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意写作培养探析
2018-08-28王弘泽苗新萍
王弘泽 苗新萍
摘 要:在当前“互联网+发展”模式下,创意写作在高校的培养背景下发生着变化,众媒时代的到来给创意写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全媒体到融媒体的媒介发展使创意写作的背景和载体发生了变化,受众群体分类逐步细化,培养方式更加多元化。文章将以江苏师范大学为例,针对媒介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创意写作的现状、机遇与挑战、培养需求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探求对大学生创意写作进行创新性媒介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创意写作;融媒体;个性认同;网络培养;媒介教育
中图分类号:H193.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媒介融合的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提出。其最初的定义是将原本属于不同类型的媒介结合在一起进行新的发展;创意写作同样起源于美国,本意在于作家的培养。但在我国“互联网+”模式背景下,媒介融合有了新的发展,媒介融合从简单的跨媒体融合逐渐走向跨产业融合,在这一媒介背景下,依托传统媒介进行文字写作的创意产业也有了新的形势变化,基于网络的培养方法的介入也使我国大学生的创意写作培养有了新的需求和发展。如何平衡创意写作网络化教育和传统课堂教育以及利用二者的结合创造新的创意写作教育环境成为新的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意写作环境与现状
“创意写作是以文字创作为形式、以作品为载体的创造性活动,它是文化创意产业链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环节。”媒介融合的需要促进了媒体的融合,在这一趋势下众媒时代随之到来,“人”与“媒”之间的隔膜被打破,媒介受众和创作者已经没有了本质上的区别,信息传播方式趋于多元化。创作主体的限制逐渐消失,利用碎片化时间和夸张化内容兴起的快餐式文化逐渐盛行。众媒时代的到来给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创意写作新方式带来了新的机遇。对于大学生而言,创意写作能力成为新的时代需要,尽管创意写作课程逐渐进入高校教学体系,但教育模式仍需要有本质上的改变以适应整体社会传播环境。
1.当下创意写作培养的媒介背景环境及发展趋势
媒介融合传播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时空自由、主体自由、分众细化、传播方式移动化、内容碎片化。对于传统媒介而言,媒介融合给创意写作“写家”们提供了便利的写作媒介环境。作品的发表不再 受时间、地点影响,尤其是在微博等新媒体兴起以后,“广场式”的个性化信息表达日渐成为大众传播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作者和受众之间可以存在在线的直接交流,消除了长久以来存在于读者和作者之间的“交流屏障”,使作者不仅可以“生产”作品,还可以第一时间收到作品反馈,对于改进创作方法和细化写作方向是大有裨益的。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使“写家”们可以更容易获取写作资料,了解他人观点,对于创作的灵感来源拓展和创作的内容广度提升有本质上的帮助,更好的“原料”使众媒时代的创意写作者们得以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同时相比依托传统传播媒介的传统写作模式而言,众媒时代下的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创意写作,在传播过程中减少了资源的浪费,降低了出版成本,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电纸书”的普及,传统书籍的不可取代性越来越低。媒介的融合使部分传统媒介向新媒体“妥协”,如《东方早报》向“澎湃新闻网”的过渡。传统旧媒介的“新媒体化”进一步推进了网络信息传播的权威性,使媒介传播方式逐渐趋同,加快了信息传播电子化、无纸化进程的同时也奠定了网络平台对于当下创意写作的主导地位。
网络时代更加注重的是个人意见的表达。个人作品的思想不再受社会整体趋势的影响被要求“主流化”,个人的意见表达趋于“无门槛化”,“网络大V”等意见领袖对社会的影响日渐提升,而具有相当大受众群体基数的“当代写家”们,无疑是成为“意见领袖”的最佳候选人。“个性化”本身也给创意写作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与此同时,众媒时代的受众“分众化”也使“意见领袖”们更容易受到某一群体的观点认同,从而满足个人的价值表现需要。但是,网络与“个性化”带来的还有审美群体的品位割裂、受众审美需求的对立,从而制造出了一系列矛盾点。网络时代大量网生词汇的入侵也对一直以来写作的“文学性”带来了冲击,“雅”的丧失也成为当下网络环境中所有写作模式的共同特点之一。
媒介融合发展给创意写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样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伴随着技术革新、理念创新出现的不仅是无纸化的“电纸书”,“有声读物”平台的兴起如“喜马拉雅FM”和传统电台的网络化回归如“蜻蜓FM”,打破了无线电广播的地域限制,但也保持了“单向传播”“收听便捷”的传统,分割了受众的碎片化时间,对以文字为基本载体的创意写作形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同时,4G网络的普及和5G网络的发展使人们对数据流量的消费增大、视觉刺激的需求增加,对于很难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写作方式来说,视觉冲击力的需求始终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创意写作的“听觉化”“视觉化”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2.互联网媒介背景下大学生创意写作现状分析
我国的创意写作培养始于2009年,复旦大学于当年设立首个创意写作硕士点,此后上海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也逐步开设此类课程,发展至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我国高校目前的创意写作培养仍局限于培养“作家”,不能充分满足社会的写作需要,更多的大学生自发地分门别类地在各种新的媒体平台进行创意写作,从目前的平均水平而言,仍表现出语言较为稚嫩、观点缺乏个性化、写作方式较传统化等特点。
根据写作动机,当下大学生依托新媒体平台的创意写作可以分为“自发写作”和“消費写作”。自发写作的动机是满足自身写作需要如进行个人公众号写作、日记式的个人主页文章发布等,而消费写作的目的则在于通过写作获得一定的物质回报,如为商业公众号撰稿、通过创意文案为产品做宣传等。
根据调查显示,36%的受调查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创作欲望而进行写作的。这也就意味着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的写作目的是寻求相同的价值认同和体现个人价值,但不论写作动机如何,在大学生当下的创作环境中新媒体平台的低成本、高传播价值使其成为当下大学生创意写作最好的、最便捷的传播载体。
目前,根据学校大学生的创意写作方式调查来看,大多数学生能运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进行写作创作,部分大学生可以运用微信公众号、百家号、企鹅号和各类新兴平台进行创作,但在一些由大学生作为主创人员的公众平台上可以反映出,大学生进行创作的多数内容尤其是对社会问题的评述中个人观点不足,传播媒介平台的变更是“换汤不换药”,只有平台的变更,没有内容和写作风格的变化,同时由于个人文学素养的限制和追求语言的独特性以制造传播噱头,写作的文学性逐渐在部分大学生的写作用语中丢失。
大学生社会阅历不足导致多数作品表述缺乏逻辑性、实用性,观点幼稚,不适合面对社会受众传播。总体上大学生创意写作媒介平台趋于多样化,但写作形式上由于教学环境的影响,在性质上仍大量保有基础教育过程中习得的写作模式,媒介平台的变化没有带来写作方式本质上的革命性变化,仍趋于单一的使用文字为载体进行创作,缺乏足够的专业素养。2016年被称之为“智媒元年”,原本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时间的写作创作,在极短时间内就可以由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计算完成,尽管当下人工智能写作仍缺乏“人性”、不够“个性”,但在极度“快餐化”的网络信息洪流中,“智媒”的市场竞争力已经逐渐凸显并在快速稳定地发展,大学生创意写作在当下的媒介环境中竞争力较弱。
三、媒介融合趋势下的创意写作培养需求
在媒介融合不断加深、众媒模式愈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各种新媒体平台不断像雨后春笋般出现,依托传统媒介的创作方式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理念革命”。
1.媒介环境变化带来的新需求
一直以来,传统的传播模式以“一对一”“一对多”的传播为主,而新媒体诞生以来,“多对多”的传播方式与传统的传播模式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对立,新的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等逐渐取代了传统媒体的一些职能,依托新媒体模式发展的网络化创意写作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在过去的传播环境中,“传媒主流媒体的声音要么被网络意见领袖们二次过滤,要么被网络意见领袖的声音所淹没,这是网络传播‘去中心化下的‘再中心化”,但近年来媒体融合趋势的出现在保住了传统媒体“官方”地位的同时,又增加了新兴媒体的发声力度和普适性空间,同时两大类的传播媒介也在不断地交换融合着。近年来,新媒体平台的“指数式”增长奠定了新媒体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但也使新媒体市场趋于饱和,“市场空白”“供不应求”带来的发展红利已经消失,“新媒体”的新视角也随着传统媒介的转型而失去了主导地位,“供大于求”的市场现状也开启了“适者生存”的激烈市场竞争,这样就对创意写作者提出了更高的创新写作能力要求。
创意写作者需要有高审美和准确的受众定位。媒介的发展推动了分众的细化,众口难调,一件作品很难同时满足大多数人的审美需要,分众的细化伴随着“高年龄”“高学历”“高审美”的“三高”审美人群出现,进一步提高了对“写家”的专业化审美要求。同时,媒介的网络化使网络监管和网络筛查的难度增大,大量低质量、低俗审美的依靠标题和爆点信息吸引浏览的文字产品充斥着各网络平台,多数受众产生了对高质量作品的需求,因此“创意写家”的审美品位和文化知识底蕴就显得尤为重要。
2.创意写作的应用化需要
创意写作的个性化发展需要遵循创作的“实用主义”,只有在实践中真正创造了影响的写作才是有价值的写作。在快节奏生活的社会大环境下,人们的空余消费时间不得不“碎片化”,因而“听书”回归了主流传播媒介的行列,因非传播条件限制而主动进行“听书”的行为对以文字为载体的创意写作产生了冲击使其急于需要利用文字的创新性应用创造视听刺激以弥补文字本身的不足,从而满足受众对接受刺激的需求。即通过网络电台文稿创作、影視作品剧本创作等方式将创意写作全面听觉化、视觉化,但大量的视听媒介刺激早已造成了受众的审美疲劳,当代受众审美更新换代的速度处于历史最高水平,“新鲜”成为“快餐化”文化消费的新需求和必然需求。因此,除了视觉化和听觉化发展之外,创意写作者的时代前瞻性和创新性的创意写作衍生应用写作也成为新的时代要求。
3.创意写作的社会需求
创意写作需要具有正向引导力,参与社会控制。创意写作作为典型的个性化写作,在当前的分众化传播模式下处于一种“一对多”的、传者受者“三观”一致、易于将想法接受学习的传受关系中。
网络时代的传播关系是“去中心化”且传播过程具有双向性的“网状传播”。在这种传播关系中,我们会发现一个主体可能同时是多个群体的“传者”,同样也是多个群体的“受者”,整个社会呈现一种 “网络拓扑式”结构相连,且利用高速网络高效率的交换信息。在这个“社交网络”中,一旦某一点出现了问题,其他接受者的“拒绝”可以将“问题思想”消灭。但对于易于接受的如创意写作等针对特定群体的、互相接受力强的传受关系,个人的问题观点可以辐射到相当大的群体中,同时这个群体的每个个体又可能将问题以相同的形式造成“指数化”扩散,从而造成大量的社会越轨行为。新的信息传播背景固然赋予了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模式,但同时也放松了信息监管,赋予了错误信息自由的传播平台,增加了信息传播风险和降低了媒体的社会正向引导功能,增加了社会潜在的不稳定性。因此,也应当被给予更重要的社会职能,引导能力的提升就显得更为重要,创意写作虽然是要保证个性化发展的,但不是随意的,必须具有正向的引导力,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四、多媒介融合教育与大学生创意写作培养策略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利用综合媒介进行创意写作培养的过程中要树立“人—媒平等”的教育理念,即“在媒介教育中‘人—媒处于平等的地位,相互交融,共同发展,而且体现出人的主体性”。媒介融合给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带来了可能。
1.媒介综合教育更加注重个性化
对于个性化需求极强的创意写作培养而言,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但传统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方法缺乏思维张力和个性,这也就意味着需要打破传统的“网络教育”+“课堂教育”的思维方式,即注重“普适化”和“权威性”,以录像或者提前制定统一的教学方案(如当下的网络教育模式)的方式进行网络媒介教育,在本质上这种教学理念仍是“人—人”的教学方法。在多媒介融合的教育环境下,对大学生的创意写作培养不能将眼光仅仅放在高校的一贯的教学方式上,应当更加突出“个性化”在整体培养中的比重,寻求有针对性、更高效的教学设计方法。如在线下形成以创意为中心进行思维发散的“创意写作工坊”,在这样的“工坊”中“个性化的语言和架构被保留了,没有个性的则纷纷在‘工坊中被剔除了”。在线上互联网2.0时代的AI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可以针对学员的浏览习惯、个人兴趣、文字水准等进行精确的“用户画像”,从而得以对教学方案进行“私人订制”,以此保证创意写作培养的“个性化”“专业化”。
在这一传播关系中传者与受者关系趋于平衡且略倾向于受者并以此为标杆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同时应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将“创意工坊”网络化、在线化,创造基于网络的新的创意写作培养形式。
2.新的媒介教育环境下的实用主义原则与文学性复兴
从根本上来说,创意写作培养的目的是为整个文化产业培养文案、文稿、剧本、策划等多方面的人才,因而创意写作既要是创新的,也要是“接地气的”,“培养”就必须有社会价值,这就需要在教学设计中将创意写作的方向进一步的细化,遵循媒介融合的实用主义原则,利用大数据定位专业特性,进而培养出做到媒介兼顧、产业均衡、视听语言丰富的创意写作者。
文学性是写作的根本特征也是当下大学生创意写作培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文学性的语言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创意写作的审美高度。但在当下的创意写作过程中,需要的不是单纯的“文学性”,而是实用的“文学性”。“语言不但是连接文学与世界的媒介,它还是作家进行艺术传达的媒介,是联系作家与读者、读者与文本,并使之沟通交流的媒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意写作培养在追求形式创新的同时,语言运用上还要保留必要的文学性,以此在根本上保证语言的媒介作用对文字作品的影响。同时加强“语言媒介”与新兴媒介的融合发展,以应用性文学为媒介,拓宽文学性语言的教学方法,增强受众对融合媒介的内容认同进而增强写作的影响力。因此,实用性的文学语言的运用应当作为基础教学纳入当下的创意写作教学设计中。
3.创意写作培养的本土化设计
在创意写作培养本土化进程中,要尊重国家文化认同,提高“辨析力”。创意写作作为国外兴起的写作模式仍处于本土化过程中,但在媒介融合为背景的当下媒介环境中,“本土化”与“全球化”的界限已经显得模糊,“球土化”应运而生,我国的创意写作培养要能在复杂的文化环境中“辨析”媒介教育的发展方向,同时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将中国化的创意写作方式纳入全球化战略进程中,进一步提高国家软实力。
五、结语
近年来创意写作的有关文献不断被引入国内,创意写作的高校培养“作家班”也逐渐在全国各高校中形成,但引进的创意写作培养模式并不能满足我国对于创意写作人才的需求,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行业市场的快速更迭使创意写作目前的培养模式亟须结合我国近年来如“互联网+”等发展模式的成果进行革命性的改革以适应我国发展,同时增强文化引导力形成“中国特色的创意写作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葛红兵.创意写作学的学科定位[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2]胡智锋,刘 俊.媒介融合时代 传统主流媒体如何放大主流声音[J].北方传媒研究,2017(1).
[3]白传之,闫 欢.媒介教育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4]李茂叶.论文学语言的媒介性[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5]欧阳宏生,梁 英.混合与重构:媒介文化的“球土化”[J].现代传播,2005(2).
[6]张 娜,赵忠山,范 臻,等.“E”时代背景下的“创意写作”[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2).
[7]李俊飞,黄德志.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意写作能力培养特征分析[J].文学教育(上旬刊),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