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颌骨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2018-08-29温晓玲伍东升张洪静王守忠姚莉洪

重庆医学 2018年24期
关键词:成釉细胞牙骨质牙源

温晓玲,伍东升,张洪静,王守忠,姚莉洪,沈 江△

(1.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放射科,成都 610041;2.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病理科,成都 610041)

颌骨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种类繁多,临床上常用电子束CT检查,而国内外关于颌骨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的影像学表现报道较少。本文现搜集经病理证实的颌骨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48例,回顾性分析颌骨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临床表现,并探讨其影像学MS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诊断价值,旨在进一步提高颌骨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MSCT诊断的正确性。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华西第四医院诊治的颌骨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48例,其中男34例,女14例;年龄16~73岁,平均(43.8±6.5)岁。入选患者均经过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得到确诊。颌骨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总共48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1例,占22.9%;骨囊肿14例,占29.1%;成釉细胞瘤11例,占22.9%;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占4.2%;骨结核、朗格汉斯细胞性组织细胞增多症均1例,各占2.1%;成牙骨质细胞瘤2例,占4.2%;骨化性纤维瘤6例,占12.5%。

1.2方法 48例患者均采用Siemens Sensation 16层螺旋CT机进行CT平扫及增强CT扫描。患者检查时取仰卧位下颌下缘和水平面相垂直,CT扫描范围自上颌窦顶壁至下颌骨体的下缘。管电压:130 kV,电流100 mAs,扫描层厚1.0 mm。经肘静脉注射碘对比剂100 mL,注射率3.0 mL/s,进行增强扫描。全部图像扫描数据自动进入Siemens 后处理工作站,应用软件做三维重建,并将MSCT平扫、增强CT影像检查诊断的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

2 结 果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1例,上颌骨9例,下颌骨2例,MSCT表现多为范围较广的多骨病变;侵及颞骨6例,额骨3例,均表现为骨质膨胀,其内正常的骨小梁消失、骨结构紊乱,有磨玻璃密度增高影或多囊状改变,骨皮质连续。颌骨囊肿14例,其中牙源性囊肿9例,颌骨单纯性骨囊肿5例。MSCT表现为颌骨内囊性病变,呈膨胀性生长、轮廓清晰,周缘见菲薄骨壁,病变内密度低,CT值范围11.6~41.3 Hu(图1、2),平均CT值为23.8 Hu。颌骨骨皮质可因病灶压迫吸收变薄,周围骨质硬化。囊肿继发感染1例,密度增高。

图1 左下颌骨单纯骨囊肿合并感染CT图像

成釉细胞瘤11例,位于下颌骨7例,上颌骨4例,均位于磨牙区;多房型有4例,单房型6例,6例可见邻近牙齿的齿根吸收。病变大小为3.1~6.2 cm。MSCT表现为颌骨膨胀性骨质破坏,伴邻近齿根吸收或牙齿缺失,有骨性分隔和周围硬化,无明显瘤骨或钙化形成。增强扫描病变实性成分中度强化,见图3。

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为继发性,上颌骨巨细胞瘤伴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CT误诊为结核),下颌骨血管瘤伴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MSCT在基础病灶的表现上,膨胀性生长程度加重,病灶内密度不均匀,其内显示多发囊性低密度区,呈液平面征象,其内软组织不同程度强化,见图4。

颌骨结核1例,右侧下颌骨不规整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内见大片状液化坏死区,边界不清。右侧颈动脉鞘周围增大淋巴结并坏死。朗格汉斯细胞性组织细胞增多症1例,位于左下颌骨,该区局部见范围约1.0 cm×1.8 cm,中度强化的软组织影,周围骨质破坏,边缘欠清。该例MSCT误诊为结核。

成牙骨质细胞瘤2例,均位于左侧上颌骨,病变范围约3.0 cm×3.6 cm,MSCT表现为颌骨膨胀,边界清楚的团块状高密度影,肿块内见附属牙根(图5)。有1例因认识不足,MSCT误诊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骨化性纤维瘤6例,上颌骨4例,下颌骨2例,病变大小为2.3~5.3 cm,MSCT表现为颌骨内局限膨胀性软组织病变,其内伴斑点状钙化和斑片状骨化影;增强扫描软组织成分中度强化,无明显骨膜反应,病灶边界清楚(图6)。其中有1例因认识不足,MSCT未明确诊断。

图2 左上颌骨前牙区含牙囊肿CT图像

A:增强CT横断位示右侧下颌骨及磨牙区域骨质破坏区;B:下颌骨病变呈多房型改变伴骨性分隔;C:病理切片(HE,×40)

图3下颌骨成釉细胞瘤CT及病理图像

A:增强CT横断位示左侧上颌窦腔区域强化的软组织肿块并骨质破坏,其内见液性区域;B:病变内见多发液性区域及分界液平面;C: 病理切片(HE,×100)

图4左侧上颌窦骨巨细胞瘤伴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CT及病理图像

A :横断面骨窗CT示左侧上颌骨外侧壁团块状高密度影;B: 冠状位骨窗CT示病变内含附属牙根;C:,病理切片(HE,×40)

图5左侧上颌骨成牙骨质细胞瘤CT及病理图像

图6 右上颌骨骨化性纤维瘤CT图像

3 讨 论

颌骨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来源于非牙源性良性肿瘤、牙源性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非牙源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主要包括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单纯性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骨化性纤维瘤等;牙源性良性肿瘤以成釉细胞瘤、牙源性囊肿及牙源性纤维瘤常见。由于颌骨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种类繁多,且MSCT较电子束CT对颌骨软组织病变有更好的密度分辨率,在本组研究中MSCT检出病变部位准确率为100%,MSCT诊断符合率为91.7%(44例)。笔者结合本研究中病例对颌骨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MS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讨论如下。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多从儿童期开始。来源于骨内纤维组织增生性病变。MSCT表现为颌骨膨隆、变形,其内呈磨玻璃影、囊性低密度或致密硬化影,可跨越多骨。本研究病例为多骨病变,侵及颞骨6例,额骨3例,以颌骨广泛的磨玻璃影居多,伴钙化、骨化及囊变,容易确诊。

颌骨囊肿分牙源性及非牙源性两大类。牙源性囊肿主要包括含牙囊肿、根尖囊肿、角化囊肿。含牙囊肿CT表现为类圆形囊性病变,多发生在前牙区,囊腔内常含有牙冠。根尖囊肿MSCT表现为牙根周围的囊性病灶,常伴有龋齿、缺牙或牙周膜的增宽。角化囊肿常沿颌骨长轴生长,病变常以单囊型多见,多囊型分房大小相近,房间隔完整、纤细[1],MSCT上表现囊性低密度灶,其内没有牙冠或牙根,也无龋齿存在,是含牙囊肿和根尖囊肿鉴别要点。

颌骨单纯性囊肿有不同的命名,包括创伤性骨囊肿、出血性骨囊肿、外渗性骨囊肿、孤立性骨囊肿、特发性骨囊肿、特发性骨腔和渐进性骨腔[2]。该病多见于青年人,因易受创伤导致牙齿和牙槽嵴的微创伤,可能与该病的发病机制有关[3]。颌骨单纯性囊肿以单房常见,多房少见,后者很难与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成釉细胞瘤鉴别[4]。颌骨囊肿MSCT表现为颌骨内膨胀生长的囊性病变,周围见菲薄骨壁,其内密度低且均匀囊性低密度灶。当囊肿病变内见含气征象或密度不均匀,常提示合并感染。

成釉细胞瘤是有侵袭性的良性肿瘤,多见于青壮年,男性稍多。成釉细胞瘤组织学多来源于颌骨内牙源性上皮残余增生,部分来源于牙源性囊肿和口腔黏膜上皮[1]。肿瘤有局部浸润性,常造成病区骨皮质较大的缺损及牙根呈截断状吸收,病变周围可受累(鼻腔、上颌窦、下颌管等)[5]。本研究病例中有11例病灶均有骨质缺损,8例牙根呈截断状吸收,2例累及下颌管。成釉细胞瘤生长方式呈膨胀性和局部浸润性,内为囊性、实性或囊实性病灶,伴齿根浸润、吸收及周边硬化,是MSCT诊断该疾病的主要特征,容易确诊。

动脉瘤样骨囊肿发生于颌骨少见,青少年常为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儿童以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多见。临床上常见疼痛或肿胀,或因病理性骨折就诊。MSCT表现病灶呈膨胀性生长,因囊腔内含新旧的血液成分,密度不均可呈现液-液平面征象,该征象对动脉瘤样骨囊肿诊断有重要意义。本研究2例均为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病灶内液平面为其典型征象。因认识不足,误诊1例为结核病变。

颌骨结核在全身骨结核中少见。上颌骨结核多发于儿童,以血源性为主[6]。颌骨结核的病菌来源于血源性、拔牙感染或牙龈黏膜感染而侵入。若病灶侵犯牙齿牙胚,牙槽窝骨质遭到破坏及牙龈牙周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7]。国外文献有肺外结核累及下颌骨髁状突的报道,右髁状突骨质破坏及结核性骨髓炎,可伴骨质疏松[8]。本研究病例MSCT确诊颌骨结核1例,表现为右侧下颌骨体部骨质破坏并软组织肿块影,内见死骨形成及大片状液化区、周围寒性脓肿形成;右侧颈动脉鞘旁见明显增大淋巴结,其内伴干酪样坏死具有较典型的征象。不典型的颌骨结核病变还需要结合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与良恶性肿瘤性疾病相鉴别。

发生于骨的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上较少见,多见于头颅骨。上颌骨和下颌骨也可能受到影响,可涉及牙龈、牙槽骨,引起牙周组织破坏性损伤[9]。该病在成年人中的发病率为1∶1 000 000,平均年龄34岁,并且通常是多系统疾病[10]。该病以郎格罕细胞异常增生和播散为特征,有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颅骨缺损等症状[11]。光镜下,以组织细胞浸润和增生为主要特点。据文献[11]报道,在HRCT上,病变区域出现大块溶骨性破坏,轮廓不规则,具有特征性“地图状”外观,CT增强病变中明显强化。在本研究中该病例仅1例,其影像学特点不典型,误诊为结核,在今后研究中需进一步探讨。

成牙骨质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牙源性肿瘤,常无临床症状,发病率很低,占所有牙源性肿瘤的1.68%~2.60%。该病的发病年龄为4~83岁[12-13]。病理组织学上主要是由成牙骨质细胞、牙骨质和附属牙根组成。成牙骨质细胞瘤影像表现为病变与受累牙牙根融合的致密影,和周围骨质分界清晰,周缘见完整的软组织密度影环绕[14]。本研究中,成牙骨质细胞瘤2例,位于左侧上颌骨,MSCT表现为颌骨膨胀,边界清楚的高密度影,肿块内见附属牙根为较典型特征。因该类疾病少见但具有典型特征,本研究有1例误诊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提醒影像科医生应加强认识,避免再次误诊。

骨化性纤维瘤常见于成年人,好发上颌骨。骨化性纤维瘤偏向于良性,来源于颌骨内成骨性结缔组织,生长较缓慢,是在富有细胞的结缔组织内穿插大量的骨小梁结构,好发于磨牙区,影像学表现为颌骨内局限性膨胀性骨质破坏,内部密度不均匀,伴多发大小不等的钙化和骨化,边界清晰。本研究6例骨化性纤维瘤,MSCT表现为颌骨内膨胀性病变,软组织肿物密度不均,其内见多发小斑点状钙化、斑片状骨化。

本文不足之处:(1)病例数不多,骨结核及朗格汉斯细胞性组织细胞增多症仅有1例,其MSCT影像学特征有待进一步探讨。(2)颌骨良性肿瘤病变未涉及全面,如颌骨巨细胞瘤、颌骨血管瘤等其他良性病变的MSCT影像学特征有待探讨。(3)本文为回顾性研究,故检查方法为常规动脉期增强MSCT检查,未针对颌骨软组织肿瘤病变进行静脉期、延迟期扫描以了解后期血流灌注情况。

综上所述,虽然颌骨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种类繁多,但多数病变有各自不同的MSCT特点,能反映其病理变化;同时MSCT不仅对颌骨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还能准确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及周围重要结构的累及情况,也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成釉细胞牙骨质牙源
上颌第一磨牙牛牙症伴牙源性上颌窦炎一例
突发鼻窦炎,竟是种牙“惹的祸”
不同方式开窗减压术在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中的疗效评估
周边型牙源性纤维瘤21例临床病理回顾
骨桥蛋白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7 年WHO 成釉细胞瘤新分类的逻辑性与临床指导意义
SMO基因突变在成釉细胞瘤中的研究进展
牙骨质细胞的研究进展
牙骨质结构不良的X线多样性表现与口腔临床相关性
成釉细胞瘤的病理分型与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