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全民教育角度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路径探究

2018-08-28潘黎黎

求知导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

潘黎黎

摘 要:十九大的召开再次将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推广摆在了全民教育的重点位置上。红色名人纪念馆本身担负着纪念革命伟人、传承教育思想、广播红色文化的责任。近年来,上海陈云纪念馆立足于全民教育,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建设和推广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文章对陈云纪念馆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中的一些积极尝试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展望,希望对名人纪念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提供些许参考,促使我国全民教育进程再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红色文化;陈云纪念馆;资源;全民教育

中图分类号:G268.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全民教育是指对社会全体民众所提供的教育。实行全民教育,就是满足全民的基本教育要求,向民众提供知识、技术、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学习机会,使其能自尊、自立地生活,并通过不断学习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同时为国家和人类发展作出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全面复苏,国民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但是经济水平的上升并不意味着国民文化素质的同步增长,历史的教训摆明了民族文化缺失的惨痛后果,因此在我国开展全民文化教育势在必行。

我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在上千年文化的更迭中,我们曾经迷失过方向,而当马克思主义思想来到这边土地时,中国再次建立起了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全民红色文化教育是社会各阶层学习和延续革命文化传统的有效途径。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全民红色文化教育势必成为一股社会建设的软力量。

二、 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背景

(一)响应国家政府发展红色文化的号召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信息科技带领着为社会大众提供文化资源的名人纪念馆迈入了数字化时代。纪念馆的文化及公共服务功能,已不再滞留于书籍、期刊、报纸、文献收藏的传统资源管理层面,而是进化为以前沿的科学技术为媒介的新兴资源管理层面,将馆藏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更有效地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更好地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与此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要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优良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习总书记这一系列关于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保护利用红色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为全面推进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在此背景下,建设和开发特色红色文化资源已经成为当前名人纪念馆的重点工作内容。

(二)提高社会对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视度

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嬗变的过程中,红色文化的出现带有颠覆性的历史意义。名人纪念馆是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机构,2017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名人纪念馆应致力建立蕴含中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资源集成地,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活动,起到加强名人纪念馆文化传播作用,提高红色文化影响力的积极作用。

自20世纪80年代起,笔者所在的陈云纪念馆着力搜集上海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并形成了丰富的上海地方红色文化馆藏,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下面本文将详细分析有关陈云纪念馆基于全民教育角度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推广的主要措施及效果,希望能为传承与推广红色文化工作的展开起到一定示范作用。

三、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主要措施

(一)完善现有资源,充分创新开发

1.完善主馆建设

为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 周年,纪念馆于2014年8月启动主馆改陈,经过8个月的闭馆改造,新馆展览在吸纳更多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展示了纪念馆收藏的大量有关陈云同志的图文及实物资料,通过珍贵的史料文献和丰富的文物实物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对传统展示形式予以更新,使内容与形式结合得更加紧密,提升展示的整体面貌,从而使展示更具有生命力,也将陈云纪念馆打造成为具有当代特色的体验性场馆。同时,为了展示纪念馆在文物收藏、研究展示、宣传教育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在主馆的东侧新建陈云文物馆,以“永远的风采”为主题,部分复原了陈云在中南海的会客室、書房和卧室,三个房间前的走廊中铺设了中南海地板,展览分为:清廉自律、情真意切、广学善思、情趣高雅四个部分。整个展厅面积约500平方米,展线长度100米,共展示700余件珍贵文物,展览通过一件件文物、一张张图片,表现陈云同志崇高的精神风范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2.开发纪念馆文化创意一条街

除陈云故居外,2014年纪念馆陆续挖掘资源,精心设计,开发出12个体验式参观项目,包括领袖铜像馆、4D伟人足迹馆、评弹艺术馆、算盘文化馆、三里塘书屋、茭白叶编织体验馆等,形成“红色+古色+绿色”的特色文化街,让大家在古色古香中体验陈云家乡的风土人情,领略一代伟人的风采。

(二)优化资源建设,加强互动体验

1.数字纪念馆建设

“数字陈云纪念馆”以实体展馆为原型,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实现馆藏资源、学术研究、宣传教育和协作交流的现代传播方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公众只要动动鼠标、动动拇指,就可随时随地、不分昼夜、不分省界和国界,足不出“沪”、身临其境浏览全国各地的全部陈云纪念设施。随着“数字陈云纪念馆”的建成开通,陈云纪念馆官方网站也在当日同步更新上线开通。届时,陈云纪念馆将形成以线下实体展馆参观体验和线上3D感知体验并驾齐驱的两种宣传展示模式,进一步丰富陈云纪念馆的多元化宣传展示手段,进一步加强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吸引力和传播力度。

2.新建市民体验墙

为了提高观众的观展体验度,增强参与性与互动性,在主馆南出口处,新建了市民体验墙,市民可以通过电子市民墙留言,把参观的感想留在电子屏上,形式不同于以往的纸质留言,较新颖。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背景拍照,将合影展示在电子屏的同时还能打印出来带走,留下自己的红色影像。

3.市民红色文化体验日

陈云纪念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举办活动优势,由领导牵头,专门成立了红色文化体验基地项目组,每月举行市民红色文化体验日,推出不同的体验日专题活动,安排定点定时旅游班车免费接送市民前来参加,使专题活动常态化。如举办的“春联迎新,福送万家”“弘扬雷锋精神、拓展志愿服务”“缅怀伟人寄哀思,传承非遗忆乡情”等主题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

(三)全民文化教育,多元模式并行

陈云纪念馆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目的是发扬红色文化,推动红色文化的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1.推出系列专题体验式教育模式

2013年,陈云纪念馆与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主办的“伟人教育进社区”系列活动在普陀区举行。该活动采取教育知识普及和实践体验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根据社区学校教学特点,首先,由终身教育处联合市老年教育教材研发中心与陈云纪念馆共同开发微型课程,编印教材;其次,以请进来方式,组织普陀区9个街道(镇)校长和专职教师赴陈云纪念馆进行专题培训,并为1200名社区学员做好参观体验式的服务接待;最后,以送出去方式,将“一心为民,风范永存”专题展送进普陀3个社区进行巡展。

在普陀区的基础上,2014年,陈云纪念馆又与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办公室联手在徐汇区、浦东新区、长宁区、嘉定区和青浦区开展“红色文化进社区”系列主题活动。在系列活动中,我们把多项活动组合成一个文化产品包,如利用场馆举行入党宣誓仪式、专题讲座、微课、评弹演绎陈云的故事、影视作品的展播、话剧、木偶剧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活动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覆盖面也更广,在群众中造成的影响力也进一步提升。

2.申请教育科学课题项目

为深入探索红色文化与社区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受市教委终身教育处的委托,开展“红色文化与社区教育——以陈云纪念馆为例”的课题研究。市教委以我们三年来的合作内容和发展模式为依据,将红色文化与社区教育的开展工作作为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列为市教育科学研究的重点課题,为纪念馆社会教育功能和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常态化、可持续化探求一种比较科学、完整和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模式。

3.成立红色文化体验基地联盟

为发挥上海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扩大红色文化体验基地社会影响力,推动红色文化传播,由上海市教委终身教育处和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办公室指导,陈云纪念馆牵头召开了“上海市民终身学习红色文化体验基地联盟座谈会”,联合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等15家上海市重要红色文化教育公益单位,成立上海市民终身学习红色文化体验基地联盟。文化服务范围辐射上海大部分城区,放大体验基地教育工作影响力,促进红色场馆文化资源整合提升。联盟将为各成员单位提供合作开展体验项目、交流工作经验的新平台,服务于终身教育体系和博物馆教育开放相融合的城市学习空间建设的总目标。联盟成员通过通力合作,齐心合力做好联盟建设工作,可以推动红色文化体验和传播再上新台阶。

4.实行分众性的讲解模式

为了满足不同参观人群的需求,更好地让市民在红色文化体验基地进行场馆体验,我们在启动红色文化进社区活动的基础上,为参观的市民提供了五条不同参观时间的建议游览路线。同时,为了让观众有更好的观展体验,我们按照观众的不同进行分层讲解,针对社区体验的居民更是开展了全方位讲解。例如,针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参观,主要注重史料方面以及陈云同志的清正廉洁思想的讲解;针对青少年的参观,主要进行陈云少年立志成才方面的讲解;针对一般观众,主要讲解陈云同志的亲情和友情故事,以及一些日常生活故事等,使观众更觉亲切;在面向体验参观的社区居民时,不仅讲解陈云的生平事迹,还从纪念馆的建筑方式、展陈手段、设计理念等方面着手,向其讲述纪念馆整体布局、内部装饰等处的意义内涵,使居民能更宏观地了解陈云纪念馆,也让他们更易接受伟人的红色文化教育,起到更好的参观及宣传效果。

(四)线上线下联合,扩大教育宣传

全民红色文化教育的推广要靠群力、用合力,仅仅通过线下的宣传推广是不够的。媒体是社会信息发布和舆论导向的关键,也是特色资源推广活动中可借助的最有效的资源。

1.线下宣传形式

首先,陈云纪念馆采用了文艺活动作为宣传媒介。在陈云诞辰110周年之际,陈云纪念馆继续深化与上海曲艺家协会、上海评弹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海木偶剧团等文艺院团的合作,创作并展演以陈云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包括《故乡云,中国梦——陈云的故事》曲艺党课进高校、大型评弹晚会《海上吴音报春晖》、大型话剧《共和国掌柜》以及情景木偶剧《童年的足迹》,并邀请市民代表、青少年代表现场观看,通过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艺术再现了陈云同志的生平业绩和人格风范。

其次,陈云纪念馆将重要的节庆和纪念日作为宣传活动节点。例如,2015年3月5日,陈云纪念馆举行了“学雷锋、庆元宵、送温暖”主题活动。来自练塘镇社区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和孤老享受了元宵节日温暖。主题活动中精彩的文艺节目,是由来自陈云纪念馆的专业宣演团成员和来自上海曲艺家协会的著名演员吴新伯(上海评弹团一级演员)、徐世利(上海滑稽剧团一级演员)、李国靖(品欢相声会馆青年演员,第七届全国曲艺牡丹奖新人提名奖获得者)及来自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学生共同带来的。参加活动的老人们还品尝了元宵汤圆,并获得了节日礼物。精彩的节目让老人们乐得合不拢嘴,温馨的节日氛围让老人们感到无比温暖。再如,2015年10月25日,纪念馆举行了“小手牵大手红色文化体验——重阳节主题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小朋友们陪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来纪念馆参观并一起欣赏陈云爷爷生前最喜爱的评弹艺术。小朋友们动手学习编织茭白结送给长辈,长辈们为小朋友们写下了美好的寄语,并拍照留念,一起度过了一次有意义的重阳佳节。

最后,陈云纪念馆非常重视体验式教育,利用学生暑期组织了系列体验式活动。陈云同志的家乡练塘盛产茭白。茭白素有“水中人参”之美称,而它的叶子也是一宝,晒干后的茭白叶可以制成各种工艺品,目前制成品大部分远销韩国、日本。因此,紀念馆特地在文化创意街开发了“茭白叶编结体验馆”,除了供游客购买茭白编织的工艺品外,市民体验者也可以跟随当地艺人学习茭白的手工叶编织技艺,编结各种小动物、扇子、坐垫、花卉等工艺品,体验编织的乐趣。

暑期时,许多孩子在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到纪念馆参观学习,我们组织大家到茭白叶编结体验馆体验。例如,青浦实验小学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前来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孩子们对茭白叶编结很感兴趣,纷纷表示:“参观了陈云爷爷的纪念馆后,还可以自己动手体验编结工艺品,实在太有趣了!下次还要请其他同学一起来。”

2.线上宣传形式

新媒体具有易操作、易传播和易互动的特点。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推广的优势开始得到了体现,陈云纪念馆选择将高活跃度、大浏览量的公众社交平台对数字纪念馆进行推广。现阶段陈云纪念馆主要联合了一些知名历史和教育类微信公众号,将红色文化历史作为主推板块,以时下热点新闻、文艺类“干货”推荐为辅,对数字纪念馆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推介。

红色文化教育的推广要靠群力、用合力。微信是陈云纪念馆选择进行全民红色文化教育推广的主要媒体战场,同时微博、论坛和视频网站也是数字纪念馆推广的生力军。以新媒体技术为纽带,红色文化的传承实践从纪念馆走向了教育业和媒体界,实现了“点到线、线至面”的落地普及过程。通过社会化媒体渠道强强联合,建立其资源开放服务模式,推广特色资源,达到了吸引读者,使用数字纪念馆的根本目的。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一系列以宣传和教育为主题的活动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反馈,为全民红色文化教育的推广添砖加瓦。

四、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推广效果

(一)实现红色文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

陈云纪念馆建成的数字纪念馆采用的全媒体技术已充分融入特色资源数据采集、加工、组织、服务等各个方面,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如自主设计数据库结构,采用JAVA、多库设计、跨库关联、多频道动态网页生成、流媒体视频点播、VR技术等多种现代技术手段,游客可远程浏览、使用纪念馆特色资源;灵活使用微信、直播等全媒体平台,不断拓展特色资源全媒体服务领域,如举办新媒体推广小课堂、进行手机直播、举办专题讲座等延伸性服务。

另外,数字纪念馆的建成实现了对濒危红色历史资源的搜集、归纳、挽救、发掘和保护,资料的全面数据化和系统化有效填补了上海红色历史专题数据库的空白。

(二)创新红色文化传承与推广模式

文化的延续,离不开播种与培育。陈云纪念馆开发的市民体验活动、专题教育模式、红色联盟路线不仅实现了红色文化资源的高效集成,后续展开的系列推广活动实际上还实现了红色文化传承与推广模式上的创新。这些推广活动充分整合资源优势,拓宽了红色文化教育的辐射范围。

陈云纪念馆全民教育活动的开发与推广,也为红色历史文化传承提供了新思路。例如,微信公众号与各大微博、视频网站的联袂推广,从培养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着手,以“兴趣启蒙”作为基础战略方针,吸引了年轻一代对红色历史文化的关注,为培养红色文化传承的生力军奠基。

(三)提升名人纪念馆的社会影响力

陈云纪念馆通过一系列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其在上海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加大了周边省市各红色文化机构的联系与交流频率,进一步建立了全省红色文化资源收集网,利用纪念馆专业人员的优势,指导基层开展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工作,为全民教育活动的持续开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此过程中陈云纪念馆的社会影响力和业内口碑也大幅提升,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率也不断增加。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全民红色文化教育的推广活动中,依托各类文艺活动为基础开展的系列宣传活动,借助新媒体网络平台,在校园内广泛传播,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达到最大化使用资源、提高全民红色文化教育影响力的目的。

(四)改革红色文化推广与教育理念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先人们创造的留存至今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整个民族的足迹,记载着数千年来我们整个民族的发展历程。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联结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化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红色文化的意义和时代价值并非一成不变,因此红色文化的推广和教育理念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升级。陈云纪念馆在建设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一方面保证了珍贵红色历史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也通过推广教育活动对不同时代文化下红色历史文化进行合理诠释,以促进传统文化传承的“跨时代性”发展,力求为红色历史文化的永续性发展保驾护航。

五、总结与展望

全民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开发与推广过程中,凝聚了陈云纪念馆全体工作人员以及合作单位工作人员的无数汗水。笔者在实践中深刻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以及全民教育的重要性,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不仅仅有助于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更满足了人民的文化归属感和民族安全感。目前来看,陈云纪念馆并未十全十美,未来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继续努力。

(一)努力提升活动组织灵活性

有效的组织活动能为红色文化类纪念馆的推广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在上一阶段陈云纪念馆组织的推广活动中,培训类、讲座类和分享类活动占绝大多数,而互动类、参与类的活动相对较少,活动灵活性稍显不足。实际上,对于大多数活动受众而言,新颖、互动和体验性的活动最具吸引力,诸如红色历史大舞台、全家上阵“历史剧”等灵活性强、趣味性足的活动可以适当增加组织比例。

(二)保证已有合作途径的稳定性

目前,陈云纪念馆已携手上海市多所中小学及社区学院建立起了红色文化教育合作关系,客观上为红色文化教育的持续开展和纪念馆的不断完善做好了铺垫。但如何保证红色历史教育能真正持续性地落到实处,全民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开展频率保持稳定增幅,还需要建立起有效的红色历史教育监督机制,由各机构委派专人组成监督小组,对红色历史教育活动进行阶段性考核,将活动组织频率、受众红色历史知识掌握度、红色历史比赛成绩等列为量化关注指标。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和监督,保证红色历史教育合作的稳定开展。

(三)注重红色文化研究

一些纪念馆理解为教育只是接待服务、讲解、组织活动,忽视了对教育职能的挖掘,忽视了现代纪念馆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在时代的推进中也在不断地变化。要改变各界对“教育”的理解偏差,就需要從业人员将“教育”视为核心功能,从最早对参观者俯视、说教的单一姿态转变为现在越来越强调对观众的沉浸式体验和互动参与的兴趣性功能,进一步挖掘纪念馆作为公众休闲场所和文化交流活动中心的功能。通过开展红色文化研究及对观众调查和巡访等手段,推出“社会教育和公共教育”作为自己的中心工作的活动项目和活动效果,使红色文化逐步浸润人心。

(四)尝试提高民间资本参与度

21世纪以来,国家层面有计划地启动了公共文化服务和管理的数字化建设探索。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后,步伐逐步加快。截至目前,已重点实施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纪念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整体效能得到显现。三大惠民工程互相促进,形成合力,构成了公共文化数字化工程的重要支撑。但在数字纪念馆的实际建成过程中,项目资金绝大部分由政府财政支持,民间资金的参与度极低,这不仅意味着资金构成的失衡,更无法激起民间机构对红色文化资源建设与推广的关注和支持。因此,陈云纪念馆在展开全面红色教育的下一步工作中,通过提高社会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关注度,吸引企业的公益投入,促进政府和企业共建,加快全民教育活动的完善与推广。同时鼓励各级单位为将红色文化活动作为特色主题活动来规划,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激活民间资本,扩大全民教育投资,促进上海市红色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投资者在投资后也将更注重资金使用效率、投资质量与全民教育效益,从而起到了对纪念馆以及各级单位红色历史教育活动的自然监督作用,使其在活动组织上立足高标准、高要求,有利于促进上海全民教育质量,推进红色文化资源的建设速度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喜发,曲洛松.打造南京红色资源的独特品牌[J].群众,2017(14):48-49.

[2]程宏斌.依托红色资源优势强化党性教育[J].发展,2016(6):50-51.

[3]周美娟,孔令春,贾 鹏.关于革命老区如何开发红色资源的几点思考——以石家庄灵寿县陈庄革命纪念馆布展、开发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11):150-152.

[4]万 欣.依托红色资源优势 打造党性教育品牌[J].当代江西,2014(4).

[5]王军参.发挥红色资源优势 打造干部党性教育大课堂[J].党政论坛,2017(6).

[6]阮 霁,王均德.发挥红色资源优势 增强党建工作实效[J].学习月刊,2014(16).

[7]黄玉娇,葛 锐.依托红色教育资源优势,加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广西百色市平果县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5).

[8]王 斐.依托延安红色文化资源优势 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纪念馆研究,2012(2).

[9]张友南,肖小明.依托独特红色资源 探索党性教育的“井冈模式”——以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为例[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0(6).

[10]张守锐.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 着力打造党性教育高地——安徽省金寨县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主要做法[J].党政论坛,2016(3).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资源
外卖房等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两例