合免疫,70~80d口蹄疫二免。
3.3.3 免疫监测。在两次免疫完成后20~30 d采血监测抗体水平,有条件在3~4个月后再采血监测一次。
3.3.4 免疫后观察。“三针同免”实施后1~2 d内观察应急反应状况,如出现过敏、发热、采食减少等情况,记录为副反应,并采取相应措施。
3.4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措施
3.4.1 仓箱式堆肥发酵法。包括仓箱式堆肥间的建设、运行及管理、肥料的再利用等。
3.4.2 生物降解处理法。生物降解处理法适合无害化处理中心及较大型养殖场。采用生物降解机在密闭环境下对动物尸体进行切割、破碎、加入辅料及生物酶、分解发酵、高温杀菌、后续物干燥等处理,24 h或48 h将动物尸体转化成有机肥。因日处理能力不同机器有所差别,一般1~2 t,后续产物根据作物需求进行翻晒及加入所缺肥素。
3.4.3化制处理法。利用化制处理机对动物尸体进行化制,不添加辅料,化制后产生油及肉骨粉,油作为生物燃油重新利用,肉骨粉作为本场动物性饲料原料利用或作为肥料利用。化制处理法适合无害化处理中心及较大型养殖场。
3.4.4 沼气焚烧法。焚烧法是处理最彻底、最不易传播疫病的无害化处理方法,利用本场沼气作为燃烧源对动物尸体进行焚烧处理,投资小、操作简单、燃源供应有保障且做到综合利用,适合中小养殖场推广。该项技术的关键在于沼气的生产、焚烧灶的建造、灶膛设计、灶炉条的选择、点火设备及废气处理等,焚烧时间100 kg猪需5 h左右,焚烧后余留为骨头及灰分。
4 效果分析
4.1猪瘟、猪伪狂犬病净化效果分析
对34个种猪场12组数据进行统计,可以看出:母猪配种分娩率由2011年的83.48%上升至2015年的87.92%;断奶仔猪成活率由94.36%上升至96.47%;仔猪腹泻率由4.79%降低至2.46%;配种死胎率由4.42%降低至3.31%;存栏母猪平均年产窝数由1.83窝增加至2.07窝;每头母猪提供商品猪由15.12头提高至18.14头。
4.2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驯化效果分析
该病净化统计了井冈山某猪场11组数据,数据显示:母猪分娩率由2012年的86.06%上升至2015年的93.52%;平均窝产健仔数由9.8头提高到10.2头;每头母猪年提供商品猪由17.75头提高至22.12头。
4.3“三针同免”效果分析
4.3.1 “三针同免”中三种疫苗的免疫抗体水平达到国家要求,且不低于对照组,证明免疫效果确切。
表3 2015年秋防三针同免试验结果
4.3.2 “三针同免”省时省力,可节省2/3的劳力和时间,在现有基层防疫经费严重不足、村级防疫员队伍难以稳定的情况下非常适用且可行。
4.3.3 “三针同免”非常适合春秋集中免疫和整村推进工作的开展,同时也适合中小养殖户合理安排免疫程序。
4.3.4 对养殖户打扰最少,也最大限度减少了散养户生猪的应激,容易为散养户所接受,中小养殖户将蓝耳病疫苗与猪瘟疫苗混合免疫可简化免疫程序。
4.4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效果分析
几种处理方法的联合推广,建立起了覆盖全市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做到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确保公共卫生安全。每年减少不规范处理病死猪20万头以上,直接因疫病处置得当切断传播途径,每年可减少发病死亡20万头,每头按1 000元计,养猪户可增加收入2亿元;由于处置规范,可避免现场环境污染和二次污染,减少土地浪费,降低病死猪流入市场及餐桌,对保护环境、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处理后产物作为有机肥,用于花果、苗木及经济作物,年可增加经济效益1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